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有一个人叫安息帝国!请问他们是哪个民族,住在哪里?
安息王朝的建立与扩张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的安息,是西方史书中的帕提亚。帕提亚位于伊朗东北部,里海东南部。它先是米提斯和波斯帝国的属地,后在亚历山大东侵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西帝国的一个省。公元前3世纪中叶,中亚的巴赫特、利亚(夏)、粟特迪亚(粟特)、马尔吉亚纳、帕提亚等地展开了反对塞琉古统治的斗争。安息国的建立是帕提亚游牧部落反抗塞琉古统治的结果。帕塔亚的游牧部落帕莱达依(Dakh)最初游牧于里海以东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草原,公元前3世纪初进入帕塔亚,与属于北伊朗语的土著人融合,统称为帕塔亚。它的语言叫帕提亚语(中文梵语是婆罗洲)。帕莱部落首领阿尔萨希领导部落人民起义,于公元前247年称王,年号阿尔萨希一世(247 ~?年),建立阿尔萨斯王朝,定都于帕提亚人聚居的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西北)。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根据阿尔萨希的音译称其国为安息。公元前239年,阿西顿·帕提亚的总督打败了塞琉古二世率领的军队。阿尔萨希在与大夏的战斗中死去。其继任者提里达特(?~前211年)新首都达拉城建在阿帕奥尔特纳山,但不久后又迁至赫卡铜派洛斯(“百门之城”)。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安息帝国兴盛。国王弗拉亚特一世(公元前176 ~公元前171)占领了利亥门及附近的拉各斯,利用塞琉古王朝的内乱向西扩张。公元前155年左右,国王米特里达提一世(公元前171 ~公元前138)占领了大部分迷笛,公元前148年攻占了阿克巴塔纳和整个迷笛,次年迁都阿克巴塔纳。公元前141年,他占领了两河流域的重要城市塞琉西亚,并在对岸修建了军事要塞,后来成为安息之都泰西峰。巴比伦尼亚被并入其余领土。在东方,他从大夏手中夺取了马尔吉亚纳的安提阿城(穆鲁),建立了东起中亚西南,西至两河流域的帝国。米特里达提一世统治后期,中亚游牧部落入侵,他将西域分为两部分:①有学者认为此城为《汉书·西域传》中的番斗和《汉书·西域传》中的和谐;但也有学者认为番斗是尼撒的聚居地。
托奇将独自返回东部,与入侵的塞尔维亚人激战,从此不再返回西部。他死后,他的儿子弗拉特二世(公元前138 ~公元前127)继承王位。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塞尔维亚人作战,他的叔叔阿尔塔巴兹努二世(公元前127 ~ 124)继承王位后继续与游牧部落作战。但此时与之作战的不是塞尔维亚人,而是土霍洛人、阿西斯人、巴仙人,也就是中国史书记载的越人。越人在公元前128年之前征服了大夏。公元前124年,阿尔塔巴兹努二世战败,不久后死去。游牧部落在洗劫了大面积的休息地后回到了中亚。
米特里达提二世(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24 ~ 88年),阿尔塔巴兹努二世之子,和平时期伟大的政治家。他废除了父亲阿尔塔巴兹·努二世统治两河流域的残暴政策,对军队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前,其余军是原始民兵,以重步兵为主力。改革后建立了一支拥有重骑兵的军队,被称为“铁骑”或“无敌兵”。大约在公元前115年,他收复了马吉安的安提阿城。从那时起,这个城市就被伊朗人称为穆鲁。他迫使塞尔维亚部落转向南方,定居在今天的锡斯坦,并承认和平安息的权利。塞尔维亚部落的首领苏林成为安息贵族,仅次于安息国王,是第二个安息的人,并被授予加冕新国王和指挥军队的世袭特权。安息占据了穆鲁绿洲,阿姆河流域成了安息领地。公元前94年,安息占领亚美尼亚,并扩张到南高加索和亚洲的一部分,领土达200万平方公里。
