金华教育数字图书馆读后感怎么写?

中国人,读了一些古籍之后,多少感染了一些古人的阅读兴趣。我羡慕欧阳修这位“六一居士”,他优雅的桑:一部万卷书,一卷金石学,一架琴,一盘棋,一壶酒来度过我的晚年。试想,在夏日的凉风中读一本手握墨香的线装书,在松竹的清荫下细细背诵,却见“花飞红留墨沼;有这样幸福的生活,是人生一大幸事。我对现实生活中有油墨味的书总是情有独钟,或者说有强烈的怀旧情绪。然而,在我的时代,一根细细的网线,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还记得90年代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一本英语书上有一段文字,假设互联网在21世纪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时的科幻世界,不到十年就变成了现实。我也听说过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但我几乎不看电子书。我认为在电脑上阅读有很多缺点。电脑辐射伤害眼睛,面对很多诱惑,让我无法平静的看书。看完电子书,记笔记不方便,让我一遍遍读不出味道,更别说失去很多味道了。

我不喜欢看电子书。我潜意识里抗拒电子时代对我精神世界的侵蚀。而辜鸿铭那种“荷花尽了雨遮,菊花还有傲霜枝”的固执,更坚定了他的野心。曾经有个朋友劝我好好利用网上资源。他笑了:“你这个年轻人,不接受新鲜事物,你简直就是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活化石。你喜欢看书。你认为网上的人每天都玩游戏吗?上面的资源非常丰富!也有很多牛逼的人!用了就知道了!”“能找到正版的书吗?”朋友听了,对我嗤之以鼻,二话不说就给我下载了一个巨星3。9版本的软件,开始了改造顽固的过程。我像一个好奇的孩子,推开了一扇神奇的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子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大学里,老师一直在培养我们的版本意识。所以我买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以外的古籍。然而,一本书更好的版本总是很贵。为了买一套我喜欢的好书,我不得不勒紧裤带。但是,总有好书是我买不到的。我记得我第一次在Superstar上搜到我单子上的书的时候,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但是,要真正让我从一个数字图书馆的菜鸟变成一个热情的倡导者,还得说说我在川大读研时的毕业论文。我的题目是挖掘一位巴蜀作家,名叫沈其瑜。沈其瑜活跃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可惜,由于政治因素,他被历史遗忘了。因为从来没有涉及过这个话题,所以所有的资料中没有一篇文章可以参考。因为所涉及的资料都是民国时期的原版报纸、杂志、书籍,所以文献收集就成了完成论文的最大难题。我在四川大学文理馆二楼解放前的报纸阅览室待了近两个月。我觉得我已经收集了几乎所有的信息,所以我开始做一个年表。一天晚上,我打字打累了,无意中用一个巨星搜到了“沈琦玉”这个词。让我惊讶的是,我竟然找到了11页的相关信息。毫无疑问没有路,还有另外一个村子!我就像一个掘金者,以为自己挖的矿脉都挖尽了,突然眼前出现了闪亮的金沙。一阵狂喜!我把它们一篇一篇抄下来,仔细和我查过的资料对比,才发现目录里留下的很多文章都能找到原文,有近1/3的文章是新发现的。这次搜索让我对这位超级明星刮目相看。很多丢失的文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从此开始尝试各种搜索巨星的方法,每一次不同的搜索结果都值得期待。很快我在《巨星》的阅读节目中发现了一些缺失的信息。当我的论文资料搜索到这里,我的年表已经从薄薄的两页变成了五页,但我不敢轻易断定我的资料收集是充分的。超星图书馆带给我的奇迹,让我相信在网上可以找到更多的信息。那段时间,我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猎人。我大部分时间都蹲在网上,用这张大网打捞那些民国时期的朱义李记。我也经常去图书馆听数字图书馆搜索技巧,经常做数据库的讲座。这些讲座对我来说用处很大,听到的技巧可以马上用来搜索论文。我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库和常用的检索民国资料的检索方法。有了翔实充分的资料,我的论文终于进入了写作阶段。有一天,我的导师带了几个兄弟姐妹来和我们开读书会。一个弟弟也在做民国论文。他带着献身学术的口吻告诉我们,他亲自去北京找文章,花了2000多块钱,全部费用。在一片惊呼声中,我忍不住笑了。刚在某民国图书数据库看到他说的书,可以下载!我想,做学术工作的人应该有这样一种亲学术的精神。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学者,如果能利用各种图书资源,利用各种必要的搜索技巧,找到自己的研究资料,又何必浪费人和钱呢?

每次看扫描出来的电子书,看到发黄甚至腐蚀的书页,都会忍不住感叹很多。记得在图书馆查新蜀报的时候,明明看到图书目录里有1939,怎么也查不到。问了老师,她苦笑着说,这本书早就被虫蛀成粉了!曾经听一个学古典文学的朋友说,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看一眼难得一见的善本。这些书受到严格保护,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一方面,缺乏资金的图书馆眼睁睁看着珍贵的文献化为粉末,另一方面,资金充足的图书馆对这些图书严加保护,使其“寡不敌众”,“少得民心”。然而,尽管如此,我怕这些凝聚着人类精神财富的书刊迟早会风干物化,化为乌有。即使是珍本善本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但是,如果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转换成数字图书,这些书就不会被孤立,这些书就不会再被束之高阁,即使普通读者在千里之外。反而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它们的真实内容,汲取它们的养分,让文档真正的用处回归!

我利用现代科技在数字图书馆的便利,吸收了历代人文精神的精华。徜徉在古远闲适的字里行间,驰骋在严谨深邃的学术刊物上。我推开数字图书馆的门,但当我看到半亩见方的池塘打开时,天空乌云密布。谁能拒绝门后这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