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儿童文学观的异同
第一章: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
1.儿童文学是成人为了吸引和提高儿童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而创造的一种特殊文体。
2.中国的“儿童观”受了几千年的影响:鲁迅说:过去的欧洲人误解儿童,是因为他们是为成年人准备的;中国人的误解是,萎缩的成年人。
引起引起
3.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
来自于
4.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提出“人民文学”口号的周作人,在回顾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之后,曾经感叹:“中国没有见过儿童——其实连个人和妇女都没有见过,所以自然没有真正为儿童的文学。”
5.“儿童文学的名称始于五四”(茅盾语)中国儿童文学的真正发现和发展始于五四新文学运动。
6.从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考察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必然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启蒙思想、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儿童发现的重要性、儿童问题、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化以及整个社会重视、尊重和解放人的思潮和整个文学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第二章:中国传统儿童文学的初步考察。
1和五四之前的中国儿童文学,包括传统儿童文学的现代儿童文学,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对社会群体“儿童观”的影响,并由此规范和制约着儿童文学。
2.传统儿童文学具有双轨运行的特点;一方面,民间创作的口头儿童文学非常丰富,却长期处于被人喜爱和忽视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作家撰写的书面儿童文学非常罕见,长期以来被归属于传统启蒙教科书,成为儒家启蒙的组成部分,未能形成独立的文学品格。
3.民间口头儿童文学按押韵与否可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儿歌主要是儿歌,在古代称为童谣、儿歌、儿歌、儿歌、儿歌、童语。其中,吕坤的话剧《儿童语言》是中国第一部儿童歌曲集,共有46首儿歌和童谣。古文口头儿歌种类繁多,有民间神话、童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其中民间童话最为丰富多彩。民间童话通常表现为超自然的英雄故事、神灵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幻觉。
4.传统儿童文学遗产中的创作,即作家儿童文学,主要见于传统启蒙读物,情况较为复杂。传统的启蒙读物多采用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韵文。如宋代的《三紫晶》、《百经》,明代的《龙文辨英》,清代的《林琼》。
5.在较早遭受欧风美雨袭击的江浙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不少报刊频繁讨论儿童教育问题。与儿童教育密切相关的儿童书籍和儿童文学开始出现显著变化。首先,出现了翻译和介绍外国儿童书籍的热潮。晚清文坛出现了“翻译多于创作”的局面。其次,出现了一批热衷于儿童文学书籍编纂和创作的知识分子。如梁启超、黄遵宪、李叔同等。第三,出现了一系列专门为儿童服务的报刊。中国最早的儿童报纸是1903在上海出版的《男孩的世界》,最早的儿童文学系列是1909出版的《童话》。
第三章:五四时期“儿童观”的转变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1和五四时期孩子的特点是理论起步,实践跟随。它借鉴了西方教育思想中“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内核。“儿童本位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杜威的理论对五四时期中国的基础教育和儿童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儿童本位理论”代表了本世纪初一种全新的儿童观。它一经在中国出现,就冲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父子为纲”的传统儿童观,引起了思想敏锐的新文化先驱们的极大关注。鲁迅先生在5438+0919+00六月写过一篇重要文章《我们现在如何成为父亲》。它深刻地指出:“直到最近,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才认识到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如果不先了解,盲目去做,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一切设施都要以孩子为本。"
2.19213年,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儿歌研究》等文章,后来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安徒生、托尔斯泰的童话翻译。2月1918,65438在《新青年》上发表人民文学,1920在2月发表儿童文学,1923发表儿童读物和关于儿童的书籍。他认为,“我们对教育的希望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法的‘人’”,任何“违背人性”、碾压孩子精神的“习惯制度”都应该被“拒绝”。他强调,必须尊重孩子的社会地位和独立人格。