随着国家的扩张,其余各国纷纷西迁,公元前3世纪中叶在尼撒,公元前2世纪在赫卡通皮洛斯和埃克巴塔纳,直到公元前90年才最终选定底格里斯河上塞琉西亚对岸的泰希城。
政治经济安息在政治上是君主制,王权属于阿尔萨斯家族。王位由父系继承,但不是定制的。它会传给儿子、侄子和兄弟。国王继承王位必须由两个贵族会议(氏族贵族会议和牧师会议)选举产生,他的权力受到两个贵族会议的限制。贵族,如卡琳、素林和伊斯帕帕特,控制着军事、政治和经济权力。即使在安息日王朝被萨珊王朝取代后,他们仍然保持着重要的社会地位。朝廷官员包括行政长官(“百官之首”)和锦衣卫首长。
休息地的行政组织比较复杂。中国有很多附属国家,比如波斯、Eremeda、Edesa、Misena、Artero、Patsmedia、Hekania、Segastan等等。这些国家由安息宗室或地方世袭王朝统治。所有国家都依附于中央政府,只是依附的程度不同。其他地区分为几个省(18,19以上)。一个省的最高官员是省长。各省之下,分为区,区之下,为设防寨。区长和村长被称为Kizpat。
在休整期间,全国分为四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由一名行政长官(Marzban,意为将军或统治者)管辖,大行政区管辖范围内的各省省长必须服从他的指挥。
休息城市分为两类,即希腊化城市和东方古代城市。希腊化的城市,如底格里斯河上的塞琉西亚和幼发拉底河中游的杜拉奥罗波斯。这种城市保留了一定的城市自治(设立议会和人大),但最高行政权属于国王在安眠中任命的将军(或总督)和市长,如《后汉书·西域传》所言:“设将军,督小邑”。古老的东方城市,如尼萨和穆鲁。这类城市没有民选官员和自治机构,由中央政府派出的总督、区长及其下属直接控制。这两种类型的城市都必须履行纳税义务。税收方面,以土地税为主,此外还有人头税、特别税、手工业税、房屋税、港口税、奴隶贸易税、牧场税等等。军队是这个国家的主要支柱。米特里达提二世改革后,剩下的以骑兵为主,步兵为辅。重骑兵由贵族组成,轻骑兵由结盟的游牧部落组成。休整骑兵机动性好,擅长野战,善于组织群攻和战略反击。在战争中,国王求助于大贵族带领士兵帮助他。这种临时民兵组织的纪律性和战斗力都很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力提高了,经济发展了。但是,和古代波斯帝国一样,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中亚的Malgiannamulu绿洲农业相对发达。农作物包括大米、小麦和葡萄。《史记·大宛列传》说:“其俗是土著耕种田地,稻麦酿酒”。休止符向西扩张后,农业被称为发达的两河流域,成为休止符的经济中心。在中亚的草原和山区,氏族制度残余的游牧经济盛行。里海南岸的半草原地区有落后的游牧部落,游牧经济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两河流域和伊朗的手工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传统技艺丰富多彩;生产图案丰富的商品。木鲁城是绿洲的手工业中心。市内有专门的手工业区,比邻近地区先进很多。据考古发掘,最早的铁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以前,铁矿石来自于图斯(今伊朗北部),表明其有着悠久的炼铁历史。尼萨宫(方宫)发现的牛角杯是休息手工艺品的著名代表。牛角杯最初是用动物的角制成的,后来又有了陶瓷或金属的仿牛角杯。最著名的是尼沙象牙牛角杯,由几块象牙集合体制成,用金属框架固定,上面刻有各种图案。
宁静的城市在商业和对外贸易方面都很繁荣。它的商业中心是东部的鲁本和西部的泰西峰。公元前2世纪末,安息控制了丝绸之路及其中介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史记·大宛列传》中说:“安息千里,为最大之国”,“大宛之城,属百城”,“有城,有民,有商,乘车船往来于邻国,或千里之外”,“善邑,争铢”。
