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语音联合操作
综合行动的基本要素
综合指挥系统。一体化指挥系统是一体化作战的“大脑”和“神经”。没有高度权威的一体化指挥系统,就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局面,各军兵种的作战行动就会“散乱”,一体化作战根本无法实施。当然,权威不等于集权,强调指挥主体的权威也不排斥使用分权的指挥方式。权威的树立有赖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指挥者的决心。此外,实时指挥和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军队非常重视发展先进的C4ISR指挥控制系统,实现实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和指挥控制。美军正在努力构建全球信息网格(GIG),计划将200万用户连接成网,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从总统府到散兵坑的无缝信息链接,并强调利用“网络中心战”将以武器平台为中心的一体化作战发展为以信息网络为中心的一体化作战。为了突出指挥系统的科学性,各国军队都在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窄宽长的垂直树形指挥系统,改为短宽长的扁平网络指挥系统,以减少指挥层级,缩短信息流,提高反应速度,增强生存能力。
综合作战部队。一体化作战力量是一体化作战的“拳头”和“脚”,其内涵包括:一是武器装备体系一体化。各种武器装备系统经过信息化改造后,可以直接相互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整个武器装备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率。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的坦克战中,美军取得了187∶0的骄人战绩,这主要得益于美军坦克的数字化,展现了武器装备体系一体化的巨大成就。第二,作战单位的整合。一体化作战体系中的作战单元在信息结构上高度集成,通过信息网络紧密连接,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互通;在物理结构上,表现为松散的特征,某一点的破坏不会麻痹整体;在组织结构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力量组合形式可以随意调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临时将空军、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合二为一,置于空战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之下,依靠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和物理结构的“组装”和“剪裁”。第三,运营要素的整合。只有将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融为一体,“发现即摧毁”才能成为现实,软杀伤、硬摧毁从割裂向聚能转变,精确支援从理论向实践转变。可以认为,一体化信息网络是纽带,一体化武器装备体系是平台,一体化作战单元是基础,一体化作战要素是最终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关键。
综合作战空间。随着现代战争立体化程度的增强,陆军作战空间不断延伸和拓展,现已呈现出“七维一体”“三位一体”的鲜明特征。所谓“七维一体”是指:陆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拓展了陆地作战空间;海上作战平台的远程机动能力和舰对地、舰对空的远程打击能力,极大地延伸了海上作战空间;空战平台的跨大洲远程攻击能力,使战争呈现“高维”特征;空间技术使太空成为战略“制高点”,对外层空间的竞争从民用发展转变为军事竞争;电子技术开辟了广阔无形的电磁战场,电子对抗的强弱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网络成为充分发挥作战效能的重要支撑,网络战场成为重要战场,“网络战士”成为新型作战力量;认知领域在传统战略对抗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高科技内涵,技术与战略的结合成为认知领域斗争的必然趋势。所谓“三位一体”,就是以机械化为基础的物资流动决定了军队的快速机动和投送能力;以化学能为核心的能量流决定了军队的火力杀伤能力;以数字传输为特征的信息流决定了军队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物质流和能量流发展接近极限的条件下,信息流成为凌驾和主导物质流和能量流运行的重要资源和载体。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己方信息流,摧毁和切断敌方信息流,已经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焦点。
综合作战行动。作战行动一体化是一体化作战的核心。多层次多侧面一体化作战行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战略、战役、战术多层次作战行动一体化。随着信息战手段越来越先进,效果越来越明显,通过战役甚至战术行动直接达到战略目的,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战争实践中。战略、战役、战术多层次作战融合,明显加快了战斗进程,首战即决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一体化作战中有着更深刻的内涵。二是非接触、非线性多模式作战一体化。通过使用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超越对方防区和自然地理屏障,对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防空系统、能源设施等重要目标实施纵深直接打击。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主要采取非接触式精确打击的形式,与前苏联入侵阿富汗陷入游击战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综合作战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是非线性作战。从战斗一开始就具有全纵深作战的特点,前后方的界限趋于模糊,打破了传统的平推剥分层次的战术,使战场呈现出交错的态势。电子战和计算机网络战是信息战的主要形式,多功能的特种作战使战场的非线性特征更加突出。
