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跑腿经济”是如何败坏良好风气的?
“跑腿经济”的弊端
第一,校园里喊着“在不求人找人,办事不麻烦”的口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供需匹配的平台。懒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用钱买时间,闲人可以用时间换取一定的财富。类似的情况在大学校园早已是普遍现象,甚至出现了“跑腿经济”这种新的交易形式。在正常的交易中,能得偿所愿,解燃眉之急固然好,但一旦越界,就容易影响大学校园的良好氛围。
第二,实现自己的劳动、资源和知识,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渠道。但是,花大量时间给同学当苦力,占用自习时间帮陌生人代课,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长久之计,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得不偿失。
如何营造不好的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校园跑腿奖励令涉及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也意味着大学生合理或不合理的需求都有可能得到满足。只要他们愿意出一定的钱,代课,写作业,甚至代笔,找人代考,这些都已经超出了学校规章制度的需要,会有大量的学生愿意冒险提供服务。当大学校园里充斥着“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闲人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懒人时,本该是年轻人接受优质教育、实现知识积累的大学校园,却没有成为滋生不良社会风气的温床。
花钱办事的规则更像是商品交易。但问题是,如果你从学生时代起就和同学随时保持买卖关系,摔倒了需要付钱扶你,下雨了还要计算送伞的报酬。同学之间的友谊被金钱蒙蔽,一切都要按“老规矩”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友谊是什么?
健康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供需匹配平台的合理性,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助毕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与其用金钱来冲淡同学之间的友谊,不如借此机会把交易变成一种互助,在校规校纪的界限内形成互助的默契,不费吹灰之力建立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的供需互助平台。想必下雨的时候,我们免费送伞,路过药店给生病的学生买药。这样的道德品质,我们大学生还是有的。用钱买帮助是令人心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