其余的硬币主要是银币,分为德拉克马(每枚约4克)和四德拉克马(是德拉克马的四倍)。此外,还有各种大小的铜钱作为补充。硬币呈圆形,无孔,正面中央有国王雕像,硬币上用希腊文或波罗坡文题字,周围有珠子图案。每当一个新国王登基或庆祝,新的硬币是根据国王的形象铸造的。《史记·大宛列传》载:“银为钱,如王面,王面死更值钱”,与考古发现的钱币一致。安息币铭文是研究安息历史的重要资料。
至于土地制度,根据杜拉奥罗波斯的土地抵押文件、弗罗曼(今胡泽斯坦的一个古镇)的土地买卖文件和尼萨王室的经济文件,占有的形式有多种,如王室土地、琐罗亚斯德教寺庙土地、贵族土地、村庄土地和私人土地。皇家的土地被分成许多地产,地产的大小与所辖村庄的数量有关。每个庄园被分成几个葡萄园。有各种类型的房地产和葡萄园,他们支付不同的税。皇家土地税收由专门官员负责,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明教庙堂之地是皇室赠予的“祭祀场”。这些房产和葡萄园都要向王纳税。皇家的土地也分成小块,租给世袭的佃农,按照永佃原则耕种。这些佃户要么是自由民,要么是奴隶,他们必须按时缴纳地租。根据法律,其土地可以转让、继承、出租甚至出售。从弗罗曼的文献中可以知道这个村庄的农民所占有的土地。文件(A)记载所售土地为私人继承份额,由两兄弟共有。该文件确认永久租赁权持有人占用的土地可以转让给他人。这表明,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在其余的农村已经出现了尖锐的财产分割。
1世纪后期,两河流域形成了由商人组成的中间地主阶级。通过买卖和借贷,他们吞并了许多自由农民的土地。随着土地的迅速集中,被迫的大规模奴隶劳动逐渐被定居在土地上的奴隶、分割农民和自由农民的劳动所取代。Nisa文件记载,奴隶被固定在土地上,耕种土地并支付租金。杜拉奥罗波斯23号文件提到土地是和奴隶一起卖的。大地主开始大量释放奴隶,把他们变成贫穷的“自由农民”,他们要么当雇工,要么成为佃农。奴隶制正在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已经萌芽并有了相当的发展。
尽管如此,仍有大量奴隶生活在和平之中。奴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班达克和安萨尔赫利克。Bandak的本义是被束缚的人,一般翻译为臣民和仆人。是安息奴隶的统称,但仍有臣服的意思。Ansa Hlik的意思是外国人,最初指战俘奴隶,后来指定居在这片土地上并享有一些独立经济的奴隶。奴隶劳动存在于农场、矿山、手工业和家务劳动中。其余皇族,大贵族,寺庙,大官,都是大奴隶主。安息吧苏林大贵族是有名的奴隶主。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可以被赠予、抵押或出售。后来班达克和安莎·赫利克的差别越来越小。文件编号杜拉奥罗波斯10也指村社农民破产,抵押全部财产成为债奴的情况。
公元前2世纪,欧亚大陆有三个强大的国家:安息,中国的汉朝,欧洲的罗马。
当时中国汉朝的影响力已经到了中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安息有关。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与任玥一起讨伐匈奴。这次任务虽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但是他了解了很多西域各国的情况,包括安息吧。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乌孙联手攻打匈奴。他的副手在休息时到达了。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他在安息边境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安息王命两万骑兵在东部边境会合。东部边境,到王都千里,比去几十个城市都要好。这些人属于许多家庭。中国使臣还回去了,后来又派了一个使臣跟他一起去见广大的汉人,把大鸟蛋和李璇眼花缭乱的人献给了汉武帝。这个安息之王就是米特里达提二世。他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关系的伊朗君主。
