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有写论文的经历,所以对论文比较熟悉。通过写论文,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对写论文很苦恼。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论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1特殊教育面向残疾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残疾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实现“医教结合、全面康复、潜能开发”的目标,提高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水平。教学中可采用“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医”是手段,“教”是目的。课程设置要整合,康复教育和学科教学要合理布局;因材施教,个别培养和集体教学相辅相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的融合。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应尝试在教学课程、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将医疗康复与教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残疾儿童进行补偿性教育,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治愈和康复。

一、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特殊教育对象往往需要长期接受康复治疗。从发现孩子的异常到接受现实,在这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中,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医生的帮助。对于特殊的孩子,首先要解决的是医学鉴定和治疗,所以康复治疗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进行,医生会用医学知识对孩子进行治疗,对家长进行指导。但学校很难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治疗。老师毕竟不是医生,无法像医生一样为特殊孩子的生理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美国《残疾人个别教育法》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康复治疗模式,并使之成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儿童,他们希望在康复训练中得到良好的医疗和专业的指导,也希望从学校教育中学习。因此,应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学习服务。

二,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模式遇到的现实困难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智障学校通过改编教材、创新康复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功能学科实用性等方式,尝试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相对落后的边疆地区,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困难。

1.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在边境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多老师都是师范大学毕业的。虽然他们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和特殊教育毕业的老师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需要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目前“医教结合”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医疗康复知识,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经过医学验证适合特殊儿童。无论对于师范学校还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来说,这些都是他们自身专业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新问题。很多老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2.如何利用好教学设施设备

特殊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在学校建设上自然不同于普通学校。除了普通教室,特殊教育学校还有专门的教室,如音乐(节奏)室、书画室、乐器室、内务室、运动卫生训练室等。,并配有设施、设备、模型和康复器材,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学和学生康复的需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如何利用好这些设施设备是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虽然教师通常是在新设备引进后由厂家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但培训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往往不能完全消化和理解,在教学中不能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如何实现“医教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残疾程度不同,往往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甚至每个学生一个目标。“医教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定不同的康复目标,把握好“医”与“教”的方式,使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帮助特殊儿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供借鉴。如何实现“医教结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4.学校教育和家庭康复如何融合?

学校拥有的专业教师和专业设备可以保证学生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但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制约了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家庭教育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因为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所以家长一定要提高认识,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恢复和学习。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康复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是“医教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是学校和康复机构。他们应坚持“挖掘潜力、增长技能、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的培养目标,直面困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1.整合课程、康复教育,合理布局学科教学

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尝试采用“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课程模式。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注重技能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生活性,以技能目标为导向开展主题生活技能训练,围绕主题技能训练模拟真实场景,根据季节变化开展室内或室外康复教育训练。课程设置可分为主题技能课程和康复课程,其中主题技能课程侧重于生活适应技能训练,康复课程侧重于身体功能康复训练,两者以“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模式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低年级(一、二年级)为康复初级阶段,课程设置以康复课程为主,教育技能课程为辅。中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在低年级接受医疗康复训练后,将学习教育技能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康复教育课程可以平分秋色。高年级以教育技能课程为主,康复教育课程为辅。

每周教师要进行集体教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周的技能目标,整理出“主题训练实施方案”。各康复教师要根据技能目标主题制定康复援助方案,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整合康复手段,协助实现康复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与康复训练的有机融合。

2.因材施教,个别培养和集体教学相辅相成。

注重集体教学与个体训练相结合,坚持挖掘学生生理能力的目标,将康复目标与学科目标有机融合。既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取,又注重学生基本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达到标本兼治的育人目标。

在开设康复辅助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个体康复实验课程,选拔学生,配备康复目标导师。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康复、情绪和行为干预等。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2课时,每课时30分钟左右。其他团体康复课程每天安排2个课时,每节课35分钟左右。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的融合。

康复手段的干预要科学,要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医教结合提倡融合现代医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改善学生在运动、知觉、言语、语言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元一体的网络体系,不断拓宽康复教育渠道,帮助特殊儿童实现康复目标。还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建立家校联系簿,开设班级博客,组织教师家访。老师要帮助家长树立信心,转变观念,调动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来,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学习一些教育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兴趣,改变学生因智商和能力的限制而孤独的性格。在班里可以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教学生下棋、拼图等游戏,为特殊学生搭建与其他孩子相处的平台。

