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免费
合并为推动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增进行政人员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改善行政管理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实证主义/解释视角/批判视角
主体
当前,行政管理的理论取向正从功能主义和制度主义转向知识视角、批判视角和后现代视角。事实上,没有一种理论方法得到行政管理学界和实务界大多数人的支持。在托马斯库恩看来,今天的行政管理领域恰恰缺少一个我们这个学科大多数人认同和支持的法典【本文来自秘书114-www,Wenmi 114.com,请到秘书114网找范文】。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范式”一词,或许是作为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它经常出现在各种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然而,由于缺乏创意,许多学者揭示的模型架构往往令人失望。这种范式通常是一些旧观念的重新包装,再加上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所以它只专注于对人类行为和组织现象的一种确定性解释。这种范式的认知力本质上是一种实证性的探究方法,旨在将人们的组织经验客观化,从而确认官僚制的工作绩效。应该指出的是,这篇文章从来没有暗示重组的想法和经验信息的介绍是不必要的。相反,只要能够明确划分社会情境中的各种意义,并改善人类的交流、管理活动和公共福利,这种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理论视角的分裂状态,但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现象研究中以宏观或中观为导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们的范围和方法能够被行政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写作中,实证主义和管理取向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这种思维模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传统密不可分,其理论取向是对人类行为给予某种经验解释或设定某种原则,以寻求组织的秩序、效率、绩效、理性和客观职业责任。
这篇介绍性文章旨在讨论解释和批评方法在行政管理和组织理论研究中的意义。解释视觉维度是理解行政管理中复杂现象组成部分的一种选择性方法。批评理论是许多解释传统的延续或延伸,如现象学、诠释学、符号互动论和精神分析学。虽然解释性研究在跨学科的社会科学中享有强大的知识影响力,但只有一些自由主义理论家使用解释性研究方法来探索民主行政的主体性和主体性互动的本质。功能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方法或范式在整个20世纪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官僚制的强大影响力及其在公众中的需求。
根据GibsonBurrell和GarethMorgan的观点,在与功能主义模式作斗争时,解释方法是一种独立的模式。但是,解释方法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模型,也就是说,它并没有一套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框架和假设。相反,对视觉维度的解释只是一些概念和方法,隐含着对各级组织分析的解释。
第一,解释的需要
行政学者迫切需要一个认知基础,从中提出对行政管理本质的新见解,使他们不仅能思考人们关注的政治、经济、工具性的东西,还能从人文、文化层面思考社会现象。当一种实证主义的认知理论受到批判时,人们总是反驳其基础理论中所包含的假设(如功能主义理论中的官僚制、权变或系统论)。从选择性视角(包括后现代主义视角)批判一个理论,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建构过程。这个重要的假设是,人类理解和行动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简化为科学(或经验)探究。此外,为了恰当地将功能主义理论置于更广泛的行政文化范围内,我们必须寻求一种人类理解的一般理论,并从几乎每一点将其与普遍接受的或经典的理论进行比较。
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1833-1911)曾经介绍了一种研究社会和文化的新方法。他强调,就学者探索社会现象所用的方法论而言,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有着根本的区别。自然科学家利用普遍规律试图阐明一种现象;另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试图通过某些经验并根据研究目的来理解一种现象。这样,迪尔西把解释理论带入了“历史知识和人文科学的哲学领域”,其中解释人类活动的方法基本上是心理的或直觉的。
埃德蒙·胡塞尔
l,1859-1938)批判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科学)是“幼稚的客观主义”(或实在论)来对待社会现实。特别是,他对“自然主义”(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试图在哲学探索中确立真理持否定态度。胡塞尔强调理解“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强调了解平凡世界,通过观察和体验获得经验的重要性。这个活着的世界,算是活着的。
