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在六种病态思想障碍中的表现

人类的心性和思维方法有哪些缺点或特点,阻碍了人类最初的佛性?一般来说,人类的思想有六个特点:

第一,人类的思维方式是累积的。

这话怎么说?小时候父母教我们认字,比如一、二、三、四。长大了上小学。王先生一句一句地教我们。中学时,王老师教我们读文章。当我们进入大学时,我们学习论文。我们以数学为例。先学加减乘除,再学代数几何和三角微积分。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积累的;也就是我所说的累积方式。通过这种累积的方式,我们能得到“所有的智慧”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多,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寻求知识的方法不对。如何通过尝试累积法才能达到终点?上面的一点点堆积物永远也到不了顶。

第二,人类的思维方式是有限的。

人的头脑一次只能想到一件事或几件事,而不能想到无限的事。佛教学者认为,人有八种感官,也就是说,人的“心”有八种不同的功能。这八种不同的功能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如果用眼睛知道,只能看到色法的某一部分,色法中的表面颜色是普通肉眼看不到的。按照现代科学常识,普通眼睛和耳朵能看到和听到的只是波长的极小一部分,但是眼睛和耳朵感受到的颜色和声音,高短波的“颜色”和“声音”是看不到也听不到的。鼻子、舌头、身体也是如此。至于第六意识,虽然表面上它比上面提到的其他五种感官更加活跃和敏锐,但实际上它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第七识只依赖于我的虚像,使一切都以我为中心,当然也就更有限了。至于第八基础知识是否有限,很多人的看法大相径庭。我认为八识在众生中的作用有限,恐怕也不过分;如果从“大圆镜智”的无限性来看八识——艾莉亚的知识,显然反映了艾莉亚知识的有限性。

第三,人类的思维方式是矛盾的。

人生的痛苦是无穷的。在这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痛苦中,有许多是由理智和情感的冲突造成的。我们的情感希望我们这样做,但是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不应该这样做。人生的悲喜剧,无非是两个导演冲突决斗的产物:冰冷的理智和温暖的情感。可怜的人类,在这两股相反的巨流的冲动下,真的尝到了苦涩。说人生的经历无非是情感和理智的起伏,一点也不为过。理智和情感,在人的头脑中,是两个不相容的东西:一个是冷的,一个是热的,情感是本能的冲动,但理智大多是后天学习和经验的结论。人类心中理智和情感的另一个特征是,这种冰冷的理智和这种炽热的情感不能同时存在。理智到了* * *,情绪总是处于低谷。比如,当我们全神贯注于一个数学题目或者一个哲学难题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感觉总是很微弱。但是当我们和人谈恋爱的时候,或者吵架的时候,也就是情绪达到* * *,我们当时的理智总是很弱的。所以我们证明,理智和情感这两个东西,是互相抵消的,不会同时凑在一起。有这样矛盾的心,怎么才能达到佛的慈悲智慧的立场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悲心和大智慧的结合,是佛不可思议的境界,也是我们努力学佛的目标。如果我们的心是矛盾的,悲伤和智慧不能结合,就不能达到一个完整的佛的位置。

第四,人类的思维方式是颠倒的。

我面前有一张桌子,静静地站在那里。我们看不到这张桌子,也看不到任何动静。换句话说,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这个桌子是静态的,但我们的意识告诉我们,根据科学证明,这个桌子不仅在空间上一直跟着地球走,而且组成桌子的原子和电子也一直在那里运动。其实眼睛知识和意识之间经常会有打架,其他知识也是。打架太多,人类就会养成一种协调的本能,不会去追求打架的对错和不同知识之间的冲突,只要能和平相处,各尽所能就好!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人类的头脑真是一团乱麻,一笔糊涂账!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表现为知识碎片化,观念先入为主,不追求真理。

第五,人类思维方式薄弱。

人如果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很难成功。权力的集中确实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权力分散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人类有八心(注:八心是一个需要相当深思熟虑的问题,这里所谓的八心只是为了说明,并不代表人真的有八心,特此声明)。这八门学问,各走各的路,权力自然就分散了。当我们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也就是所有知识集中攻击某个问题的时候。当我们在处理一个大问题或遇到一个大困难时,我们总是全神贯注。普通人的精神力量90%的时间都是分散或者消耗的。再者,人的行动和思想都是受“习惯”支配的。无限的“习惯”或“潜力”都潜伏在隐藏的知识中。当机会来临时,这种潜在的种子就会发挥作用(称为当前)。在同一时刻,所有知识的种子可以同时产生,但实际上,它们往往是聚在一起的,所以力量自然就分散了。一切“智慧”同时升起,在“佛位”上是功德的妙用;各种“知识”同时兴起,本是一件美好的事,却成了“众生”中的灾难。佛教有句话:“众生皆菩提所扰,诸佛皆菩提所扰”。很有意义。不要离题太远。一句话,人的心灵是软弱的,没有伟大的力量。心这么弱,是绝对不可能成就佛的大用的。

第六,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实用的。

这是六个特征中最重要的一个。简单来说,人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实用”的。实施法律的人是真实的,或者说法律是阶段性的,自成一体的。至于如何“坚持”,如何“坚持”,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藏中与无上密宗在这个问题上有独特精辟的见解,希望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探讨。在这个广阔的花园里,我今天只想提出一点。

我们看到这是一张桌子,那是一根柱子。我们任何一个人肯定会说:这张桌子不是那根柱子,那根柱子不是这张桌子。虽然人类思想的现实是复杂的,但如果我们能理解它,“这是这个,那是那个;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这种现实的基本形式,对现实也有相当的理解。人出生后,就被教育要踏实。教你这是这,那是那;是,是,是与非。一天到晚都是装踏实。我想讲另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帮助你理解人类思想的现实。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无所事事地坐在他的房间里,他的身后站着一个侍者,小米沙。当时门外有甲乙两个和尚在争论一个问题,双方都坚持不下去了。过了一会儿,A和尚气冲冲地进了房间,对老和尚说:“师父,我说这个道理应该是这样的,可是B说我错了。你说是我对还是他对?”老和尚对甲说:“你说得对!”一个和尚很开心的出门了。几分钟后,和尚B怒气冲冲地跑了进来。他质问老和尚说:“师父,刚才A和我争论,他的观点根本就是错误的。我是根据佛经说的。我是说这个。你说是我对还是他对?”老和尚说:“你说得对!”和尚B也欢天喜地的出去了。B走后,站在老和尚身后的小和尚在老和尚耳边小声说:“师傅,不是A就是B,A对了,B就错了。”如果B是对的,A应该不是对的;你怎么能告诉他们你是对的?老和尚转过头,看着小沙弥说:“你也对!」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佛的无蔽境界,与现实的众生境界有很大的不同,把华严的无量哲学描述得淋漓尽致!

由于上面分析的人类思维的六个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佛果是人类现有的思维方式永远得不到的。以人类现有的思维方式,永远得不到佛的“全智”“全智”,佛的“无慈悲”,佛的“无量大能”!但是,是不是就不能成就所有的智慧,所有的悲哀,伟大的力量呢?释迦牟尼佛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修行过程为例,明确指示我们,如果能改变现有的心智形态和思维方法,把六种缺陷都治好,那么本来的佛性就自然显现了。

基于这个原因,佛教不教人在“已知境界”上下功夫,比如科学家研究现象世界的功夫或者佛教徒考证经典的功夫;而佛教则是教人在“可知心”上下功夫,将“可知心”拓展发展到顶峰,这样一切智慧、一切忧愁、伟大的力量自然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