3.现代儿童文学的拓宽,不仅在于吸收了“儿童本位论”的合理因素,还在于理性认识儿童文学作为出发点和理解、服务儿童的重要性,以及五四时期大量引进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使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儿童文学新文体的品格和风格。
4.周作人把刘半农版的安徒生童话《一个洋扇的小影子》重译成《皇帝的新衣》,把包版的《新儿九学记》重译成《爱的教育》,林纾翻译的《海外玄曲录》也被重译成《格列佛游记》和《一个大人的国度,一个小人的国度》。
4.五四运动期间和之后,西方大量的童话、小说和有关仙女、猫、狗的故事被直译,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贝洛、科洛迪、爱罗先珂、小川未明等世界著名童话的作品来到了中国的孩子们面前。
5.研究童话和收集儿歌是“五四”以来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它受到西方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和儿童学的影响。五四时期研究童话有三种不同的目的和途径。首先是从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民间童话”。二是从教育学、儿科学的角度研究适合儿童的“教育童话”。第三种研究方法是探索“童话小说”,五四时期称之为“文学童话”。比如王尔德、戴盟和艾罗仙鹤的一些童话。
6.也是在五四时期,寓言被引入儿童文学领域。茅盾写了中国第一部寓言集,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儿童写的寓言集。
7.茅盾童话和叶圣陶童话是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成果。
第四章: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
1,《文学研究会宣言》的起草人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文学史上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重要文章《儿童文学》。1921年3月,另一位发起人叶圣陶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艺文章中,多次谈到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22年7月,文学研究会的两位核心人物茅盾、郑振铎应邀在浙江宁波暑期教师研习班授课,郑振铎主讲儿童文学教学法。5438年6月至同年4月,赵与周作人以书信形式在《晨报》副刊上展开了一场童话讨论。
2.赵:童话集和童话导论。
3.儿童世界成立于1922。
1922 65438+十月,创新小说月刊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现代文坛。《小说月报》始终重视儿童文学,时刻不忘为孩子们提供“精致的营养”。65438-0923,《小说月报》为儿童开设了“儿童文学”专栏。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出版晴天霹雳,注意出版儿童生活题材的创意作品,介绍海外儿童文学信息资料,不忘为儿童提供座位。
第五章“20世纪30年代左翼浪潮与儿童文学的革命范式”
1.纵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学,有三个突出现象:一是左翼文学运动为儿童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儿童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激进姿态参与了历史进程;第二,张天翼的三故事童话《大林》和《小林》,将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的第二个童话高峰。第三,伴随着“科学救国”社会思潮的科学文艺热潮,促进了科学文艺创作的发展。
2、1931 3月5日,上海《申报》发表何健的文章《要求教育部改进学校课程》,全面否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接受了何建的“咨询”,下令禁止类似“鸟语兽语”的童话和左翼儿童读物。何健的讲话在儿童文学领域引起的混乱和倒退,立即遭到了鲁迅、吴、等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反击。
3.1930前后的中国儿童文学,在自身功能的选择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刻。这种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右翼势力企图将儿童文学的潮流转回历史的做法受到了批判,儿童文学的文学地位、现代精神和艺术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另一方面,从舞台斗争和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左翼文坛要求儿童文学像整个左翼文学一样注入“革命范式”的理想主义激情。如郭沫若的中篇政治童话《一只手》