公元前2世纪,罗马军队入侵西亚。罗马向西亚扩张有两个目标:一是作为西亚政治经济中心的两河流域财富资源丰富;第二个是高加索山以南的亚美尼亚。占领这个高地,居高临下,可以高枕无忧。为了反击罗马的东扩,安息对罗马进行了长达200年断断续续的战争。
公元前65年,罗马将军庞贝东侵,与余孽交战,余孽部队一度撤退。
公元前54年至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领5支罗马军团,5万余人,渡过幼发拉底河,占领安息要塞,追击安息骑兵。太平将军素林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和灵活多变的战术。公元前53年5月6日,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雷城对峙,击溃罗马军队,损失了全部罗马精锐旅。从凯瑞城撤退后,克拉苏被剩余的骑兵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克拉苏见突围无望,便下去谈判。结果在混战中被打死,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旗帜被俘虏。据说安息王得到克拉苏的人头后,因生前贪得无厌,下令将口中塞满黄金,并对此嗤之以鼻,说“随你便”。这场战争阻止了罗马向幼发拉底河的扩张,动摇了罗马在亚洲、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地位,从而在西亚建立了安息与罗马的势力平衡。安息打败克拉苏之战,成为军事史上诱敌深入,以退为进,组织反击,取得胜利的著名战例。
公元前36年,罗马将军安托万率领65438+万大军,再次入侵休整。国王弗拉亚特四世(公元前37 ~ 2年)大力反攻,罗马一败涂地,损失42000余人。但是罗马对安息的阴谋活动,比如引诱汉奸安息,准备入侵,从来没有停止过,安息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进行反击。
公元51至63年,罗马向东入侵亚美尼亚,和平开战,竞争激烈。最后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亚美尼亚国王由王室其余成员充任,由罗马皇帝加冕。事实上,休息仍然占上风。公元114年至116年,罗马皇帝图拉真率兵入侵亚美尼亚,占领两河流域和泰西凤城。但此时犹太人发动反罗马起义,图拉真被迫撤退,死于西里西亚。此后双方经常开战,但没有决战,力量对比随着安息王朝的灭亡而结束。
1世纪初,贵爽帝国崛起。公元2世纪初,由于贵爽的扩张,安息的边界已经退到了马尔吉那。因此,《后汉书·西域传》把其余部分称为东界穆录城。163 ~ 165年,罗马向东入侵,攻占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再次落入塞琉西亚和泰西丰,直抵美狄亚。但由于罗马军队中的瘟疫,大量士兵死亡,被迫撤退。公元166,罗马与安息。安息是长期作战的疲惫;皇族争权夺利,内斗不休,政治分裂加剧,其余王朝越来越像一个联邦。阿尔塔巴兹努五世统治时期(公元209-224年),罗马再次入侵。虽然打败了罗马,收复了失地,但已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波斯出现了新的萨珊王朝。公元224年,阿尔塔巴兹努五世在与波斯王公阿达希尔的战斗中战败身亡,其子阿塔瓦希德(公元227-228年)退守伊朗北部山区,在抗日战争中被俘,被送往太西峰处死。其余王朝最终被萨珊势力所灭。