胡塞尔将其描述为一个充满世俗喧嚣的世界,并赋予其这样的内涵:我们人类正在经历变化的事物、期望、情感和观念等等。这个尘世和生命的世界存在于所有内在内省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这个尘世给发生在其中的所有其他可能的经验世界赋予了意义。
迪尔茜和胡塞尔作为诠释学和现象学的哲学家,对进一步推动诠释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他西方思想家,如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乔治米德和斯蒂文泰勒,强调批判自然科学探究的预设,倡导发展新的方法来理解历史、文化、语言、传统和人类现象。然而,近年来,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如罗蒂和德里达,批评了口译实践中存在的缺陷。解释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方法,尤其是它与行政管理的密切联系,是因为解释对社会现象持有一种建构主义的立场。这种建构主义的立场强调辩证法以非决定论(非因果性)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并以这种方式,通过参与者所持有的观念和经验的相互分享,将目标、计划和方案视为使同一行动合法化。
解释方法提供了一系列的概念和假设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行政现象。现在,这些相互关联的概念可以列举如下:
第一,解释维度,尤其是基于现象学的建筑的解释维度,寻求通过社会情境中参与者的视角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实。在个体意识和主体性领域,解释视野通过参照参与者而非观察者的框架来寻求解释。解释性视野把社会现实看作是由社会中有自己利益的人引发的一个突发的社会过程。人类是社会现实的创造者,通过社会交往确立社会现象的意义。通过社会互动和分享想法,一个纠正(妥协)意义的活动出现了。
第二,理解社会现实始于成功有效的解释活动。正如大卫·西尔弗曼所指出的:“解释的任务在于理解被解释者,解释的创造在于向被解释者提供理解。”例如,考察行政沟通,现象学(或解释学)解释将着眼于解释沟通内容的活动,以理解和得出沟通者之间沟通经验的意义。因此,从解释者与内容(或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来看,意义可能被探索和描述。在这个层次上,解释是一种定性的描述。从这个联系可以看出,意义是创造出来的。
第三,因为个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的* * *而存在,所以需要了解构成各种组织的主体与同一身体的* * *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使人与人之间存在冲突。比如,在职场中,人不仅有个人兴趣,还要与人交流。舒词把人的社会交往描述为“我们的我们——关系”,即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接触中,彼此觉察,彼此理解,分享经验。通过主体间的相互反思和对话,对某一情境的意义达成共识。要实现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的关系”必须是一个互动的社会过程:两个人必须接触,扩大和丰富他们的理解。在一个组织中,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使组织成员参与集体活动成为可能。
第四,解释理论家认为功能主义忽视了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理论前提和局限性。功能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它对人和行动的假设。功能主义假设人是被动的对象,受制于组织、经济、政治、社会等环境因素。解释理论家将人定义为积极的、有目的的、有创造力的主体。人们之所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或职业规则等组织和外部要求,是因为这是任何为政府组织工作的人都无法逃避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对于行政官员和管理人员来说,组织成员应该被迫以某种方式行事,人们应该服从和合作。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体成员必须理解这些规范所要求的正当理由。如果成员们相信,为了平等对待各方,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和条例,那么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他们自己的行动可以被证明是绝对正当的。因此,相信和行动的原因必然与行动者对义务的解释以及对组织规范和目标的自愿相信有关。这样,不考虑个人对规范要求的解释的组织义务只会成为一种具体的组织需要。正如马克斯·韦伯所指出的:“行动包括当行动者赋予行动以主观意义时和在这种程度上的所有人类行为。”
第五,由于人的价值观极其复杂,往往居无定所,非理性且一般不具体,所以我们必须以非决定论(非因果)的方式来理解人的行动,即必须从主体的角度来理解。理解不是由理论决定的,而是研究者对主体的移植而获得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解释人类的表情、情感、谈话、人工制品和符号。
正如解释性和定性研究者所看到的,人文学科侧重于研究人们在日常世界中的经验,而正是在这种日常世界中,动态的行政管理过程才能产生。人类的秩序只有通过行动和相互影响才能建立和重建,所以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倾听、观察和解释主体经验的意义来研究这个流动的人类世界。功能主义和实证主义作为主流行政学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获得显而易见的知识而不是定性的、隐含的和默会的知识来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