1,左翼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向来贴近中国现实地面运动,直接切入社会生活主题的儿童小说成为他们的首选文体。他们作品中的儿童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风雨飘摇岁月里托儿所里的苦难儿童,一类是在革命洪流中成长起来的红色少年。前者是洪的《姑娘》和的《小》,后者是冯铿的《小》和胡也频的《黑骨头》。
2.20世纪30年代是继“五四”之后译介外国儿童文学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时期译介的重心逐渐趋向苏联社会主义儿童文学。如鲁迅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班塔列耶夫写的儿童中篇小说《桌子》。
3.茅盾出版过漫画图片小说(1932)、儿童要求新鲜感、关于童书、关于(小学生图书馆)的意见(1933)、关于儿童文学与阅读安徒生(65438+)。从65438年到0936年,茅盾先后写了《年轻的印刷工》、《大鼻子的故事》、《我的儿子去开会了》等作品。
4.叶圣陶的童话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1921结束到1922上半年* *写了23篇童话,在1923作为稻草人收录出版,这是第一期;第二期为1929下半年至1930,续作为古代英雄石像。
5.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大林与小林》(1932)、《光头王》(1933)、《金鸭帝国》(1933)、中篇小说《奇怪的地方》(1936)。这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20世纪六三十年代的科学文艺创作受到了儿童文学发展整体趋势的影响。在注重科学性和文学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有的甚至隐含着深刻的政治倾向。比如高士奇和董春才。高士奇的作品有《我们的英雄对敌》(1935)、《细菌与人》(1936)、《细菌传》(1941)。董春才参与了儿童科学丛书的编写,还撰写了一系列科学文学作品,其中科学童话《蝴蝶的传说》和《狐狸夫妇的历险记》较为成功。
第六章是战时儿童文学的规范与救亡主题。
1.以抗日战争为题材或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创作,如茅盾的小说《大鼻子的故事》、《少年印刷工》、张天翼的童话《金鸭帝国》、舒群的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丁玲的儿童小说《一颗没有膛的子弹》。陈伯吹:爱丽丝小姐。
2.描写抗战大时代少年英雄的成长,歌颂未来一代新国民性的诞生和形成,是整个抗战时期儿童文学的基本主题。老舍是个小傻瓜
3.抗战时期,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以及儿童剧团的组建是突出的现象。全国各地的儿童剧团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帮助我们的游击队》、《抓叛徒》、《任丹胡子》和《古寺钟声》。
4.根据地(抗战后期称解放区)的儿童文学继承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苏区“红色儿歌”的革命传统。在延安的土壤里,它直接受到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指导,受到陕北民间文学的浸润,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昂扬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
5.儿童诗歌创作是根据地儿童文学中较为活跃的。延安的、、萧三、韩、何敬之、等都写下了精彩的诗篇。儿童诗歌:阮的《牧羊人》、的《歌唱小二放牛郎》。童话寓言:严文井的《四季之风》和《懦弱的青蛙》。小说写作:孙俪的《一天的工作》,秦兆阳的《小杰黑旦子》,周丹福的《小杰》,华山的《鸡毛信》。峻青的《小童子军》和华冠的《雨没有死》。
第七章: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外部影响和对外交流。
1.“五四”以前,外国儿童文学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关系相当密切。早在明朝天启五年后,中国就出版了伊索寓言的第一部中译本《匡义》。19世纪后期,随着新西学的传入和“开发民智”的迫切需要,中国文坛上的翻译文体已经非常流行,出现了翻译多于创作的局面。
2.五四文学革命孕育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出版。安徒生、王尔德、《爱情童话》、《拉封丹》、《克雷洛夫寓言》、《爱丽丝梦游仙境》、《格列佛游记》、《爱的教育》、《鹅妈妈的故事》等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蜂拥而至。
3.新的内容和主题。
(1)揭露社会丑恶,描写“血泪人生”,同情下层阶级及其子女的不幸和苦难,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主题。这与接受外国儿童文学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密切相关。比如鲍蕾的儿童剧《雪夜的梦》就是在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影响下写成的,而茅盾的《年轻的印刷工》和叶圣陶的《一个练习生》则是受到儿童小说《守望》的影响,反映了苏联流浪儿童的新旧生活。