综合行动的主要特点
作战计划的特点是“先练”。机械化时代的作战规划主要依靠指挥员的判断和推理,同时进行一些辅助的数学计算。一体化作战的筹划,由于大量使用了计算机和实战模拟手段,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预见性和科学性,使作战筹划具有明显的“前演练”特征。换句话说,综合作战可以在作战模拟实验室或演习场预演。发达国家的军队都非常重视这项研究和实践。目前,美军拥有16个军种作战实验室和2个联合作战实验中心,并建立了网络化仿真系统,可以对各军种和联合作战进行综合实验和评估。在计算机模拟的同时,美军还注重实战模拟的方法进行细致推演,使评估结果更加贴近实战。伊拉克战争前,美军特意在以色列选择了一个类似伊拉克的沙漠地形,以伊拉克军队为假想敌,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实兵演习。演习结果和后来的实战过程惊人的相似,只差一天。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战争的节奏越来越快,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战场上留给指挥员的反应时间越来越少,更需要加强事前规划。指挥员在一体化作战中是否科学、恰当地处理情况,更多地取决于预案是否严谨、周密。与其说一体化作战“比战前好”,不如说一体化作战“比战前好”。
作战指导具有非对称特征。不对称作战不仅是强者攻击弱者的重要方式,也是弱者对抗强者的有效手段。一体化作战指导的不对称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攻防的不对称。现代战争处于一个“矛”胜于“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实施一体化作战,更强调先机制敌,实施进攻作战,以攻代守,达到防御目的。从作战效费比来看,防御的投入远高于进攻。比如建立巡航导弹防御系统的费用是研制巡航导弹的8-14倍。因此,重点发展进攻性强、效费比高的“王牌”武器装备已成为一种趋势。第二是麻痹和歼灭的不对称。一体化作战不再遵循传统的歼灭战思想,而是强调击中要害的结构瘫痪。但是,我们以弱胜强,不能照搬结构性瘫痪战的模式,而需要强调瘫痪战与歼灭战、正规战与游击战的融合,特别是在军事实力相差甚远、较弱一方不具备一体化作战能力的情况下,零碎的小规模歼灭战更是不可忽视。第三是信息和火力的不对称。与信息优势相比,火力优势已经退居二线。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火力战已经“转型”发展为信息火力战。单纯依靠增加火力已经无法弥补信息能力的不足;单纯依靠增加数量已经无法弥补质量上的差距。一体化作战的指导,要把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战和信息火力战的整体效能放在首位。
作战协同具有“自适应”的特点。“自适应”是指“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自我反应以适应新环境的一种特征”。由于一体化作战体系中的各作战单元通过信息网络紧密相连,可以进行“适应性”协同作战,即在发现并确定攻击目标后,各作战单元可以着眼于实现“最佳效益”,自主决定用什么力量、如何执行攻击任务,从而保证整体战斗力能够最大化,避免作战单元之间相互消耗、战损的情况。作战协同的“适应性”特征带来了协同方式的新变化:从计划协同到临时协同,即在区分远程攻击目标时按计划协同,在攻击发起后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实施临时协同,以增加作战灵活性,提高反应速度,更有效地应对战场上的各种突发情况;从上级指挥协同到对等自主协同,即各平行作战单元都有申请和决定协同的权利,可以根据战场全局自主决定派兵与其他单元协同,而不必盲目请示。上级指挥员主要是掌握协调情况,出现矛盾时实时纠正偏差,而不是下达具体的协调指令;从军兵种协同到军兵种紧密协同,即军种间的协同不需要按照空域和时间提前很长时间规划,一叫就能实时出动和打击,这将成为一体化作战协同的重要标志。
作战支援具有精确的特点。依托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完善的后勤和装备保障网络体系,使适时、适量、适度、适宜地实施精确保障成为可能。伊拉克战争前,根据对战争进程的预测,美军只储备了不到两周的后勤物资,其余通过最新装备“联合总资产视觉系统”进行补给。精确支援具有以下特点:支援能力可视化。保障需求、保障资源的使用和储备、现有保障能力与保障需求之间的“差距”由保障网络系统自动跟踪、评估和动态显示,使保障指挥员对保障状况始终了如指掌;确保指挥自动化。需求分析、决策、资源分配、控制等保障指挥要素由保障网络系统中的决策控制子系统自动完成,既节省了人力,又保证了质量,提高了效率。保障手段一体化。在安全网络系统的统一控制下,实施三军一体化安全,优化安全渠道选择、安全力量使用和安全资源分配,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有效避免安全力量和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担保方式简单。将工厂纳入保障网络体系,在保障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建立“从工厂到战场”的保障模式,增强保障的灵敏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