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医学论文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以下是我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分析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3年6月2010至2010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7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5,438±0.5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心血管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了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了2065,438+00至2065,438+03的65,438+0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数据和方法

1.1的一般数据来源于2010至2013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565,438+0,女性465,438+0,年龄54 ~ 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4例。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55 ~ 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65,43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 & gt0.05,可以统计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法。

1.2.65438+ 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等并发症或皮肤感染;(3)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其膳食摄入和营养摄入[1];(4)加强夜间巡逻,防止患者夜间掉床、呼吸困难;⑤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治疗过程中严禁随意改变药物种类和剂量;⑥协助长期卧床患者咳嗽、咳痰,预防坠肺炎。

1.2.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其学历、生活习惯,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向患者讲解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士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通过沟通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和解决,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③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4]。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发病机制和常见病因,并纠正患者的生活习惯,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一些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告知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入院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用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 ~ 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采用?2测试,p

2个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5,438±0.52%。两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其发病率居我国首位。除了心血管疾病的内科和外科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需求出发,在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上关怀病人[5]。通过综合性、个性化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采用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比较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使患者摆脱不良的心态和情绪,还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6.74%,充分说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阮,钟华,邓剑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 (15): 66-67。

[2]陈友昌。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 (4): 621-622。

叶小红,陈伟琼,黄惠翔。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 (6): 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学,2013,8 (25): 274。

[5]吕宗夏,许。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国健康营养,2013,4 (8): 1856。

心血管内科范文二:心血管内科患者安全用药观察摘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上述入选对象进行药物治疗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护理患者的药物反应,并观察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安全用药的经验,提出有效措施应对护理用药中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因过量使用降糖药引起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还能提高用药护士的服务质量,强化其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药物护理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R473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但不同类型药物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和用药期间患者的安全护理,既能保证用药安全,又能保证治疗效果。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安全性的观察,我院采取了一定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用药安全性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的临床数据

选取20111至2012、12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7例作为观察对象。在这87名患者中,有54名男性患者和33名女性患者,年龄从27岁到69岁不等。5.9岁。87例患者中,高血压22例,冠心病65,438+07例,二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65,438+05例,慢性风湿性瓣膜病65,438+02例,肺心病65,438+00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住院期间,根据上述患者各自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临床药物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其余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发作时,如果心绞痛症状严重,应及时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和硝酸甘油治疗,减轻患者痛苦[1-2]。对于心率为120次/分的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一定剂量?-用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给予磺酰脲类药物以降低这类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安排了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给药后有无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和针对性护理,除1例患者因自行加大降糖药剂量而引起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用药观察及护理体会

2.1用药前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用药准备,根据医嘱评估病情,了解治疗目的和剂量,对高危患者提供特殊护理服务,同时了解药物的使用情况,检查有无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患者,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帮助其合理、及时、有依据地用药,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得擅自增减剂量。

2.2洋地黄类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地高辛,该药的临床用量约为中毒剂量的60%。因此,在使用这种药物治疗患者时,护士必须注意控制治疗剂量,以免中毒。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器官功能较年轻或中年患者差,护理此类患者时必须考虑药物耐受性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之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此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能力,保证用药安全。

2.3安全使用利尿剂的观察与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导致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医嘱使用本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服用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失衡等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降低,因此药物不良反应会有一定程度的延迟,擅自加强该类药物的剂量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说明此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相关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测量患者尿量和体重,并做好记录。

2.4安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通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来避免患者的高血压。在使用降压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医嘱,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否则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产生相对不利的影响。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有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反映,接受治疗。

2.5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性观察及护理

当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时,会对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硝酸甘油和吲哚美辛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病情程度适当给予,临床上常采用舌下给药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治疗。但长期使用硝酸盐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一步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治疗时应注意用药间隔,停药后减少剂量,直至完全停药,以免出现反弹现象。同时告诉患者不要擅自停药,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2.6静脉输液的观察与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一定的肝衰竭症状。所以心脏的储备能力比其他病人差。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多。应告知患者不要擅自调整输液速度,并加强检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不良反应。