(2)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社会斗争,激发儿童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另一主题,这与接受外国儿童文学尤其是苏联儿童文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3)歌颂真善美,倡导精神文明,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教育,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也受到了外国儿童文学的广泛影响。五四时期,许多热心儿童文学的作家都受到泰戈尔作品(《月牙儿集》)的影响。郭沫若写过充满童真美的儿童诗,如《新月》、《阳光王朝》、《天街》等。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小白舟》、《方格的梦》、许地山的《落花山》、陈伯吹的小说《学校生活》、丰子恺的《华佗日记》,都可以看到“爱的教育”的思想闪光。
4.风格创新:横向借鉴纵向继承。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在文学风格上借鉴外国儿童文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直接“引进”外国儿童文学,包括艺术童话、儿童戏剧和科学文艺(2)参考外国儿童文学的文体,对我国现有的儿童旧文体进行更新改造,包括儿童小说和儿童诗歌。(3)受外国儿童文学的启发,挖掘古代传统风格,移植到儿童文学园。这就是寓言。
5.观念转变:心理学和利己主义的影响。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在对儿童文学特殊性的认识和实践中也受到了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这对改变国人传统“儿童观”的误解,加速现代儿童文学文体成熟和现代性的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部分1949年以后
一,俄罗斯和苏联儿童文学:20世纪50年代的强烈影响
1.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前苏联儿童文学96%以上的成就都是由俄罗斯作家建立的。前苏联的儿童文学和俄苏时期的儿童文学统称为“俄苏儿童文学”。
2.在俄苏儿童文学创作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儿童小说成就最大。盖达尔、尼诺索夫和阿列克辛是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小说家,60年代以后的重要小说家有阿列克谢耶夫、巴鲁兹丁、热列兹尼科夫、雷巴科夫、利哈诺夫、博戈丁等。“人与自然”一直是俄苏儿童文学的传统内容,也是出版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儿童读物。俄罗斯和苏联的诗歌和儿童文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和米哈尔科夫都为儿童写过优秀的诗歌。相对而言,俄罗斯和苏联的童话创作相对薄弱,但在七八十年代,摒弃左倾思想极大地激发了童话创作的生产力。
3.俄罗斯和苏联文学被广泛翻译和介绍,如普希金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比安奇的《森林报》、卡塔耶夫的少年小说《团之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丹娘和舒拉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翻译了一部从十月革命胜利到90年代的苏联儿童文学新作,被收入《苏联时期儿童文学选》。
4.中国当代文论深受“苏联式文论”的影响。儿童文学理论也是如此。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版了约15种苏联儿童文学理论书籍。比如米尔德里德·韦吉耶娃主编的《高尔基论儿童文学》,科恩德(第一集)主编的《苏联儿童文学随笔》,格雷奇·胡尼科娃主编的《苏联儿童文学》。
5.俄苏儿童文学忠实于别林斯基建立的、后来由高尔基和盖达万发展的完美传统。构成俄罗斯和苏联的儿童文学;理论体系的四个基本论述——坚持儿童文学的* * *教育取向原则;主张文学作品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必须“受到世界伟大艺术感染力的启发”,以艺术的量“撼动儿童的心理巨石”;宣传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而且长期以来内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
二、西方儿童文学:全球意识中的东西方对话
1.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西方儿童文学的译介再次成为热潮,这一时期翻译的数量和种类对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五四前后和20世纪20年代的第一次译介热潮。纵观这股热潮的翻译、传播和影响,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译介多元化、系统化、系列化。在这一潮流中,中国儿童文学走出了“以俄为师”的一元模式,将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更为广阔的多元文学格局。系统化表现为对某一风格、某一地域、某一经典作家的作品进行系统翻译,以便形成系列,如叶君健重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系列化是指外国儿童文学译介项目的整体建设,分类补充。除了翻译作品,还有外国儿童文学参考书、西方儿童文学史和西方儿童文学研究专著。
第二,注重现代意识和全球意识,激发中国儿童文学的创新精神。纵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外儿童文学的译介与传播,以下三类作品最为引人注目,对新时期儿童文学产生了最大的实质性影响:
