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隐喻理论分析概念的构建
发布日期:2009年4月3日16: 16: 56作者/来源:李(北航)点击量:136评论数:0。
-
作者简介:李,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教授。研究兴趣:认知语言学,语义学,隐喻理论,应用语言学。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摘要:G.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是近20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具体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的问题,不是语言的问题;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些表述促进了认知语义学中概念结构的研究、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以及隐喻的跨学科研究。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趋于过热,淹没了批评家的声音。本文全面分析了概念隐喻的内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引起学者们的理性思考。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域;映射;认知语言学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H0-06 |文献识别码:A |文号:1672-9382(2005)04-0021-08。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理论背景简介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语言学中发展最快、研究最热的大概就是“认知语言学”了。认知语言学最热门的焦点之一应该是隐喻。这些热点或焦点的“导火索”和“催产素”应归于“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 Johnson,1980;莱考夫,1993)。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具体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的问题,不是语言的问题;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这些革命性的提法促进了认知语义学中概念结构的研究,从而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整体发展。我们只要翻翻历届认知语言学国际会议的论文标题,以及近20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出版物,就会对上述描述有同感。因此,概念隐喻功不可没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很多事情都是双刃剑。国内外隐喻研究的过热趋势也不例外。这种过热趋势在中国尤为明显。2001在上海召开的首届认知语言学大会上,近50%的论文是关于隐喻的。对我们来说,将会议的名称改为一个隐喻惯例可能更合适。这种过热本身很容易形成盲从。同时,这种过热的研究也淹没了批评者的声音。本文对概念隐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引起学者们的理性思考。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背景;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第三部分指出了该理论的一些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是结论。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什么是“概念隐喻理论”?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见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Lakoff & amp;Johnson,1980)首次提出,并在现代隐喻理论(Lakoff,1993)中得到系统阐述。为了对概念隐喻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对概念隐喻的基本观点和Lakoff的传统隐喻观点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见下页表1)。莱考夫的“传统”和“古典”观点并未指明出处(莱考夫,1993: 204-205)。莱考夫自己也承认这一点。请看以下引文(参考译文为作者所加):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
我们尽最大努力调查了主要的传统隐喻理论以及我们的观点与它们的不同之处。我们的调查在两个方面不同于大多数其他类似的调查:首先,我们没有试图说出谁主张什么,将特定的作者与立场联系起来。我们的主要兴趣在于简单地陈述立场。第二...(莱考夫& ampTurner,1989: 136)(我们尽力调查了主要的传统隐喻理论,并讨论了我们的观点与传统的不同之处。我们的调查与之前的大部分调查有两点不同:第一,我们没有说明谁持有什么观点,从而将具体作者与观点联系起来。我们的主要兴趣只是解释传统观点是什么。第二...)
& lt中国外语网www.cfl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