特殊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要继续探索“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医教结合”的理解,不应神化、忽视、学习、尊重、适度发展。总之,“医教结合”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模式的一种变革,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努力实践和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第二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其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仍需在特殊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摘要:本文对特殊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提高特殊教育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策略。

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首先是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特殊群体,存在听觉、视觉、智力障碍、言语、情感、行为等诸多障碍。其次,特殊教育方法,除了运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外,更多的是专门设计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其进行教育,以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在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也起到了特殊的关爱学生、耐心和心理调节的作用,会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感受到爱,更好地融入正常的生活,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快乐。

1,特殊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1特殊教育现状。

特殊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在特殊教育的课堂上,互联网、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有时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导致学生难以吸收更多的知识。情境教学在创设情境方面应用不足。由于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情况,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现有的特殊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授课方式单调,对提高学生个人能力没有明显作用,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特殊教育数学1.2题。

特殊教育教学理论不够丰富。与大众教育相比,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数量少,学生情况复杂。更多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形式。因此,特殊教育的教育学理论研究远不如大众教育深入,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丰富。很难实现对学生一对一的针对性教学。有些学生由于先天缺陷,对老师的同一种教学形式接受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内容理解程度较低,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课程本身有很深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式教学。

2.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点。

2.1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面对与正常孩子不同的特殊孩子,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特殊照顾。一把糖和一个拥抱能让他们更喜欢你。整理衣服鞋帽,扶他们下楼梯,可以让他们更信任你。有了爱和信任,他们在学习时就能更好地配合教学。只有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孩子,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清澈,笑容灿烂,对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兴趣。关爱他们是生存的希望,也是成功的阶梯。

2.2耐心是特殊教育的关键。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特殊儿童在理解、记忆、操作、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如正常儿童,这也是制约儿童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需要更加耐心。一个音节,一个数字,一个笔画,一个动作,都需要上百次的反复讲解和示范。在教学中,还要辅助图片、模型、手势等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记忆。有时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辅导。耐心的背后是无聊和艰辛,也正是因为有了耐心,这些特殊的孩子获得了知识,体验到了快乐。

2.3心理调节是特殊教育的辅助。

对于特殊的孩子甚至家长来说,心理调适尤为重要。它是教育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支持力量。很多孩子因为自己的特殊处境,在面对歧视、嘲笑、奚落等时,选择逃避和躲藏。即使在群体中,他们也会因为自尊心和恐惧,通过哭闹、摔东西、沉默来保护自己,发泄情绪。所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带他们走进大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和健康的孩子交流、玩耍;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等等。这些方法会逐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走出内心的阴影。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1采用直观教学法。

学生特殊的生理因素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对于特殊教育学生来说,视觉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们主要通过视觉接受信息来学习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聋哑学生的数学教学课上,老师可以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或者多媒体来教数学,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这些直观的形象,然后老师就可以教语言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聋哑学生更容易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2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特长生的喜悦之情。

维果茨基理论中的“最近发展区”是最熟悉的概念之一。最近发展区是指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的区域。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是帮助行为成为独立行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开展是基于师生的共建。语音指导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并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我们经常用表扬和鼓励来正面评价学生的行为或言语,具有强化作用,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产生愉快的情绪,调动特殊儿童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表扬的形式很多,有集体的、个人的、口头的、书面的,如点头、微笑、表扬、贴红花、五角星、插小红旗、奖励玩具等。孩子答对了,如果老师不置可否,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表扬的方式表扬他时,会让孩子感到快乐和幸福,更积极地参与活动。

3.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特殊教育中的数学教学,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形状认知”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不能被造型的物体,如三角形、黑板、篮球等。,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从而有效感知这些物体的形状,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掌握。

4.结束语

总之,特殊教育要充分考虑聋哑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课堂更活跃,让学生更主动。让阳光照进聋生的心里,告别自卑,迎接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