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怎么写?
我国会计电算化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迅速普及和提高,大量单位用财务管理软件取代了手工核算。它改变了会计职能,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会计电算化正在从普通的会计系统向以会计软件为核心,集财务管理、财务计划、分析于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转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问题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缺乏了解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管理者的思维观念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许多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工具的变化,没有从整体上看待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它对会计职能、管理方法和流程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为:
1.计算机化的管理系统脱离了实施。主要表现为:操作程序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电脑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无关的内容,让一些无关人员使用电脑。计算机化数据文件保管不足等。
2.会计制度的修订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核算体系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主。会计电算化应用后,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处理程序、会计机构、内部控制方法、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财务会计制度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行修改。企业只加强软件的使用,忽视会计制度的建设。
(2)重视会计职能,忽视管理职能。长期以来,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由于计算复杂,难以进行事前分析预测和事中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的优良计算功能,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报销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加强财务管理。但存在基础会计电算化重视报账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会计内容功能较强,但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系统、资金供求预测等具有管理功能的模块未被采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一)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虽然会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可以满足手工核算的需要,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知识。积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已成为大势所趋。普通会计有会计业务经验,但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很难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
(四)会计软件问题
1.安全性和保密性差。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努力完善会计功能,适应财务系统,但很少有人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性,一旦系统瘫痪或受到病毒攻击,很难恢复原始数据。
2.会计软件不是通用的。基本上一套软件由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用户使用,这就导致很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仍然需要会计人员的大部分辅助工作。
3.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在一些会计处理上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
4.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原因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不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1)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实行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经被人们长期接受,目前各种管理都是以手工记账为主,很难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3)有些管理者认为电算化只是“用电脑代替账目”,软件只需要一次投资,导致只强调硬件更换,不重视软件升级的情况。从386、486到奔腾4,型号几经变化,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FoxBASE开发的“老”DOS版本。(4)由于部分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管理不熟悉,只习惯手工记账管理。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存在差距,导致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的怀疑,造成了不敢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B)计算机化的基础管理非常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也增加了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责任,带来了许多新要求和新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需要建立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很多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或规则,使得会计电算化无法正常健康运行。再加上基础工作薄弱,以此为基础的电算化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虽然在职会计人员经过了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但与实际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显示在:
(1)会计的知识不全面。很多年长的会计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的了解有限,而年轻人则相反。将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经验结合起来需要一些时间。(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运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介绍的知识已经过时,不实用。经过这样的培训考过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刚拿到证书。(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不系统。
(四)会计软件存在缺陷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度,也关系到“会计逃废”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但是,目前金融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1)安全性和保密性差。很多软件缺乏记录操作日志的功能,对操作者、操作时间、操作内容都没有具体的记录,不方便追究问题的责任。此外,数据库缺乏必要的加密措施,很容易从外部打开和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往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埋下了隐患,容易出问题。(2)会计模块没有连接。总账、固定资产、工资总额等模块之间的数据无法顺利相互传递实现自动转账、相关查询等功能,无法实现“无缝连接”,无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先进性。
反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律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务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针对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受到规范法律法规的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业化软件的评价规则,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二)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化模式下的一套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的原则。也就是说,电算化的权限是严格控制的,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计算机化系统的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控制。定义管理员、操作员和维护人员的职责。
(3)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软件、硬件和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和控制。安全主要是控制访问权限,设置多级安全措施。
(4)内部预防原则。主要是针对个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和系统管理者的监督控制。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加大“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对计算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定期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取得实效。仅靠普及化、加速化的人才培养,很难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在招收高校会计电算化应届毕业生的同时,也要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专业人员到高校学习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形成一支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必将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改进和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形成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虽然目前的单位会计软件已经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的来说,模块已经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必须纳入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功能的模块。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并与市场细分相结合。这个协议可以指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指定公共的* * *转换接口,这样不同的数据就可以相互转换,并且可以区分和接受,这样不同软件系统下的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进一步的处理,这样不同的系统就可以享受数据*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