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毕业论文

精神病学毕业论文

你还在担心你的精神病学毕业论文吗?那么,精神病学的毕业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你不知道,来看看我整理的吧!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乳胶粒子法检测31中老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并与25例无精神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史的女性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含量[(65438±0.38)65438±0.02)mg/L]高于对照组[(0.665438±0.25)mg/L],P

精神分裂症;D-二聚体

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与高粘滞综合征密切相关(HVS) [1]。D-二聚体(DD)可作为体内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2],是由交联纤维蛋白D区降解的肽段,主要由D区的D(α)、D(β)和D(γ)- D(γ)链组成,可影响红细胞的聚集功能,调节肝脏纤维蛋白原的生物合成[3]。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检测了我院0997年9月1998年6月1438住院的40岁以上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反对

1.精神分裂症组:* * * * 3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第二版修订的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BPRS评分)≥38。为了排除年龄和性别对研究结果的影响,31例均为40岁以上女性。患者年龄40 ~ 76岁,平均(57±9)岁。病程3个月至17年;头部CT或MRI未发现脑血管疾病迹象。31例中,12例首次采血前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其余19例停用精神药物>:7天;365,438+0例分为两组,分别以阳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阳性,阳性症状量表(SAPS)≥28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 ≤ 65,438+02分]和阴性症状为主(以下简称阴性,SANS≥30分,SAPS ≤ 65,438+00分)。

2.对照组:**我院女职工25名,无精神疾病史或脑血管疾病史,年龄42-78岁,平均(58 12)岁。采血前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精神药物。

第二,方法

所有受试者早上9: 00前空腹采血,枸橼酸钠抗凝。血浆DD含量检测采用乳胶粒法和进口胶体金标准方法试剂盒(南京弘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正常参考值为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血浆DD含量[(1.38 1.02) mg/L]高于对照组[(0.61.25) mg/L],t=3.611,P

讨论

DD是由激活因子XIII(FXIIIa)交联并被纤溶酶水解的纤溶单体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水平的升高反映了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5]。近年来,大量关于D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含量随着病情的改善而增加和改善。检测血浆DD含量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5,6]。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看到任何关于精神疾病与血浆DD含量关系的报道。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对照组(P

结果还显示阳性组血浆DD含量高于阴性组(P

由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不明,能否将血浆DD含量作为判断精神分裂症复发、判断预后、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的检测指标之一,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

参考

1,黄成,邵胜利,刘振清。血液流变学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四川精神卫生,1996,9: 139-140。

2,Fisher M,Francis R .脑缺血时凝血功能的改变。弓神经,1990,47:1075-1081。

3、王建,李建章。DD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国外医学脑血管病,1996,4: 74-77。

4.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CCMD-2-R)。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56-61。

5,黄卫国,,张,,等.血浆DD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 71-74。

6、、郭、赵会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和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9: 202-205。

7、王松菊。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学的初步研究。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7,7: 103。

8、朱·。神经精神病学活血化瘀经验。实用中医内科学杂志,1996,10: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