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讨论文件(二)

幼儿园心理健康刍议之二“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孩子的素质教育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我园开展了一系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笔者根据六年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措施,旨在改善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成长,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人在儿童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可塑性很强,所以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学校要构建以儿童行为习惯为基础的教育空间,从儿童的特殊年龄段进行教育,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使其处于身心发展的良好状态。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首先,幼儿园的孩子是3-6岁,这个年龄段对事物的感知比较丰富,和成年人差别不大,但是在情绪起伏的影响因素和情绪发泄的方式上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孩子不会压抑情绪变化,而是通过语言和行为直接表达出来,自控能力差,所以经常能看到自己的行为被夸大或产生恐惧、愤怒等情绪。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变弱,而对抽象事物的感知变得更加敏感,包括危险和黑暗,同时对人为的语言伤害也更加敏感。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心理在不断成熟。

其次,由于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一起生活学习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孩子之间不断体现,同伴的数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增加,他们的交往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个人游戏已经转化为集体活动,孩子没有朋友的时候会编一个孩子和自己一起玩,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而人际关系不好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等不良情绪。

最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加强,体现在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已经分为聪明、愚蠢、美丽和丑陋,自我评价的标准取决于孩子的外部评价,比如父母、同学、老师。所以,如果外人对孩子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孩子就会肯定自己,坚定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如果周围的评价都是负面的,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困惑,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自卑等心理习惯。幼儿园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学生和老师的评价对孩子影响很大。

二,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孩子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概率较小,但还是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包括行为习惯、情绪起伏、社会适应等。

第一,行为习惯的问题。行为习惯上最常见的问题是多动症,是孩子在课堂上或活动中引起的。坐不住因此,很难平静地接受教育,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孩子自控能力弱;此外,常见的行为问题还包括咬指甲、吮手指、挑食、厌食和说谎。咬指甲主要是自制力差,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咬指甲,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挑食厌食表现为食欲不好,不吃或吃得很少,强行喂食容易导致呕吐;说谎体现为对不真实事件的无意识描述,主要是出于虚荣心或害怕被惩罚;吸吮手指类似咬指甲,表现为无意识地吸吮手指、衣服等物体。

第二,感情问题。情绪问题是多样化的,主要表现为情绪失控,平时不开心,情绪转换太快不稳定;此外,入园时往往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并引发身体问题,如胃痛,厌学,主要导致离开父母到陌生环境时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脾气暴躁,用无理取闹的行为发泄情绪,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打人砸东西。

第三,沟通问题。有的孩子难以与人和平相处,经常打架;同时,还有一部分孩子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容易害怕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自闭症也是一种不良的沟通问题,表现为孤僻、漠视他人、情感独立;同时还包括害羞、自卑、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交往问题。孩子的交往问题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对长远发展有负面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孩子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还要考虑孩子的个人特征是否符合社会现实,从而使孩子的个性化和社会存在* * *,利用一定的手段增强其个性化发展。

其次,心理教育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效果,也很难保证孩子能够完全吸收,所以心理教育更具有持续性和全面性。在课程教学中,心理教育应融入儿童的现实生活。

再次,心理素质虽然是心灵的改造,但其目的是规范行为。因此,要想让心理和行为呈现出良好的协调态势,需要从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入手。只有双管齐下,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要有远见地分析儿童的发展,提前做好准备。孩子直接体验学习生活习惯,不擅长复杂的理解和消化。所以老师采取直接体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有所收获。

最后,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必须协调一致,社会环境要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一致,要对儿童进行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引导,将儿童对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转化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教师素质

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知道,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照顾几个孩子,而是要覆盖所有的孩子,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幼儿虽然娇小,没有接触过社会,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育中,把关心和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做到平等对待。比如我们班有个男生叫魏红墨。他很可爱,但因为先天差异,比其他同龄孩子矮很多。所以他一直很孤僻,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他和老师交流时总是重复老师的话,但自理能力并不比别人差。每次看到他,心里总是充满了爱。有时候看到别的孩子欺负他,他稚嫩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力量。我给了他更多的关心。他害怕的时候,我会抱抱他,告诉他还有很多孩子关心她。通过老师们的齐心协力,他逐渐融入了孩子们。看到他脸上灿烂的笑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此外,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从而在教育中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知,教师的人格不仅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有权威学者提出,如果老师有心理障碍,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较大。所以老师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和厌烦,同时要加强自身素质和心理健康训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有些老师直接把小学、初中甚至更高年龄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照搬到儿童教育中。这种教学理念脱离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孩子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极限。最后往往很难达到教育效果,也容易迷惑孩子。比如,当一些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时,往往采用简单的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只考虑了眼前的效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长远影响,最终未能达到行为矫正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综上所述,教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决定了幼儿园心理教育的质量,加强自身素质也是教师未来的一个重点学习目标。

(二)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期的儿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改善儿童的心理环境,从而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幼儿园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当构建与教育相一致的环境,从而为幼儿提供展示的平台。因此,在校园环境中,一定要保证卫生、安全、使用,提高绿化的覆盖率,设计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教育空间。幼儿园属于儿童的教育保育部门,所以它的空间必须是全方位的,包括学习和玩耍。心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也关系到老师教育的成效。优越的心理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品质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三)立足全体儿童开展教育,提高儿童积极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园属于群体的生活和学习结构,所以个体心理的发展受同龄人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还要上升到整体,不断提高全体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良好的班风感染个体孩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体现孩子在群体中的价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群体的荣誉感和自己的自信心,从而使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进一步加强孩子对团队合作的关注,增强班级整体的凝聚力。

(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内容必须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让孩子心里有一个* * *健全,以孩子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不断强化孩子的认知能力,即强化问题本位教育。问题式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任务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儿童行为的本质,从儿童的日常行为习惯中总结出教育的重点,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快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过多干预,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主要负责纠正和引导。提高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以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为主要方式,让孩子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到自己应该做出的正确反应。基于问题的教育模式更注重问题的隐性教学价值。只有挖掘出问题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才能更有成效,以问题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和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利用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儿童心理咨询教育。

儿童心理咨询包括学习咨询、人格咨询、生活咨询等。心理咨询使孩子的心理成长更符合社会实际,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使孩子全面发展。辅导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格辅导,即老师用自己的坚强品质影响孩子,让他们懂得如何拥有爱和感受被爱的能力,懂得如何从事物中获得快乐。同时,他们需要教育孩子与同伴、父母、老师交往时的基本原则和礼仪,初步形成懂得合作、包容、协助、尊重的人际交往技能框架,对美好事物有判断力和感受力。我们可以根据对这些事情的评价来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最后包括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独立能力是指独立做出选择、做出决定并付诸实践的能力。二、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听说能力等。学习指导的目标是让孩子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在以后继续发展,为孩子以后在小学、初中、高中或者高等院校的学习铺平道路,让孩子从学习中培养兴趣,从而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三、生活辅导,生活辅导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以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为辅导目标,让孩子懂得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面对生活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同时能够判断好坏,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感。

结束语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儿童成长的必要工作,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教师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为儿童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张虹。理解儿童,再现不一样的彩虹――初入园儿童的教育体验[J]。考试周刊,2013(104)。

[2]陈丽娟。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阅读与写作:教育教学学报,2013(7)。

[3]孙金领。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4]郭·。减缓儿童心理梯度实现幼小衔接[J]。思想理论教育,2013(18)。

[5]毕爽。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城市家庭教育:下半月,2013(11)。

[6]张小佩。亲子活动中如何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基于农村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思考[J]。教育导读:下半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