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笔下人物的一生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华侨委员会举行第七届留学生入学考试。在3000多个推荐人中,只招了一个力学专业的学生。考试的结果是,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以五科350多分的相同成绩被录取。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永怀赴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可压缩流体力学,与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1945年完成了一篇优秀的论文《跨音速流的间断解》,获得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读书之后,钱学森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开车,带着这个有点书生气的弟弟兜风。1941年,钱学森接走了郭永怀,1945年,他把郭永怀直接送到了康奈尔大学。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系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并邀请郭永怀授课。

当时人类虽然已经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是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音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点。经过努力,郭永怀和钱学森很快拿出了一篇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并得到实验证实,为解决跨音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后,声名大噪的郭永怀申请加入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很快,他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三个著名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之一。

从65438年到0949年,为了解决跨音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郭永怀探索并创造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正是因为跨音速流和应用数学两大成就,郭永怀闻名于世。

1953年8月,中国和美国在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被迫很快解除了对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但却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各种障碍。

面对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和祖国的需要,郭永怀毅然拒绝了美国同事邀请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地带着妻女回国。

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带来的麻烦,他毅然烧掉了自己所有未发表的手稿:在与学生见面的篝火旁,他拿出写了十几年的未发表的手稿,扔到火里烧成灰烬,震惊了在场的学生,他的妻子李沛教授当时也感到惋惜。

时任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在1956年6月给郭永怀写信,希望他回国。1956国庆前一天,郭永怀离家出走!郭永怀一家回国后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科技界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和他的家人,而中科院则安排他和钱学森一起工作,担任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担任力学所的科技领导。

1957 10 15年10月,中苏签署新的国防技术协议,其中苏联明确承诺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图纸。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二机部)在北京正式成立。1964年2月,发展成为负责核武器研制生产全过程的研究设计院——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开始“两弹”研制。

1959年6月,苏联突然致函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数据。1960年7月,苏联政府注意到中国决定从中国核工业系统撤出所有专家,随后停止供应所有技术设备和材料。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和合同给中国新生的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永怀在关键时刻受命,与王、彭焕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足鼎立”。

郭永怀历任九所副所长、九所副院长,分管力学、工程方面的领导。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掌握原子弹的结构原理,在没有图纸和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为了攻克科技攻关,九院成立了四个前沿技术委员会,由郭永怀领导异地测试委员会。场外测试涉及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测试等任务,负责进行核武器的实验和武器化。郭永怀一方面向科研人员传授爆炸力学和战斗部设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结构强度、振动和冲击的研究,加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组织了一系列初步试验。

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我国第一部关于爆炸力学的科学迅速制定并颁布,使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水下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的研究。此外,郭勇还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系统的研究和试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核装置起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怀提出了“力争高低备,以先进的内瀑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思想。为了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条途径齐头并进,最终择优”的方法,确定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方案不仅被第一颗原子弹采用,而且被整个第一代核武器采用。

1961年7月,郭永怀光荣加入中国* * *制作党。1963年,为加快核武器研制速度,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团队郭永怀迁至青海新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 10 6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身和返回式卫星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在后来的核弹武器化研究中,郭永怀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独到的见解,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了郭永怀科学严谨的思想。1966 10 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带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郭永怀还从结构形式、弹重、减速装置等方面对氢弹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从而保证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的圆满成功。1967 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中爆炸试验成功。1968 10 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试验基地,发射中国第一枚导弹热核武器,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6865438+2月4日,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待了两个多月,在实验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如果他急着回北京,他会争分夺秒让人联系飞机。他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转场飞行期间,还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夜幕降临,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去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在距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在1公里外的一片玉米地里。

当人们辨认郭永怀的尸体时,他一直戴在身上的夹子被烧得很大,他紧紧地抱住了警卫牟。当人们奋力将他们分开时,发现郭永怀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恙地放在他们的胸前。

据国务院工作人员介绍,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最先传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泪流满面,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下令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试验成功。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郭永怀曾在青海呆了45天准备这次试验。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1968 65438+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一天,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1999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他是这个群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