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翻过那座山》复习笔记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我对这个命题进行了作文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审题、立意,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写作要点。从几个同学在课堂上交流的想法来看,这篇作文应该在意料之中。
学生交的作文都要花三天时间来复习。从这次的写作成绩来看,比前两次议论文写作略胜一筹。本文体现的优势如下:
第一,考题准确,思路清晰。
这篇写作的题目是一个比喻性的题目。写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明确县城遇到的本体。从写作情况来看,学生对山的认识是丰富多样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山在思想上是偏颇的、狭隘的、短视的;是人际交往中的羞怯和胆怯;它在性格上胆小、自私、懒惰。
同时,写作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超越、克服、消除、克服、消除、克制、征服这些思想上或性格上、人际交往上的障碍。这个想法是非常明确和积极的。
而且这次出品的也有几部优秀作品。尤其是王洋雪的作品,以蒲公英的笔调,描述追梦过程中的努力。它向人们展示了高度乐观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雄心。语言清新、生动、有趣。
二是叙事清晰,多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
这次要求写记叙文,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把叙事要素解释清楚,句子通顺。并且在叙事过程中有人物心理描写和事件评论,使文章内容清晰深刻。
在这个写作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过去已经指导过很多次了,但是这个写法还是存在的。有些问题只是在这篇写作中出现的,有必要注意一下。
第一,叙述过程不严密。
有些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只有开头和结尾的点睛之笔,而叙事主体部分从头到尾都与题目无关。文中既没有对山的具体描述,也没有对“翻”的明确表述。这种写法明显不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虽然之前已经进行了多次指导,但是学生们还是不够重视。
二是语言表达生硬刻意,缺乏真情实感。
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许多困难和挫折。山是一个隐喻。写作的过程就是把本体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对本体的叙事描述,然后自然地与玉体山融为一体。但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太幸福了,对作品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都很淡然,很难让人动情。同时描述的时候语言生硬,读起来特别别扭。很多学生在平常的写作练习中语言清新流畅,但一旦经过写作训练,就显得死板枯燥,我很不解。很多同学的整篇写作连一个感人的细节都没有,连前言都语无伦次。
三是重点不够,细节安排不当。
很多同学在写作时对“山”进行了长篇大论的描述。不过表演的内容翻了翻,不过拍了几遍。甚至还有学生,几乎整篇文章都是关于压力、挫折、胆怯等“山”的相关内容,只在结尾说一句“我好不容易翻过了眼前的这座山”来结束整篇文章。很明显,这篇作文的重点是“山”,但写作重点应该是“翻”。而且这个“翻”应该是一个有层次有内容的过程。这里,应该是详细的内容。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比前两篇议论文写得好。看来初中生还是擅长写记叙文的。这是本学期第六次写作,学生这学期状态一直不好。我尽力鼓励和引导,也当面给予指导。但从目前的写作情况来看,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还是不容乐观。
学校领导天天讲成绩。每次看到这两个班和两个重点班的差距,都感觉压力很大。为了让学校满意,让自己良心过得去,我已经尽力了。可是我面前的“山”峰与日俱增,我又该如何翻越眼前的这座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