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理论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市场价格;资源的分配
宏观调控,很多人认为那是国家考虑,和自己无关。事实上,它与人们的生活如此接近,以至于间接或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宏观调控是防止市场经济自发过度波动的缺陷,通过政府?可见的手?规范市场。这个吗?看不见的手?,避免经济大起大落,通过调控货币、金融、外汇等的总收支。实现宏观经济平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一般是市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配置资源,通过敏感的价格信号和频繁的竞争压力协调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为了保证经济的总体平衡,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贫富分化;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或不情愿,或无能为力。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缺陷,这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尤为必要。纠正市场缺陷造成的各种损失和偏差,成为政府干预措施制定和实施的直接原因。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和分工合作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宏观调控。生产社会化是指从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到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把全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联系起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成为一个有机体。在这种条件下,如果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仅靠各种经济单位的自发行为,将难以实现稳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生产社会化要求社会必须有意识地、系统地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
第三,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要求。中国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和不完善。由于市场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热或过冷,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行调节,使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均衡,处理好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宏观调控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如何继续以审慎的措施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使特定时期的宏观调控顺利转入正常时期;二是如何促进消费合理增长,缓解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压力,避免非理性投资反弹;第三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针对局部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暴露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体制和资源瓶颈。容易留下的弊端,简单的填补空白就能解决。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今后,建议宏观管理部门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既要看到宏观调控措施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避免反弹加剧调控,又要尽快发现新的倾向和问题,及时调控,为正常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二是完善调控机制,把握好宏观政策组合,把握好出台的力度、时机和节奏。宏观调控仍需努力,不能放松。当然,宏观调控也需要改善,不能僵化。第三,抓住改革投融资体制这个根本,继续着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管理粗放的问题,同时尽快出台投资调整目录和支持国内民营经济投资的政策措施,做到有限、支持、区别对待,培育经济的自主增长力量。
第三,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
第一,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包括地方政府),所以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之一是政府行为的合理化。当前,各级地方政府的非理性行为是宏观调控出现各种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分割市场,造成竞争不公平、不充分。有鉴于此,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成为加强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
第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性取决于良好的微观基础。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如果没有完善健全的微观机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再健全完善也没有相应的着力点。因此,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政企分开,将企业塑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才能对各种市场信号有敏锐的反应,才能真正实施宏观调控。
第三,宏观调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功能的正常释放需要计划、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来配合。由于中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必然会制约和影响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和延缓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因此,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
总之,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基础。宏观调控在某种意义上管理市场和市场机制,但管理绝不是替代。宏观调控不能也不可能取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只是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上的次要作用。
(作者:1。大连市旅顺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大队;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淑勤,刘卓良。关于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J].理论探索,1995.2。
[3]王少珍。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J].地质技术与管理,1996.6。
[4]杨宇。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J].现代资讯,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