因为各种组织问题都深深植根于历史和行政组织文化中,所以有必要使用这样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关注人们在社会内容条件下发现的根本问题。事实上,解释和批评方法不太关心获得或验证经验知识,而更关心理解各种含义。定性研究方法,如现场观察和访谈分析,旨在从涉及人类行动、符号、交流、经验、价值观、情感、历史、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社会内容中学习。为了了解一个社会情况,研究者必须使用一些朴实无华的方法来收集信息,以便他们能够从主题中学习并批判性地反思研究思路和程序。在定性和解释性的研究方法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是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确定性过程,而是一个可以不断与主体和社会环境互动,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的开放性过程。
总之,解释方法旨在寻求* * *假设(虽然通常不清楚)来理解事件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人们在不同情况下会如何行动。梅洛-庞蒂指出:“理解总是建构、确立并导致此时此地对象的综合。当我们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和感觉时,我们实际上揭示了我们和对象之间比这个过程更深层的关系。”对于解释论者来说,从主观观点出发理解社会现实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社会生活和集体行动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
第二,批判性反思的必要性
在现代行政管理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惊人的理论概念经久不衰,那就是理性主义。在行政管理和组织理论之间,理性主义在制度活动和人类活动中被广泛讨论。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比如尼采和今天的后现代主义者,是以反理性的身份出现的。反理性主义者承担了反传统的任务,但他们并没有成功地克服非理性主义容易犯的理论错误。反理性主义者对建构主义不感兴趣,而是专注于复杂和碎片化的问题。这样在处理社会秩序、效率、产出能力、沟通、组织变革、解决问题等基本组织问题上,就无法提供有意义的建议。后现代主义者虽然以反传统的方式出现,反对理性主义,但他们主要关注的是解释过程中的内容分解和解释等问题。
相反,批判理论主要关注功能主义、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的跨学科对话,以及为管理活动提供报告。批判理论成为批判主流社会理论的重要知识力量,批判视觉维度的理由明显得到后建构主义和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支持。正如凯尔纳所暗示的,在社会学领域,批判理论(包括最初的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社会理论给行政管理理论带来了多学科的研究取向,从哲学、社会学、政治理论、心理学、文化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等领域引入了研究视角。批判理论(并非没有争议)批判主流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批判理论为改革现行制度提供了新的理论选择,并促进行政人员在集体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民主行动,是变革的强大动力。
尽管批判理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许多理论家如阿德诺特、霍克海默、哈贝马斯、杰伊和施洛耶所坚持的思想与理解行政管理中的问题有直接关系。基于批判理论的建筑行政管理主张试图影响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主张制度问题与人类价值、主体与客体、实证分析科学与解释(历史解释)科学、价值中立立场与价值涉入立场,以及人性的积极与消极方面的批判性综合。批判理论反对主体与客体或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本质区别。
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持价值批判态度。例如,由于选择或设计一个理论框架和分析事实知识都受到研究者个人价值观的影响,并最终使社会现实客观化,因此需要解释理论(或假设)实验和通过客观研究获得的经验数据的局限性,并批判性地重新检验假设的价值中立性(如韦伯所指出的)。为此,解释和批判视觉维度为行政问题的选择性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批评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到许多解释维度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将它们批判性地整合到一个更广泛的解释框架中。在这方面,批判理论为行政管理提供了一种解释方法。批判的行政管理理论抛弃了制度对人的非人统治和行政人员的习惯性行为,根据行为如何符合伦理和行为如何负责来理解和解释现有的行为和行动。通过新旧解释方案的相互作用,综合成一个辩证的过程,就可以产生变化。