安息时期的伊朗文化在安息时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由于安息境内民族复杂,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文化呈现出缺乏统一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各民族的相互接触和融合,在文化上呈现出混杂的倾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创立了安息历,始于公元前247年。
在安息王朝时期希腊语仍是官方语言之一,但帕提亚语使用更为广泛,佛经的中文译本被称为bolo po(杂阿迦玛)或bolo po(孔雀王经)。波罗波语是一种帕提亚语,用象形字拉弥亚书写。在波罗坡文献中加入一些完整的拉弥亚单词、短语和句子。博罗坡的文字写在卷轴、陶片或石碑上。据《史记·大宛列传》载,安息“画皮为书记”是根据卷轴上写的俗字。苏联学者发现的尼萨陶文献(约2500件)是研究波罗波语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拉弥亚继续在整个西亚使用,巴比伦也继续使用楔形文字。
除了尼萨陶器文献,学者们还发现,用希腊语书写的米地农业法规、国王给各个城市的书信、史诗和编年史后来都成为萨珊王朝此类作品的蓝本。
安息艺术也有自己的特点。
建筑以当地原有形式为主,大部分吸收了希腊形式,但都是按照休息形式改造的。东方多以土坯为建筑材料,西方多以砖和石头为建筑材料。建筑遗址相当丰富。雕塑有很多种。东方(Nisa)流行五颜六色的木架泥塑,代表中亚风格。有点类似大夏,也受希腊文化影响。除此之外,还有石雕和银雕,也受到了希腊主义和中亚风格的影响。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的跑鹿铜镜,受西徐亚“兽式”影响。尼萨方宫发现的牛角杯(约40件酒器),其中最著名的尼萨方象牙杯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刻有奥林匹克神12等。,明显受希腊文化影响。在Nisa也发现了大量的海豹。
绘画有大型寺庙壁画,是宗教作品。一些城市流行装饰壁画,现在还有杜拉奥罗波斯的壁画残片。
铁花技术高超,远近闻名,遗物众多。
混合主义也表现在宗教上。各地的神崇拜相当盛行。太阳神一般都是被崇拜的,但各地的名称不尽相同。其次是对生育女神的崇拜。在杜拉奥罗波斯城,犹太神庙、基督教堂、希腊神庙、闪米特神庙和索罗亚斯德教神庙并存。木鲁城有基督教堂、佛教寺庙和祆教寺庙。
虽然琐罗亚斯德教在安息时期没有被确立为国教,安息国王和伊朗人都是琐罗亚斯德教徒。
在1世纪,安息是琐罗亚斯德教经典《阿维斯托》的最早章节。在伊朗东部,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祆教,佛教也很流行。早期来中国的佛教徒,很多是闲散的或者说伊朗语的中亚人。
公元1世纪前后,安息王朝进入“反希腊化”时期。有些城市已经废除了外国名字,如马尔吉亚纳的安提阿改为穆鲁,西亚的亚历山大,阿拉科改为派特(由当地的名字Panzheweiyi而来)。公元前65438年底+公元前0世纪,安息币德拉克马在文献中改名为祖津。在沃洛加西一世统治时期(公元51 ~ 79年),硬币上的铭文是用波罗波语而不是希腊语书写的。
安息文化是承前启后的纽带,继承了中亚、波斯、巴比伦、塞琉古的古代文化传统;同时开辟了后来的亚美尼亚、萨珊王朝、波斯和中亚的文化,从而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大碗锅
说明《大宛传》是一部西域各国史实的传记。其中大宛、乌孙、康居、蔡妍、岳氏、安息、调治、大夏八国都有详细记载;附九国:伊、于、楼兰、顾氏、、、、大义、;偶涉夷、然、徙、琼、博、夷、昆、滇、越等西南十国事务,并以大宛、乌孙事务为主,以大宛事务为始,以大宛事务为终,故名《大宛传》。本文描述了西域各国的物产和风俗,重点介绍了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展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微妙关系,说明中国与西域各国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存在着政治和人员往来。在叙述中含蓄地表达了司马迁对汉武帝接连用兵、大获成功的讥讽和感叹。但汉武帝坚持派遣张骞开辟西域之路,努力控制河西走廊,为汉朝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这篇文章细节恰当,叙述与讨论相结合。“是篇好文章,或以序论事,或以序论事,段落条理分明,精心构思,结构奇绝”(吴健思《史记论文》)。
