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条例》的修订会对大学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鼓励学术创业更好的结合近年来,创新创业的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然而,创业成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年轻的创业者需要“试错”的机会,需要创业失败后重返校园的机会。
据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为休学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创新创业,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创业;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和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和成果,可以折算学分;对于休学创业的学生,最高学习年限可以另行规定。
面对辍学创业的选择,一些老师和家长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欲速则不达?每个阶段都要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上学的时候要好好学习,等辍学创业了再去上学,可能就没心思学习了。
某高校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定并不意味着学校号召所有学生退学创业,而是赋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更好地结合学业创业。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认为,探索高校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让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早日解脱。
堵住冒名顶替、非法转学的“黑色通道”从2009年轰动一时的罗彩霞,到2016被大学生顶替的王娜娜,又出现了新一波——十年寒窗被冒名顶替者“偷”进大学,改变人生命运,刺痛了大众的神经。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专门设置了“入学与注册”一节,增加了新生入学资格初审和复试的内容和操作方法,从制度和操作上减少和杜绝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获取入学资格的可能。比如“考试发现新生录取通知书和考生信息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录取资格。情节严重的,由学校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更加完善的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机制,既回应了公众关切,也弥补了过去高校学生管理领域的漏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詹忠乐评价说,这些措施体现了立法的响应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同时,新规还完善了转专业、转学校的条件和程序要求,整合明确了不转学校的具体情形和条款。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沈教授认为,转专业、转学校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教育自由和选择,还关系到其他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它既不能被禁止,也不能没有限制和规范。“新规定修改了多项转专业、转学校的条款,明确了相关原则和禁止条件,提出了制度和程序要求,特别是建立了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转专业、转学校和处分的权力行使。”沈对说道。
学术腐败应该受到惩罚。对处罚有异议的同学可以投诉论文抄袭造假,虚假同行评议,花钱发表论文...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屡屡被曝学术不端,饱受社会诟病。
大学生学术诚信是整个国家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的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该系统在加强学术诚信教育的同时,还采取了建立诚信档案、建立惩戒机制等措施,对失信和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惩戒,甚至开除学籍或吊销学历学位证书。
沈认为,新规定吸收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和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的新情况,将“开除学籍”的学术不端条件由原来的“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细化为“抄袭、篡改、伪造学术论文和已发表的研究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或者参与撰写论文或者买卖论文”,并为学校制定相应的校规。
那么,如果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应该如何申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例中专门增加了“学生投诉”一章,完善了投诉制度和程序,强化了学生投诉委员会的职责,增加了教育部门对学校行为的监管措施。
“这是规范高校学生管理权力,切实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麟分析,新修订的管理条例设立了学生申诉制度专章,凸显了新规最大限度保护学生权益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