如果人们想要公开面对不同理论视角的批判性分析,并选择性地改变制度和行动,那么他们必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用自我意识点燃理性之光,照亮个人知识所依据的内化假设,从而建构个人关于社会秩序和法律行为意识的社会知识以及形成认识和行动的基础。迈克尔·哈蒙(MichaelHarmon)将自我反思描述为“人们为了清楚地理解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动与那些行动中所反映的不明显的深层心理想法之间的联系而监控自己内心生活的流动的过程”。哈蒙强调,管理者必须通过自我反思和对他人的义务,重新将自己的责任个体化。自我反思意味着管理员主动“创建”他们的角色和任务,而不是被动地“获得”或“接受”他们的责任。
我们所认识并体现在行动中的组织管理世界,正如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的那样,是具有主体性和相互主体性的组织管理世界,其终极本体不是植根于自然界,而是个体意识活动的历史积淀。它是一个彼此主观分享世界和日常生活的领域。这样,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反思体现了理性,为从理论上理解自我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提供了方法,是理解意识的神秘本质、自我、现实、意义和秩序的人道主义手段。自我反省只是赋予人类的一种修行。它是一种面向意识基础和社会秩序预设的激进的内在理性活动。一个自我反思的人专注于这种判断的基础,是为了通过信仰有意识地坚持自己的观念,或者是为了让它更适合人类的需求而改变它。
三。与行政管理有关的问题
解释和批判该理论,应用其理论概念和方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有:一是术语的非普适性;第二,对待行政现象的习惯(非批判)方法;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困难。
第一个困难,即这两种理论中术语的非普遍性,是学者们常常对所使用的理论词汇和抽象隐喻完全混淆的原因。大多数学者对解释理论的文献不是很熟悉,对一些介绍的语言也不熟悉。为了试图批判某一理论的理论假设和社会行政管理的实践,需要使用专业术语或创造新的隐喻。其目的是摆脱当前行政管理理论的僵局特征。激进派和自由派理论家的主要任务不是让人们相信理论假设的缺点(或弱点),而是通过辩论来证明选择性的概念,以便刺激智力交流。因此,分离主义的学术努力将继续下去。
另一个困难来自于人们对众所周知的理论假设和活动的非批判态度所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模式。大多数行政学者和实践者习惯于在关注行政管理的制度、职能、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理论框架下工作,而这些学者和实践者大多对不符合熟悉框架的认知选择方法不感兴趣或关注。例如,当我给我的研究生或学期培训小组的实践者分配解决问题的任务时,例如设计一个新的组织,他们经常从应用正式组织的基本元素开始,例如描述层级结构,概述权威模式,以及描述新雇用人员的职能职责。通常会有人关注与传统组织方法相关的问题,坚持从人道主义、学习、变革、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组织活动更广阔的定位和假设。
最后,对许多人来说,理论概念的效用在于它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实际考虑有关,例如提高效率、业绩和生产率。大多数行政研究者关注的是通过演绎理论获得事实信息,通过行政情境的假设解释行政管理的现实;在实证主义的研究中,采用了独特的理论视角来解释和预测行政管理现象。大多数解释性研究通常是定性的;描述和提供定性研究的结果对大多数实证行政学者来说并不太有说服力。
尽管存在上述局限,但任何作为反主流力量的新理论维度都值得行政学者关注。起初,行政管理的事业是为了合理管理政府职能。然而,今天行政管理的范围比政府组织做什么和如何做要大得多。从这个领域来说,绝对需要从广泛的内容来看——人类、同体、社会、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行政管理不同于以前的日子。
如果我们,作为管理者,想要理解复杂的关系,承担倡导的角色,并与社区内外的人一起工作,那么我们必须超越那些显而易见的事实发现。批判地说,行政管理中许多传统的、狭隘的方法缺乏理性本质。作者并不暗示,在效率、生产率、定量政策研究、绩效评估和对人类行为的解释等即时考虑的研究中没有有效和合理的成果。本文倾向于认为,负责任的行政学者应该保持理性和好奇心,对一些琐碎的概念和知识有批判的紧迫感,并把精力投入到勤奋探索选择性维度上。
四。结论
现代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正如在官僚管理中所反映的那样,是由在决策和解决问题中应用一系列规章和分级节制所决定的。管理过程总是从组织层面流向个人层面。为了理解行政管理中解释和批判理论的关键点,一个行政研究者需要至少暂时对他或她的理性维度进行分类,并且应该试图从人的维度(人的活动或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社会(或行政)现实。研究行政管理的学者有必要将管理过程和社会互动视为从个体层面向组织层面的流动。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充分理解,就无法在管理(来自上层)和社会互动(来自下层)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平衡(基于批判性综合)。
通过组织和同一机构成员之间的合理沟通、解释和批判性分析,它可以在行政管理中得到有意义和严格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在行政思维中植入一种批判的态度,不仅要批判地审视用来生成行政知识的认知假设,还要理解行政系统结构得以形成的行政秩序的预设基础。解释和批判性研究的显著作用是帮助人们更清楚地看到和理解行政管理者的不完全信息和行为所反映的行政现实。解释视野力图揭示行政管理预设的问题层面,触及行政管理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在这里,实践总是使程序不再足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