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中国

音乐世界是一个多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彩世界。中华民族是这个广阔世界中值得骄傲的民族,它以独特的音乐形式为整个音乐世界增添了迷人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形成了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汗水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艺术的长河中,音乐的艺术就像漫山遍野的美丽花朵一样美丽。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早在奴隶社会,就有原始民歌的记载:“男女相怨,所以合唱。饥饿的人歌唱他们的食物,劳动者歌唱他们的事务。”这些证明和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早期民歌。

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大量类似于歌曲艺术的说唱艺术,如楚辞、唐诗、宋词、屈原创作的元曲等,是我国民族声乐的源头。

到了帝尧时代,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歌曲,比如《乐舞六代》。当时的歌唱只是一种诗、乐、舞的综合艺术,不能完全定义为一种艺术形式。直到进入封建社会,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才真正成为一门相对完善的艺术。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从事歌唱的职业歌手。如:秦青,战国时期最杰出的歌唱家、声乐教师。他的歌可以传遍田野,摇树,写“止云。”再比如韩国战国时期杰出的女歌手韩娥。她的歌声“绕梁回荡三日”,生动地刻画了高超的唱功和极高的歌唱水平。

元明清三个时期,出现了更多的歌唱作品。如明代的“昆曲之父”魏良辅,清代的徐大椿《乐府传》,从中国古代音乐历史发展中的文献得知,中国的歌唱艺术是以传统曲艺、戏曲、民歌为主。

汉代是我国民歌发展的一个高峰,出现了掌握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机构乐府,使歌唱艺术走向专业化。有很多广为传唱的民歌,比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等等。随着南北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繁荣,唐代出现了大规模的歌舞形式。在《唐代大曲》中,出现了官乐机构和宫廷音乐机构,以及专业的戏曲演唱机构——梨园。到了宋、元、明、清,宫廷中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期,说唱音乐得到了蓬勃发展和升华,使得音乐形式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改进。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发展,同时也翻开了中国音乐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五四以后,出现了一大批由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团体。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而且代表了人民的进步思想。萧的《问题》和《纪念五四国歌》在这方面影响很大。萧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是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他创办的音乐教育机构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人才,如女高音俞宜兰、男中音歌唱家施一奎等。他的声乐作品对以后中国歌曲创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五四时期,在欧洲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下,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出现了繁荣。除了萧,留学美国的、留学德国的和,也开始运用和声和作曲技法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他们将中国文人的浪漫气质融入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涌现出《一去不复返的河》、《教我如何思念他》等优秀声乐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繁荣时期。这时,作曲家们开始在民族风格的写作上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和个性特征。比如张的

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兴起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繁荣,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中国的专业声乐教育兴起发展,北京、上海率先成立了各种音乐协会。在这种新形势的影响下,北京和上海率先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工作室、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上海艺术学院音乐系和上海大学音乐系。专业声乐教育机构的建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工作者。比如中国的四大著名声乐家:黄友葵、郎、俞一手、周小燕。

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在民族和民间音调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作品包括丁善德的《玛拉》、黎英海的《嘎尔台日》、鞑靼人的《银月光下》、吴祖强的《燕子》等。还有一些体现民族风格的歌曲,如《草原上的旭日》、《二月别动》、《缠马之歌》、《岩口滴水》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电影抒情歌曲,如《告别》、《草原上的夜》。这些作品已成为我国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主要教材,至今仍在声乐教学中使用。

“文革”时期,也就是60年代末到7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在民族音调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既庄重威严又深情的旋律。艺术形象真的很光彩,很洒脱。这些作品包括《伐木工人之歌》、《千年铁树盛开》、《我为祖国守桥》(我爱这片蓝海)、《回到延安》、《北京颂》、《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随我去战斗》等,发展了后来的中国艺术歌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声乐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优秀的声乐教育工作者,如于、周晓燕、沈翔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培养出了许多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具有高超唱功和艺术修养的优秀歌唱家,如女高音、、迪丽热拜尔、莫红等。女中音——女高音关牧村和梁宁;男高音:程志、张建一、刘威葳等。男中音:廖昌永、袁晨野、吴哲明等。得到了国内外声乐界的认可。

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在思想观念、内容、题材、风格、艺术创意、作曲技法、和声织体、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规模和相对稳定的模式,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发展。同时促进了我国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在技术和艺术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声乐表演和教学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声乐教学的成功经验,拓宽我国声乐教学的视野,促进歌曲创作技法和风格的变化,出现了《敬酒歌》、《我爱你中国》、《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两种风格的歌曲创作。这些作品既是创作者思想、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时代精神的再现。

随着中国声乐教学与外国声乐教学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促进了中国声乐教学的发展,使中国音乐人积极探索和研究声乐发展史、声乐爬坡理论、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学、语言学、声乐审美演唱的二度创作、作品研究、流派与风格。声乐艺术逐渐从感觉和经验教学阶段走向更加科学完整的高级阶段,为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