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一些关于中国画的论文?
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艺术画廊中独树一帜。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画,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和骄傲。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国画、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画中国画,并产生审美理解力和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中国画鉴赏教学中,要利用作者的创作背景、反映内容和爱国语录、事迹来教育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比如《风雨中鸡鸣》这幅图,就是徐悲鸿在1937年创作的。图为一只公鸡站在岩石上,大声而激情地叫着。画家比喻唤起人们迅速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表达了画家对祖国、正义的深情和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创作于1943的《在东京遇见狮子》画中,狮子们踏上富士山,期待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了加深学生对绘画的理解和印象,再加上对徐悲鸿事迹的简要介绍,徐老师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救国运动,将自己的画在国外展出和销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苦难人民,使学生看到他的画,听到他的事,感到亲切和鼓舞。李可染、林风眠的《红山》、《秋》,用中国画不同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秋天的美,丰富、醇厚、明亮、诱人。画家用深情的笔墨,赞美了家乡的可爱,祖国山川的壮美。通过欣赏绘画,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产生了热爱祖国山川和家乡一草一木的感情。
在中国画的实践教学中,水墨与色彩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水墨世界,使学生在这种水墨的变化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中国画技法的训练。通过老师在宣纸上演示用墨击水、用水打墨、用色冲墨、用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技法,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老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的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蘸水、墨、色,让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一种奇特的韵味,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国画的笔墨技法。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后,就可以画简单的藤蔓了,比如葡萄、黄瓜、丝瓜。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和藤蔓有相似性,只有果实可以变化,有利于学生掌握。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圆满完成中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也可以结合课外活动。比如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这种画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者是他的同学,学生看到就觉得很亲切。取长补短,通过艺术展览交流经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反馈教学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