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影响力,曾士迈
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规律的研究
从65438年到0959年,曾士迈开始大面积研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他从大规模调查发病情况入手,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1960率先提出了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和流行区系的观点,并参与策划和组织了国家协作研究,与国内同行一起,基本摸清了我国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该病的总体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1962年,曾士迈发表了《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规律的数学分析》一文,开创了定量流行病学研究的先河,与国外研究基本保持同步。70年代在国内率先将系统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引入流行病学研究,开发了国内首个植物病害流行模拟模型(TXLX,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模拟模型,1981年)。近年来开发了小麦条锈病流行和品种-小种互作的计算机模拟模型PANCRIN,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该模型在第五届国际植物病理学大会上被报道,并引起关注。此外,他和他的学生还先后开发了水稻、小麦和蔬菜上的多种病害的模拟模型,并逐步从单一病害发展到多种病害甚至病虫害的综合模型,从时间动态发展到空间动态,再发展到损失估计、品种防治效果和防治决策模型。这些机型现在基本匹配,与国外同类机型相比,在系统结构和实用性上都有独到之处。
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植物病害流行病学”课程。
从65438到0980,曾士迈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植物病害流行病学”课程。65438-0986,他与杨彦合作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植物病害流行病学专著。本书阐述了植物病害的系统观、生态观和遗传观,既介绍了80年代国际上植物病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融合了作者多年的成果和观点。曾被评为农业部首批优秀教材(1992)。
曾仕迈培养了16名研究生,11名博士生,80多名先进教师和青年工作者,都已成为该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促成了植物病理学学会流行病学委员会的成立,参与组织了全国重要的病虫害预测、综合防治和病虫害超长期动态及预测等方面的研讨会,对提高我国病害预测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