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故事创作,培养儿童创造力
关键词:故事创作;创造力;幼儿教学;剧情创作
在幼儿的教学中,故事创作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活动形式,是指在理解故事、积累一定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继续、拓展或独立创作故事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发展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个性和能力设计教学项目,促进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一,添加人物识别真假美丑
添加人物是指让孩子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人物,让人物也参与故事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孩子在添加一个字的过程中思考一个字的行为,用有利的和不利的词语来评价。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明辨真假、美丑,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比如给孩子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老师可以鼓励孩子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尝试添加一些人物,体现对人物的评价。老师可以提问,鼓励孩子围绕问题思考,比如:“不同的动物看到蝌蚪找妈妈会有不同的反应吗?”有些小动物很热情,但有些小动物不是很冷漠吗?如何看待这样的行为?“孩子们试图根据自己的道德观来添加角色。比如有的小朋友加了热心的小蜗牛:“蜗牛姑娘虽然背着很重的壳,但还是忙着给其他小动物讲小蝌蚪要找妈妈的消息。”孩子对这种热心的行为表示赞赏。也有小朋友提出:“水蛇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事,躲在水底不理会。大家都说太冷漠了。”孩子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批评。在添加人物的故事创作活动中,孩子不需要对原有的故事做太多的改动,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添加即可。这对孩子来说并不难,所以适合表达能力较弱,处于感性认识的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根据故事内容添加有趣的人物,鼓励孩子大胆创作。
第二,拓展剧情,学会合理联想。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围绕情节创设故事,积极开发合理的想象力,使情节得以展开。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创作适合能力强的孩子。孩子不仅仅是简单的加角色对话,更注重故事线的准备。比如在看《动物职业介绍所》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孩子讲故事,然后启发孩子去想象:“想想你在动物园里还见过哪些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如果要引进这些动物工作,你会怎么选择?”这项活动鼓励孩子积极拓展想象力,将故事创作与动物形态和习性的特点联系起来。如果有孩子提出,“水獭是一种会捕鱼的动物,鸬鹚也是。你可以给他们介绍鱼。水獭跳进水里抓了一条小鱼,然后放进鸬鹚的粗脖子里。”这个故事的创作围绕着动物的习性展开。有小朋友提出:“长颈鹿脖子长。可以是消防员。让小猴子拿着水枪爬到它脖子上,这样它能更好地灭火。”这种表达围绕着动物的出现,也反映了幼儿的想象力。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积极引导,设置一些有助于孩子理解故事、积极拓展想象力的问题,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考虑到孩子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老师可以设置不同水平的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孩子得到发展。
第三,联系生活,讲述生活话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孩子不仅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会主动观察社会生活,获取故事创作的素材。老师要借此机会鼓励孩子关心生活,给孩子设置一些生活话题,让孩子围绕这个话题创作故事。这样的创造需要孩子根据一定的现象和事物独立发展,所以对孩子来说很难。“了解小学生生活”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生活,找出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试着给他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鼓励孩子先分组讨论,集体创作。大家可以先说说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理解,然后找有趣的故事来写。比如整合了大家的观点后,有孩子建议小学生学习多种课程,很多是幼儿园没接触过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小学生,想象自己第一天上学后的感受,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有的孩子讲小学生选班干部的故事,把自己想象成班干部候选人。通过联想生活来创造故事,可以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向往。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故事创作,如集体创作、小组创作、个人创作等。,为儿童创造更加自由的创作环境,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儿童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故事创作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孩子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生动,故事情节是否合乎逻辑、合理。如果能鼓励孩子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开始故事创作,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能大大提高,创造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李彩芳。在编故事活动中发展儿童的创造力[J]。广西教育,2003(10)。
[2]纪穗美。大班培养幼儿故事写作能力的路径设计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