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采矿史
玉器的制作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文字记载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室少之山,多玉其上,多铁其上”,“泰室之山,多美玉其上”,“大脚之山,多铁上,美玉上,青垩上”。
金属矿物的发现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上述太师、少师和大公山分别位于登封县和密县。《山海经·中山经》也说:“华阳之山,其阳多金玉,其上多铜。”“柄山上面玉多,下面铜多。”虽然这两座山的位置不一样,但是大体在黄河以南,郑州以西是没有问题的。《中山经》中提到的一些山,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河南名山,如“夸父山(灵宝西南),盛产玉石,富含铁。”“长轩山(三门峡南部)全是玉”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第一山青铜铸于荆山之下。”在时间上,可以说也属于新石器时代,这个景山就在甘乡县(今灵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关于金属开发利用的记载更加清晰。比如《管子》说:“楚有汝汉之金”,可能是说汝水有砂金。《战国策·汉仪》中“苏秦称韩王”有“汉卒之剑戟,皆自名山、唐唐、杨沫、和静、、丰丸、龙源、泰亚。”从字面上看,从名山到太阿应该是铸造铁器和兵器的地方,后来有的成为剑的名称,比如龙源、太阿,这些地方都在西平县的西部,也就是武冈一带。
汉初南阳出现了以铸鼓起家的孔氏。他们的祖先是魏人,以铸鼓为业,后来迁居南阳,这是秦朝的事情。西汉时在渑池、龙楼、河南、阳城、西平、万、武安等县设置铁官。东汉时期,银米(今密县东)、吕林、阳城、武安等地均有铁矿开采。
从铜矿的开发利用来看,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和尔形金饰代表了青铜器时代的最高成就。
据史记载,通庆谷、尉迟谷、弘农郡(今灵宝北)乱掌山铜矿、河内郡(今泌阳)吴王山铜矿开采于北魏西平年间(公元517年)。襄州(今安阳)出产的铁在当时是上品。
《隋书地理》记载,河南新安、邢台(今宜阳西南)、浙江南乡(今淅川以东)石墨山(石炭纪)、葛阳(今光山县以西)乐安金山、西山有冶金官。
唐代河南陕县有炼银、炼铜。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益阳(今嵩县)武夷山银锡征税。《元和县志》说:“宜阳县银矿洞,在县城南五里。今(元和时期,公元806-819)年税1200元。产银县还有长水(今洛宁西)和鲁山。产铜县是益阳和南阳。产铁县包括周国的朱阳(今灵宝西)、徐州的舞阳、襄州的叶县、吕林(今临县)和泸州的歙县。产锡县有长水、益阳、武安。产金之地有沂水。"
宋代金属矿产地区的管理机构分为监督、冶金、田间和行政四级。其中,襄州铁监局为全国四大监之一,在河南(今洛阳)、周国(今灵宝)设有冶炼厂,陕西有事务。后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在河南鹤庆县(今金梦)设铁监。锡有冶州,河南(今洛阳)有田;银在周国熔炼。宣和元年(公元1119)十月,复任襄州安阳县叶童村监。
罗山县银田在元代得到开发,其他产银区均为淮州(今沁阳)、孟州(今孟县)、汴梁(今开封)、汝宁(今汝南)。看来开封和汝宁可能只是冶炼,并不拥有银矿。
明代,河南省的矿产开发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童鸣志》及阅读史书记载,金属及其他矿产的开发利用领域如下:
白银:宋县,卢氏;
铜:泌阳、镇平;
铁:禹州、歙县、济源、珙县、益阳、登封、新安、南召、南阳、内乡、汝州;
锡:武安、祁县、嵩县、永安(洛宁)、灵宝、禹州(今方城);
