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t管理艺术与管理效率>:论文

管理艺术与管理效率

管理就是把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把零散的部分组合起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和灵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领导艺术”。其实管理主要靠科学的制度,制度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管理艺术来弥补。

1.管理学和企业管理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证明,系统的效率大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效率之和。要把分散的部分组织起来,就需要管理。管理就是通过控制、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领导,把一些分散的个体结合起来,以发挥比个体功能总和更大的功能。

根据管理部门的不同,管理可以分为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私营部门管理可进一步分为个人事务管理、家庭管理、私营非营利组织管理和私营企业管理。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管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企业管理理论历史悠久,比较成熟。本文以企业管理为例,谈谈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企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物的管理,如物资管理、仓库管理、营销管理、流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另一个是人的管理。人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因素。甚至对事物的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所以人管理好了,整个管理也就基本做好了。

对人的管理就是处理好经营者和员工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制度的内容,所以对人的管理要靠制度。管理系统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分析系统、预测系统、计划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组织系统、领导系统、协调系统、评价系统、激励与约束系统等。,但有两个关键方面,一是评价体系(也叫信息评价体系),二是激励体系(也叫激励约束体系),其他体系本身必须体现激励约束体系的内容。评价就是收集一些信息,判断人的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好坏。激励是根据工作过程或结果对人进行奖惩,在交易过程中对人进行约束和监督。可见,评价是激励的基础。没有评价,激励就没有依据,没有目标,没有效果。比如资金平均分配没有激励作用,鞭打快牛更是负面;激励是评价的目的。如果只是停留在评价的层面而没有激励措施,那就是资源的消耗,因为评价需要信息成本。评价是为了激励,激励是为了促进人们努力工作,创新,为企业创造利润。只要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科学,一个企业的管理基本就是科学的。

第二,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内涵。管理的科学性就是管理有理论可循,管理知识可能通过学习掌握。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书本、老师、电脑、网络、电视等知识载体,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很重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总结管理理论,和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管理理论一样重要。

在科学管理方面,人们经常犯以下错误: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把书本上的管理原则当成教条;认为管理只靠实践,千万不要相信管理专家。尤其是第三种观点,在管理者中非常普遍。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依靠人格魅力、灵感和创新,而管理本身没有规律可循,没有办法通过学习(尤其是书本学习)掌握管理技能。

在管理的艺术性方面,人们经常犯以下错误:过分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从而否认管理的科学性;认为管理的艺术是少数人天生的,以至于大多数人只能生在被管理和被领导的位置上;管理实践中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决策往往基于管理者的心情和好恶。

第三,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认为,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主要依靠一套制度,尤其是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在现实中,人们也可以发现,一个企业管理得好,是因为它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评判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好坏的原则如下:(1)是否给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有者、经营者、员工、供应商、消费者、债权人、债务人、收税人等)带来便利。);(2)是否节约企业系统运行成本;(3)是否使评价成本和激励、约束、监督成本更低;(4)评价结果是否清晰、公正,具有较强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等。

根据这些原则,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些可操作的管理制度设计方法:(1)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强调创新的企业应该采取更民主的管理;在高级知识分子很少的企业,严格的等级制度更有效;(2)上级管理人员要善于向下级管理人员授权,不应相互低头,更不应超越管理。管理的本质在于各级管理者之间制度化的权责。管理越科学,权责划分越细致。(3)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制度,将考核激励标准落实到个人,真正做到激励和约束员工;(4)评价标准的选择要考虑可控性,即被评价者能否控制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与被评价者的个人努力挂钩;(5)评价标准的精细程度是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比如在酒店,这个评价标准要细化到服务员鞠躬的程度,倒酒的姿势和数量,擦桌子的流畅程度等等。评价标准的硬度越高,效果会越好。软标准不仅容易引起扯皮,而且难以服众,员工有时无所适从;(6)坚持不懈地培训员工(不是因为员工流动性大),让员工知道如何达标;(7)奖惩要严,绝不手软。过多的例外会影响员工的合理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8)激励要以评价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公平合理,激励的目标就达不到;(9)最强的激励是让员工永远充满希望,这将永远激励员工安心工作;(10)要有明确的晋升制度,尽量让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具备下面层次工作的具体经验,避免越级晋升,避免以“英明领导”管理(人治)代替制度管理;(11)评价与激励制度设计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能够拉近员工目标函数与企业目标函数的距离,这与“利益共享”密不可分。所以要精打细算,但是花出去的钱绝对不能省;(12)好的制度不能一步到位,就要一步一步完善。制度的改变需要耐心和大量的准备工作。

只有有了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给员工稳定的预期,减少信息搜索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企业家的人格魅力、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发挥。如果只承认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不承认管理是一门科学,必然会导致独断专行、集权管理,甚至独裁和腐败。

第四,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科学性的补充和提高。在承认管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也有必要谈谈管理的艺术性。因为管理制度是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一些契约,包括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书面契约和口头契约、强制性契约和诱导性契约等。,而这些契约不可能是完整的。比如规定工资和生产的产品成正比。这份看似清晰的合同,其实包含了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工资包含资金吗,包含真实工资吗?生产不同产品的员工如何比较自己的产品?如何定义产品的质量?生产的产品因请假、工伤、公务、不可抗力等原因减少,如何扣工资?而涉及到测量(比如产品质量测量),更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简单到一张桌子有多长,我们是不可能精确测量的(总会有误差)。说到概念,不可能绝对清楚。因为测量不准确,概念模糊,所以没有一个系统是完整的。在制度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管理者的艺术。可以说管理艺术是管理制度的补充,不允许在规定的地方以管理艺术的名义违反管理制度。如果管理制度本身不合理,那么就需要修改,而不是用管理艺术代替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点类似于市场经济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只有在市场(科学管理)失灵的地方,政府(艺术管理)才能发挥作用,而艺术管理要局限在管理体制失灵的领域,这对当今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目前,少数管理者总是认为自己有大智慧,熟悉管理艺术,而其他人则不够聪明。所以,过度依赖自己的管理艺术,导致权力大于法律。如果不纠正这种思想,中国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早就告诉我们,人是理性的,知道如何避免伤害。在给定的制度和技术(约束)下,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活得最好,别人最好不要充当救世主或警察。人们趋利避害的行为模式是相似的,关键是约束条件(中短期主要是制度,长期只有法律)。当约束条件(制度)发生变化时,人的行为自然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引导人的行为,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安全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主要靠制度。只有制度没有规定的地方,才需要管理者的创新和灵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