3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前避免用药错误,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高护士的安全用药观念,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用药错误率,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并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加强心血管疾病用药安全,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安全的观察,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既能保证治疗效果,又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引发医疗纠纷的现象,还能强化护士的安全用药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资料:

[1]涂娟华,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与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 (6): 47-48

[2]陈·。心血管内科安全管理与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 (30): 5456

[3]蒋谦,,罗岳。联合用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健康营养(下期):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方法:选择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要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注重健康教育,包括疾病意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的两大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结论:分析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特点,简述了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士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是与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输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静脉和微血管),按发病顺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但大多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类型多样,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是医院的高危专业,护理内容变得繁重,风险增加。[1]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除必要的医疗和护理外,还应提供健康教育、精神和情感服务及护理。这对促进住院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1数据和方法

1.1: 50我院心血管科2011至2012期间收治的患者一般资料。男性29人,女性21人,平均年龄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对入选的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该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医疗护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知识、合理用药、建立饮食习惯、定期锻炼等。)和心理护理,从而增加他们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结果通过医疗护理干预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了清晰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我们从问卷中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突然增加,情绪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快速运动或伴有情绪波动,进一步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变化。调查问卷显示,当气候变化较大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和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③大量临床资料的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的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升高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不同的要求,而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疾病,往往会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后果。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是在疾病发生前进行有效的预防。优素福的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可以降低80%的心肌梗死风险[3]。

3.3生活习惯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天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着每个人的身体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另外,很多人工作忙,没有时间做适度的有氧运动,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整心血管疾病患者会有多种不同的心理,焦虑会让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会让患者恐惧,抗拒自己的疾病;怀疑和对立会因为各种不信任而增加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难度;应激心理会造成平衡失调,自我防御功能低下,从而导致病情加重[4]。

3.5定期体检中老年人、有高血脂家族史的肥胖者、经常抽烟喝酒的娱乐人群、精神压力大的工作者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去医院体检,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的最好方法是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保持一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出现并发症。

4护理

4.1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在本次研究的受试者中,有23例高血压患者普遍出现头晕、目眩、心慌、记忆力减退、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且多为晚期神经功能障碍所致。后期除高血压外,心、脑、肾等器官也会受损,从功能障碍到衰竭不等。这就需要在护理上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监督:①注意休息,患者要定时休息,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饮食上,避免高盐高脂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盐少于3 g,脂肪少于30 g,戒烟戒酒。(3)适当运动:每天坚持做太极拳和慢跑1 h,运动时保持心率在1,70次/分以下,或微汗以免疲劳,每周至少运动5 d,长期坚持。④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用或私自调整剂量,改用其他处方等。,并密切观察和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变化,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以11低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体位性低血压5例,症状性低血压5例,无症状性低血压4例。护理时要求患者: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模式,增加血液循环,释放肾素;避免长时间躺着,经常变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洗澡不要用过热的水,以防滑倒;如果出现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护人员会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属于16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为乏力、烦躁、失眠[5]。这类患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夜间睡眠时常出现失眠、气喘或醒后、心跳加快、多尿等症状。护理这类患者时,要告诉患者或家属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心功能差的患者,大部分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况稳定后,可以下床适当走动,避免体力下降、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如果病情严重,应长期卧床,以减轻心脏负担。②对于明显气短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痰液不能咳出时,应适当采用侧身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可以减轻心脏负担。(4)禁止吸烟饮酒,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要控制水分,以免体内水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注意患者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如有房颤应及时测量心率。当发现病情有异常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说明专属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注意及时复查和随访。告诉患者在饮食和生活上保持良好的习惯[6]。

参考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12,20 (1): 152。

[2]陈美贤。心血管疾病诱因分析及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 127。

[3]尤素福,霍肯,欧普,等. 52个国家心肌梗死相关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INTERHE ART研究):病例对照研究[J].柳叶刀,2004,364(9438):937。

[4]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学,2008,7: 72-73。

[5]林淑萍。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创新,2012 (32): 69-70。

[6]陈霞?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J].实用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11,19 (6): 954-955。

心血管内科学范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