一是体现现代世界教育大潮所倡导的“学会做人”思想,充分肯定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鲜明个性的儿童形象的作品,主要是儿童小说、童话等叙事文学。例如,塞林格的新现实主义小说描写了“一个在不友好的成人世界里游荡的幼童”(问题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女作家s .辛顿创作的《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三部曲》、《小飞象三部曲》、《淘气鬼埃米尔三部曲》和《麦蒂女仆》等从大火中救出了几个孩子,被翻译成中文。林格伦作品中独特的反传统儿童形象,饱满的游戏精神和活泼的风格,深刻理解和把握儿童心理的写作态度,大胆的童话文体改革,给80年代的中国儿童文坛带来了旋风般的影响。童话大王郑的走红,“热闹”童话的迅速崛起,游戏精神审美旗帜的提升,都与进入中国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二类是关于体现现代科技创新,用人类科技文明和无尽的蜡烛照亮后代精神世界的作品。这是科幻小说。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是黄金时代,美国出现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罗伯特。安森。英国的亚瑟·海因莱茵。丙.克拉克和其他许多杰出的作家。60年代和70年代是西方科幻小说的“新浪潮时期”。莫克科克发起了一场改革运动,刻意表现新奇,将科幻小说融入主流文学。其主要特点是:摒弃传统科幻的套路,从通俗化走向文学化,进而进入严肃文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科幻小说进入回归传统的“赛博朋克时期”,呼唤科幻小说从“新潮”回归传统、熟悉的高科技场景。科幻小说的译介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50年代逐渐成气候,60、70年代因文革等原因几近停摆,80、90年代兴盛,成为翻译出版界的突出现象和兴奋点。从1990到1995,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世界科幻优秀图书,1997年出版了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詹姆斯。冈恩的4卷本科幻小说之路。以科幻小说为主体的中国当代科学文艺创作,呈现出断断续续的马鞍形特征。50年代至60年代初,发展势头良好。除了、顾等老一辈作家外,一个充满活力的中青年创作团队应运而生,如郑、童、刘醒世、、肖剑亭、阿花、路克等。但后来开始衰落,1964和1965的作品几乎绝迹,而接下来的十年“文革”。在70年代末迎接“科学的表演”的时代精神鼓舞下,科学文艺创作也在前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郑、童、、肖健恒等老将和叶永烈、、尤毅、、魏亚华等新秀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但从1982开始,由于科幻本身、非文学因素等多种原因,陷入低谷。叶永烈认为痴迷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科学界的压力。他们不懂科幻文学,却站在科学论文的角度批判科幻。有些文章指责我们的科幻创作是伪科学。他们想不通,科幻小说离现实世界很远,很多人为因素制约着科幻小说的发展。直到90年代末“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这才得到改善。90年代后半期和世纪之交的科幻小说创作明显受到西方新科幻的影响。第一,在题材上,几乎与西方语言同步,侧重于现代高科技影响下的人类的表达,以及与计算机网络、生物克隆、探索外星人、预测未来世界有关的内容。二是在表现手法和文化观念上也有类似西方科幻的两种类型;一是通过现代科技的最高成就和预期成果,展示人类未来生活图景的“未来世界”作品;二是立足于眼前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审视历史,对未来社会格局做出各种预测,从而幻想和建构未来社会的“政治寓言”作品。
第三类是关于体现人类面临的自下而上的困境和拯救,传递和保护地球家园,增强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作品。这主要和环保、生态、动植物、自然有关。
三、双向互动:儿童文学没有国界。
1.随着西方儿童文学译介的深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家开阔了视野,唤起了变革的勇气和智慧。首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理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唐蕊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完成了对比较儿童文学的研究。刘创作了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即爱情母题、顽童母题和自然母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也试图更新和建构自己的文学观念,从本体文化和全球意识的立场出发,审视世界各地的儿童文学,进行评论和研究,进行比较对话,在世界儿童文坛发出来自东方的声音。第一部试图系统评论世界儿童文学优劣的专著是魏巍主编的《世界儿童文学史总论》,后来又写了《外国童话史》、《西方儿童文学史》。此外,还有马的《世界童话史》、的《世界寓言史》和陈普清的《世界寓言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