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特征论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他必须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分别是人类左右脑的高级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活动,受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不够。形象思维的活动仅限于幼儿时期,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略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即使是音乐这样主要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略了形象思维的训练。音乐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表现性和雕塑性艺术,在培养情感、联想和想象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的音乐教育忽视了这方面,过于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直觉、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和创造力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一,丰富音乐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对各种事物的感知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感知涵盖的范围很广,比如视觉、听觉、触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和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各种音乐元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音乐的各种要素构成的。简单地把音乐课看成是教歌曲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要注意各种音乐元素的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小纸船的梦》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唱出来,还要通过唱这首歌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声音在伴奏中的效果。经常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音乐表现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作曲家之所以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与其丰富的音乐作品积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他们注重收集各种音乐素材,随时随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德沃夏克《来自新大陆的交响曲》的柔板乐章就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根据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树》改编的,中国作曲家刘迟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就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丰富了人们的形象思维,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大量的音乐作品。根据最新的音乐教材,学生将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国内外135首音乐作品,这将大大加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积累,为形象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情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往往借助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呐喊助威到歌唱,感情流露,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感情的艺术。柔和、缓慢、略弱的音乐与人平静的心情相吻合,而激烈、快速、强烈的音乐与人兴奋的心情相类似,而向下的旋律则与人悲伤的心情一样引起压抑的感觉,所以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在强烈的音乐情感因素的影响下,形象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用一切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现在提倡的快乐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应该鼓励学生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唱歌和演奏是表达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因为唱歌和演奏的过程就是表达内心感受的过程,是内心感受的更深层次的表达,是一种感情的升华。比如抗日战争流亡学生聚会时,总会唱“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被占领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二泉映月》是中国的优秀作品,但也能让外国人感同身受。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指挥这首歌曲时,有一种深深的“心碎感”。
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离不开唱和弹。投入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唱(音乐)更具感染力,进而激发学生更深更强的情感活动。
第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作曲家音乐创作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提取的主题;无论是触动现场,还是受到某种艺术的启发,总之他感兴趣的形象首先出现在他的脑海中,然后他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达技巧去创造。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必须跟随作曲家为我们创造的音乐形象,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虽然遗憾的是,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至不能,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可能是极其强烈和相似的。从相同的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想象,这是培养联想和想象的好机会。例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我们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聚会、节日狂欢、丰收之舞、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达方式。?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比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如流水,笛子的第三音如鸟鸣,定音鼓的鼓点如雷鸣,快速半音阶的下行旋律如雨的意象。
2.积累约定好的曲子。?它能使人联想到特定地区或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风俗习惯。比如听到《西游记》可以联想到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像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绪的基础上“做梦”?。过去的观点是防止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编造故事。如果鼓励学生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会更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
4.有规律的选择性想象训练。?老师先提供一个想象的音域,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比如老师提出田园风光,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第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非常依赖记忆。由于音乐的流动性,跟踪和理解音乐必须依靠自我记忆。即当音乐的实际声音消失后,我们仍然要把这种“声音”保留在心中,这就是“音乐的内在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和某个形象联系起来。任何记忆力强的人,记忆图像的能力都很强。比如一个高水平的棋手,可以不看棋盘和人对弈。其实他脑子里有棋盘的形象,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音乐家通常记忆力很强。莫扎特可以凭记忆录制多声部的赞美诗,门德尔松可以凭记忆重写丢失的管弦乐总谱。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1.听听旋律。老师弹总旋律,学生示范唱。
2.听旋律填空。比如56 │ 54 │ (32) │ 1-│老师放括号里的音。由学生填写。3.记住主题。背大量的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力求知识渊博,背得滚瓜烂熟。
4.默读音乐,训练内心的乐感,强化记忆力。
5.一遍又一遍的欣赏。为了保持记忆,过了一个阶段,我会反复欣赏自己学过的作品。
第五,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老师讲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改革后,启发式教学也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的弊端。在音乐教学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唱歌、演奏就会成为好学生,现在光看是不够的。只有唱歌、演奏、创作,他们才能成为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