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初级教程

在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史上,琵琶有两大流派:海派(浦东派)和浙派(平湖派)。平湖派琵琶艺术对于研究民族音乐史具有相当大的史料价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琵琶入门基础范文。欢迎借鉴。

琵琶入门(1)

琵琶有多种演奏技法,其中弹拨是最常用的技法,琵琶的名称来源于弹拨。据古书记载,“推手前叫琵琶,引手时叫琵琶,琵琶在弹,琵琶在挑,故名”。在初学者阶段,弹跳也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作为最基本的右手动作形式,抓拍所代表的音点表面上是最简单的,但实际上技术是最复杂和丰富的。其他的打法,如双打、双打、滚打、双打、钩打、擦打、击打、分打等,都是由打和挑两种打法结合而成。

“弹跳”的基本手型有“丹凤眼、鸡眼、龙眼”。

如今各路名家出版的琵琶教程已经对“啪嗒”做了明确的解释。比如右手动作开始前,大臂自然下垂,肘关节稍微出来,小臂自然抬起与大臂形成接近90°的角度,手腕微微向外突出,手背与手腕外侧基本持平。手腕在前臂和手的协调动作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手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大拇指轻搁在食指小关节上,微微抬起,食指呈四分之一圆弧。从右到左,用食指的中关节和小关节奏出声音,手腕随动作自然摆动,前臂和手腕共同辅助旋转,但不起到主动作用。挑,相反,张开虎口,从左到右,用大手指的小关节把音挑出来。食指向下倾斜,大拇指向上倾斜,与前臂内旋和外旋同步。

初学者往往前臂向前推,大手指与食指分开,演奏时用大关节运动,导致音色细硬。所以在训练中,要分两个阶段练习:①固定弹力挑。目的是让初学者更好的掌握技巧,为干净明亮的音色做铺垫。首先玩的时候右手握圆,虎口是龙眼形的。然后,直击食指的中关节和小关节,弹出到左面板,这样弹出的声音又粗又清晰。演奏后收回手指,恢复演奏前的手形。拨片时,大手指的小关节直直地敲击琴弦,发出声音。挑完之后,大手指的触感不能高于第二根弦的高度。在以上训练中,要注意的是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会寻找弹奏后手指的放松状态,弹奏时指甲的触击位置和发力点要在指甲尖,以争取均匀饱满的音质。2手腕弹跳。

手指弹奏法不变,但弹奏时手腕要微微转动,指甲要快速果断地弹在弦上,都要集中在一点上。该技能的练习是在“固定弹跳”的基础上由手腕进行的。不同的是“定弹”的声音是生硬的,而“腕弹”的声音是清脆柔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手腕挑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大。如果指甲在琴弦上停留过久,手腕就会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所以一定要让手腕甚至大臂小臂都处于放松的状态,千万不要因为手腕的加入而使拨片僵硬。

右手轻弹的使用是连续的,直到最后,中间不能有裂缝。关键在于能否恰当地实现两指小关节的交错使用。(1)在空弦上练习,速度要慢。比如练右手的时候,注意弹拨的基本机制和方法。相对于手指力和腕力的比例,稍微用腕力是可以的,但是臂力不要太强。如果腕臂抖动过大,弹拨的效果往往会飘起来,音质效果不够扎实。(2)做一些节奏性的练习,初期的练习技巧,手指手腕的动作一定不能夸张,以自然适度为好。

注:一般鲁特琴都是定在D调,也就是阿德阿荣。不同的老师会教一些指法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