磁铁:武安;
自然铜:歙县;
石鲁:济源;
鲁青:卢氏;
石清:南洋。
清代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总体上沿袭了明代的老矿,但也有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比如铁产区增加临沂、汤阴;锡增加了灵宝和卢氏。铅和黑铅来自嵩县,明代以前没有明确记载。
在非金属矿产方面,玉石和煤炭是大头。
关于玉的起源,除了《山海经》中的上述叙述外,东汉张衡的《杜南赋》中曾提到,南洋及邻近地区附近的“珍宝、珍宝”是“金玉、夜明珠、铜、锡、铅、黄赭石。绿色,蓝色和紫色,绿色和栗色,以及剩余的谷物。中国黄玉。”其中“玉璞”和“玉”没有具体的出处。根据注释,玉璞指的是和谐之玉。“玉”源于湘乡县,汉代位于湖北枣阳县东北,后属南阳。然而,河南省历代史籍中提到的玉石或珍贵玉石的产地有很多。比如《新唐书·地理》说:蔡州(今汝南)有一个珍贵的玉坑,是新年进贡的玉。《元和县志》说:新溪县宝玉石坑位于古曦市东南,玉色洁白,不愧为器物。隋朝时为官员所采,贞观时也下令采。蔡州还是认为爵公第一。宋《太平宇宙》说:虞城县,以荆山石,以玉为美。所以以此命名。”“贵州景山,杨寨。“《洛阳纪》云:“玉出景山,齐武帝采玉于此。新溪县民玉坑在县城西南十里。威州蓟县苍山西仓谷有翡翠原石。"光州以其天然玉石而闻名. "《明实录》说:“禹州(今禹县)景山,在禹州西北五十里,齐武帝采玉之地,宜阳县芦荻山,挂满许多美玉。“其中还提到蓟县苍山、光山产玉。史书《郁芳瑶姬》中也提到,隰县宝玉石坑出土的宝玉石,隋朝官员收藏,唐初淮河中未发现。开元时淮河东移,坑回玉,淮河至今未发现(清初)。据《山海经》记载,《大一统清志》中提到,美玉产于禹州大沽山。它在密县以东五英里处。还谈到了卫辉地区蓟县苍玉山的翡翠和宝石。河南通志(1914年版)说:嵩县历山盛产玉石,光州县隰县则是来自蒲山的名贵玉石。
河南对煤炭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史记·虞姬世家》记载窦太后的弟弟,“窦光国四五岁,家境贫寒。他被别人掠夺贩卖,转卖十余家到益阳给主人做木炭。”《后汉书党传》说:“夏父入山,亲烟炭。”根据张《诗雅》中石炭纪文章的考证,认为宜阳和(今临县)均产石炭纪。于是,两人进山做炭,也就是采石烧炭。说明这两个地方在汉代就已经开采煤炭了。据考古发现,1958河南省珙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煤饼、煤渣和煤块。1975年,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也发现大量煤饼。也说明了汉代用煤炼铁。
然而,煤炭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是在唐朝以后。北宋时,许多官员在北京的首都开封出售石炭纪的田地。当时“边都百万,无工薪族”(见宋庄《鸡肋》)。据考古发现,密县岳村乡唐代采煤遗址内有多处古矿井和坑道。鹤壁北宋采煤遗址的古坑道已达500多米,可能是当时首都石炭纪的补给矿。至明代有益阳、洛阳、偃师、珙县、、登封、永宁、新安、渑池、嵩县、陕州、庐山、卢氏、灵宝、甘乡,清代有沁阳、河内、济源、密县。
古代河南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共有11种,如陶土、高岭土、煤、铁、石灰石、耐火粘土、金、银、铜、铅、玉等,还开发了少量的水晶、玛瑙、砚、滑石、大理石等。现已知有古代文献和矿山遗迹,仍是河南省重要的矿区:
煤炭:益阳、鹤壁、密县、洛阳、偃师、巩义、金梦、登封、新安、渑池、三门峡、汝州、鲁山。
铁:舞钢市、安阳、临县。
金:灵宝、嵩县、桐柏、洛宁等地。
白银:有桐柏和灵宝。
铜:济源、镇平。
导语:卢氏、灵宝、汝阳等地。
陶土:禹州、汝州、宝丰、焦作、鹤壁、荥阳等地。
玉石:南阳、密县、汝阳。
砚: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