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怎么写比较容易得高分?
做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可循,申请考试也是如此。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顺利通过申请考试;如果你违反了这条规律,你就会被它抛弃,不管你是天才还是英雄。
答案的要点必须是从给定的材料中经过分析、概括、提炼、加工得出的。这是最基本的,因为我们的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主要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来衡量。”
每年的考试大纲里都会有这样的词,2008、2009年会有这样的词。比如200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主要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写作表达的能力。全部为主观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申请材料通常涉及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申请人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综合分析问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把握材料主题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解决方案,并用文字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
年度申请论文开头的注意事项也注明“请仔细阅读所给材料,然后根据申请要求依次回答。”(请考生参考历年真题)但是,我在阅卷现场看到很多考生,却没有根据材料答题。这是导致考生表现不佳的头号杀手!正因为如此,许多有才华的候选人“开局不利”。有的根据自己背诵的国家文件回答问题,有的根据报刊杂志上的观点回答问题,有的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回答问题,有的纯粹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喜好回答问题,这样就会跑题。
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后,某校有个女博士,报考只考了45分。她问我评分标准是什么。这么优秀的答卷,她为什么只拿了45分?我问她为什么觉得自己的答题卡是优秀的答题卡。当时国家一号文件讲的是三农问题,今年考题讲的是农村农民。因此,她根据自己对国家政策的良好理解,很好地完成了试卷。我想让她凭记忆写出答案。看完之后感觉她真的有很深的理论功底,但是她的答题卡只能拿45分,因为我们设计的题目不会和国家现行的政治原则和理论政策相冲突,但是国家的理论政策是针对宏观国情的,我们的材料是基于一些具体的案例,有自己的特殊点。所以完全按照民族理论答题,难免会忽略材料中涉及的具体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答题倾向:根据自己背的国家时事政治政策来答题。
还有的根据新闻和舆论回答问题。每年的申请都会以时政热点问题为主题。这些热点问题会在报纸和杂志上报道。有的考生有心,上考场就背这些文章,根据这些文章的观点答题。但是报纸杂志文章的角度怎么可能和考题一模一样呢?根据新闻和舆论而不是考试材料答题,必然会出现答题偏差。我们不反对多了解时政背景知识,多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它们绝对不是现成的答案!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认识了广东某报社的记者。他的申请分数只有37分,他非常怀疑我们在阅卷时“漠视人命”。我问他,阅卷怎么能说我们是“漠视人命”呢?他说,今年,他考的是突发事件。作为一名报社记者,他写了很多关于突发事件的新闻文章,也看了很多,所以当他去考场看到考题竟然是他所熟悉的突发事件时,他非常高兴,以至于他没有仔细阅读材料,而是根据他对突发事件的了解,轻松地完成了答题卡。结果只有37。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解是不是都错了?不能,但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事情一定和给定材料选取的具体案例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回答问题就更不对了。广东公务员考试有一年的垃圾短信问题。毕业论文里有一个研究垃圾短信的女硕士,就按照自己的专业知识回答问题,以为自己今年真的很幸运,一定会得最高分,因为她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最专业的。然而最后的分数只有46分!在设计考题的时候,要避免专业知识的影响,因为我们是针对不同专业的考生来考试的。如果今年只有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回答一个问题,明年只有医学专业的考生可以回答另一个问题,明年只有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回答另一个问题,我们的考试会公平、公正、广泛吗?所以根据专业知识回答问题也是不对的。
也有少部分考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情感喜好来答题。我们每年的考题都是关于具体的时事政治问题,没有处理好。要求考生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但也有考生在答题卡上表达对这些问题的愤慨,以示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恨情仇,以及对腐败官僚等问题的反感,即使不正确分析材料中给出的问题,也无法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只是说说政府在那里的失误。这个回答的方向肯定是错的。我们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解决,来检验考生是否具备从政的能力。如果只是发泄愤慨,批评别人,能解决什么问题?
所以,一定要记住并严格按照申论考试的答题要求:根据材料答题!对给定的材料进行认真、准确的分析、总结、提炼、加工,得出答案。那么如何从材料中得到问题的答案呢?首先要读好材料,用正确的方法读材料。
哈哈。马上就要考试了。总结以上分析和我做过的真题,我的感受如下:
第一,申论虽然是主观题,但包含了客观,离开了客观基础,主观评论只是散沙,无法完成。
第二,审题很重要。只有审题,才能摆好位置。只有摆好位置,才能站在正确的位置(包括身份转换和观点),不跑题。
第三,以材料为中心。一定要把材料抓得紧紧的,吃干了,挤出来。坚持材料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我们写2000字左右,至少能从材料中提炼出500字。
第四,在画材料的前提下,要能把材料整合起来,使之有逻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流畅,才能科学。
有一点可以借鉴:刚刚结束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发展的基调: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
建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