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山西省家乡变迁考察报告论文。

太原,简称晋阳,建于公元前479年。它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西汉时期,晋阳就成为中国十三郡之一。在隋朝,晋阳是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中国第三大城市。唐朝起源于晋阳,唐初,晋阳先后被命名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金、后汉都以晋阳为都或为都。因此,太原被称为“龙城”。

太原,山西省省会,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端,东北、西部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贯南北,平均海拔800米。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辖一市六区三县,总人口300多万。

太原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1.28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8.5亿吨,铁矿石储量1.7亿吨。非金属矿产中石膏的品质在中国是出了名的,已探明储量5435万吨。太原是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拥有国家特殊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重型机械行业龙头——太原重型机械工业集团。

太原在历史上有过“晋人善销”的辉煌。作为北方重要的商业城市,早在西汉时期,太原就与西域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关系。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太原的银行、行、商遍布华北及东南沿海,居“十大商帮”之首。建国以来,太原一直是山西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消费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太原地处内陆,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名胜古迹历史有:猛石冷泉、双塔凌霄、晚渡汾河、天门雪、西山翠岭、土地堂、柏树。市区内有晋祠圣母院的侍女雕像、天龙山石窟的北朝隋唐雕像、明代崇山寺藏经、春阳宫的关羽铜像和唐太宗李世民题写的“贞观韩石”和“晋祠题序”等。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旅游景点30余处。唐朝宰相狄,白居易,,柳宗元,文,宋朝名将杨,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都出生在周坤。

长期在太原生活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近年来,这座古城一天比一天年轻。街道拓宽了,高楼也多了。现代超市和购物中心环境优雅,商品种类繁多。酒吧、网吧、迪厅吸引年轻人。夜晚的太原,灯火辉煌,五彩缤纷。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变化是太原经济走出了长期的停滞状态,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在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GDP年均增速9.8%,人均GDP增速7.7%,工业总产值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农民人均收入15.2%。“九五”期间,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增长缓慢,消费持续低迷,自然灾害频发,但太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7%,是全省的两倍多。1997年,根据国家统计局219年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太原排名第23位。2000年,太原GDP排名17,人均GDP排名12,地方财政收入排名19,工业总产值排名19。

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聚集了全省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2000年,太原GDP占全省的21.3%,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29%。太原是中国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双向支撑的战略地位。太原体现了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代表了山西改革开放的形象。

太原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国家特钢生产基地、主要焦煤基地、化工基地、重点重型机械企业、大型电厂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形成了纺织、轻工、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14大产业,门类齐全,基础完备。

太原拥有52%的大学和46%的科研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是国家一流的重点科研机构,拥有强大的科技团队。太原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3%,在全省11城市中排名第一。信息网络、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高新技术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广阔。2000年,高等院校学生占60.6%,县级以上政府科技机构占46%,全省科技人员占62.6%,其中自然科学中级以上科技人员占62%。数据和多媒体用户、互联网用户发展迅速,居全省第一,蕴含着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太原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太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省内六条铁路干线的枢纽。省内8条公路干线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太原机场是北京国际机场的备用机场,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机场之一。太原的邮电设施比较完善。目前,本地电话交换机总数达到85万门,占全省的1.6%。移动电话301.8万部,占全省的61.4%。

太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汾河太原段整治美化工程,投资近5.2亿元,是一项集绿化、美化、环保、水利、防讯、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截至目前,蓄水工程全面完工,绿化和景区建设基本完成。汾河城区段6公里长,清水河道已蓄水,形成65438。该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太原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太原市政府合理确定了太原城市的性质、规模和总体布局,先后完成了城市供水、燃气、集中供热、防洪、排水、环卫、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详细的专业规划。本着50年不落后、100年不后悔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区域总体规划,建设了一批重要基础设施。

太原以塑造城市形象为目标,先后建设了迎泽桥、滨河东西路、滨河体育中心、省建行大厦、华宇购物中心、山西日报大厦、东华苑小区、汇丰苑小区等一批既有古城特色又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工程。以五一广场为中心,迎泽大街为主线,“三街三路”(迎泽西街、府西街、漪汾街、建设南路、新建路、解放路)和柳巷商圈为背景,点面结合的亮化工程,把太原装扮成了一座不夜城。现在太原的旅游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旅行社90余家,星级酒店35家,其中山西饭店、迎泽饭店、豫园饭店为四星级,三晋国际饭店、益州饭店为三星级,高、中、低档酒店星罗棋布,东西南北各种菜肴。饮食已经成为太原的一种文化现象。

太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中心城市,拥有全省最发达的货币、证券、期货等金融市场。服装、建材、装饰等一批专业市场在全国和“三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连锁店、超市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华联、山姆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超市落户太原。2000年,太原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3.5%。

作为中国首批内陆开放城市之一,太原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2000年,太原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71.1%,外商投资占全省的40%,外资企业数占40。全省的%。

2001年,市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即全面实施“四大战略”(结构优化战略、城市功能提升战略、科教兴市战略、环境创新战略),重点实施“六大工程”(规模化高效农业工程、产业集群改造工程、专业市场培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乡生态建设工程、科教兴市工程)。努力实现“三个提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省会在全省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和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把太原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中西部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