大宛是张骞发现的。张骞,汉中人,汉武帝元年(140-145)任郎官。这时候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都说匈奴人进攻打败了月王,用他的头骨当酒器。越人逃亡,所以经常怨恨匈奴,但又没有朋友与之并肩作战。这个时候汉朝正试图进攻匈奴。听到这些说法,它想派一个特使接触越人。但是去月氏要经过匈奴,所以就招了能做任务的人。张骞响应为郎官,投奔岳氏,与来自堂邑的原匈奴奴才甘福一同离开陇西。途经匈奴时,被匈奴抓住,转投单于。可汗留住张骞,道:“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么会派使节?”?如果要派特使去南越,汉朝能答应吗?“他扣留张骞十余年,与他结婚生子,张骞却保住了汉朝特使杰夫,并没有失去他。
张骞留在匈奴,匈奴逐渐放松了对他的照顾,张骞才得以带着随从逃到任玥,向西跑了几十天,到达大宛。大宛听说汉朝很有钱,想和汉朝交流,但是失败了。现在见到张骞很开心,就问张骞:“你想去哪里?”张骞道:“我为汉室差往月氏,被匈奴拦住。现在我们已经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带路,护送我们去月氏。如果真的能达到岳家,我们就回归汉朝,汉朝给国王的财产,不能用言语说。”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的,就让张骞出发,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一个舒适的家。康居又送他去大岳。此时大越王已被匈奴所杀,立其太子为王。国王征服了大夏,住在这里。这个地方土地富饶肥沃,很少被敌人入侵,心情舒适愉快。我认为我离汉朝很远,我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从月氏到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对汉朝进攻匈奴的明确态度。
张骞在越国住了一年多,才回到中国。他沿着南山行军,试图从羌人居住的地方返回长安,却被匈奴抓住。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可汗死了。匈奴左古礼王袭太子为单于,导致国家大乱。张骞趁机带着妻子和唐逸之父逃到汉朝。汉代张骞封为太中大夫,唐逸之父封为国君。
张骞刚强有力,心胸宽广,诚实守信,蛮夷如他。唐逸的父亲是匈奴人,擅长射箭。每当他陷入贫困和危机时,他就射杀鸟兽作为食物。起初,张骞去中国时有100多名追随者。离开汉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符回到汉朝。
张骞去了大元、大岳、大夏、康居。据说这些国家旁边还有五六个大国。他一直陈述汉献帝的情况,说:
大湾在匈奴的西南方,正好在汉朝的西面,距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当地的习俗是在一个地方定居,耕种田地,种植水稻和小麦。生产葡萄酒。好马多,汗血淋漓,祖上是天马之子。那里有围墙的房子,下辖70多个乡镇,几十万人口。大宛的武器是弓箭,人骑马射箭。其北为康居,西为大岳,西南为大夏,东北为乌孙,东为水湾和秦雨。吉安以西,河流都向西流,注入西海。于坚以东河流皆东流,注盐。盐沼的水在地下流动,它的南面是黄河的源头,黄河水从这里流出。那里盛产玉石,黄河水流入中国。楼兰和固始的城镇都有城垛,离延泽很近。延泽离长安大约五千英里。匈奴右侧位于延泽以东直至陇西长城,南侧与羌人居住区相连,阻断了通往汉朝的道路。
大湾东北约2000里的乌孙,是一个人不居一地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徙,这和匈奴的习俗是一样的。有数万名骁勇善战的士兵。本来隶属于匈奴,强大了就接回了被束缚在匈奴的人质,不肯拜。
大湾西北2000里左右的康居,是一个人不居一地的国家,与越人的习俗大多相同。有八九万士兵持弓作战,大宛是邻国。国家小,南方被迫为越人服务,东方被迫为匈奴服务。
蔡妍位于康州西北约2000英里处,是一个人不居一地的国家,大部分习俗与康州相同。有10万以上的士兵用弓作战。它靠近一个大水泽,没有边界,也没有海岸。大概是北海吧。
大岳家在妫水以北,大湾以西约两三千里。南方是夏天,西方是休息,北方是舒适的居所。这是一个人们不住在一个地方的国家。人们随着放牧的需要而迁徙,就像匈奴的习俗一样。还有120万士兵拉弓打仗。曾几何时,他强大的时候,鄙视匈奴,直到成为单于,打败越人。匈奴老到可以去单于,就杀了越王,把他的头骨当酒器。当初越人生活在敦煌和祁连之间,被匈奴打败后,大部分人远远离开这里,经过大湾,向西攻打大夏,打败它,使它臣服于越人,于是定都于妫水以北,为王庭。剩下的一小部分不能离开的越人,保留了南山和羌人居住的地方,称为人。
安息在大岳以西约千里处。他们的习俗是在一个地方定居,耕种田地,种植水稻和小麦,生产葡萄酒。其镇如大源。它管辖着数百个城镇,方圆是最大的国家,有数千英里的领土。在妫水附近,有一个市场。人们通过汽车和船只运输货物进行商业交易,有时是到附近的国家或几千英里以外的地方。他们使用银作为硬币,硬币被铸造成国王的脸的样子。国王死后,他们换了硬币,因为他们想模仿国王的脸。他们在皮革上画水平线作为文字。它在西部有一个分支机构,在北部有蔡妍和李璇。
分支在休止符以西千里,西海附近。那里又热又潮湿。人们耕种田地,种植水稻。有一种大鸟,它的蛋有瓮那么大。人多,有的地方常有小诸侯,休息服务管辖。就当是外围国家吧。调治的人擅长魔术。剩下的老人,据说有弱水和西王母,但没见过。
夏天在妫水以南,大湾西南2000多里。它的习俗是人们住在一个地方,有城镇和房屋。和大湾的习俗一样。没有大君主,但往往每个城镇都有一个小君主。这个国家的军队很弱,害怕战争。人善商。大岳西迁时,打败了大夏,统治了整个大夏。夏天人多,一百万左右。它的首都叫蓝城。这里有一个贸易市场。卖各种商品。夏天的东南有一个毒国。
张骞说:“我在夏天看见了琼竹掌和舒布,就问他们:‘你们从哪里弄来这些东西?’大夏国的人说:‘我们的商人在他们中毒的国家买的。毒国在大夏东南约数千里。那里的习俗是,人们住在一个地方,和夏天大致相同,但地势低湿,天气炎热。它的人民骑着大象去战斗。洪水附近有一个。我估计大夏离汉朝一万两千里,在汉朝西南。毒国在大夏东南千里,有蜀郡物产,可见离蜀郡不远。如今如果去避暑,如果经过羌人居住区,地势险要,羌人深恶痛绝;再往北走一点,就会被匈奴俘虏。从蜀地走应该是直路,没有闯入者。“天子听说大宛、大夏、安息都是大国,出产许多奇货可居,百姓定居一地,与汉人的生活颇为相似,而他们的军队弱小,又十分重视汉朝的财产。北方有岳氏、康居等国。他们的军队很强大,但可以通过送礼和好处来诱导他们崇拜汉武帝。而且,如果我们真的能得到它们,使它们在道义上属于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扩大万里疆域,通过翻译吸引不同风俗的人,把汉武帝的威望和仁慈传遍天下。汉武帝高兴,认为张骞说得对,就命张骞从蜀郡、犍为郡各派一名密探,分四路同时出发:一路从燕国出发,一路从冉国出发,一路从徙国出发,一路从琼国出发,一共走了一千里。结果北上之路被狄、汝封锁,南下之路被夷、昆明封锁。像昆明这样的国家没有君主,善于抢盗,经常杀抢汉朝的使臣,但是汉朝的使臣终究没能通过。但据说在昆明以西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个人骑大象的国家,叫滇越,有一些从蜀郡走私货物出来的商人去过,于是汉朝就开始和滇越交流,因为他们想找到一条通往夏天的路。当初汉朝想开西南夷,浪费了很多钱,路也没开,就放弃了。等到张骞说可以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