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的优势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位于兰州市黄河两岸,自东向西沿滨河路分布。景区东起岩滩古桥,西至秀川河滩,东西长约40公里。滨河路自东向西贯穿兰州市区,道路宽阔笔直,两侧花坛苗圃星罗棋布,公园雕塑林立,景点众多。它是一个没有围栏的开放式滨河公园,被誉为“绿色旅游走廊”和“百里黄河风情线”。

兰州滨河公园在1958处最初修建黄河南岸大堤、扩建滨河公路时,修建了雁滩古桥至白云观的东部带状公园。1976年,重新规划。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假山和花坛,种植了树木花草,安装了路灯和栏杆,初步形成了滨江公园。1982、1991年,滨河公园向西延伸至秀川河滩,向西延伸十余公里,规模比以前更大,形成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的特点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沿滨河路自东向西依次有雁滩公园、甘肃书画院、儿童公园、中山桥、白云寺、水上停车场、小西湖公园、欢乐西等景点。其间,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母亲河黄河向东流过河北河。向南望去,可以看到白塔山的美景,可以看到挺拔翠绿的高栏山。风景很美,很独特。它被称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兰州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外地游客来兰州的必去之地。

滨河路雕塑群散落在滨河路东西两侧,长约10公里。有《黄河母亲》、《绿色希望》、《椽子泛舟浪》、《丝路古道》、《平沙大雁》、《西游记》等著名雕塑。

雕塑《黄河母亲》位于小西湖公园北面的滨河路中段。它是代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众多雕塑中最高的艺术成就。在首届全国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荣获“优秀奖”。《黄河母亲》雕塑由甘肃著名雕塑家何鄂设计创作,北京雕塑厂雕刻。它是一座圆形花岗岩雕塑,长6米,宽2.2米,高2.6米。这座雕塑由“母亲”和一个男婴组成。母亲秀发飘飘,表情慈祥平和,身材高挑匀称,曲线优美,头微微微笑,右臂微弯,仰面躺在海浪上,右侧依偎着一个赤裸的男婴,微微左右张望,仰头微笑,调皮可爱。整幅作品构图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不屈的黄河母亲和幸福兴旺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雕刻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甘肃古代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的悠久历史。在“黄河母亲”雕塑前,还有一块献给中华民族摇篮——黄河母亲的石碑,是全国青少年地球夏令营于8月1984设立的。

“绿色希望”雕塑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以东约180米处,由甘肃130万青少年捐款,于1987年7月建成,由王志刚、王铁成构思、设计、雕刻。主雕像由三棵汉白玉锥形畸形树组成,树高11 m、8 m、3 m,寓意“森林”,反映了甘肃人民积极种草种树、绿化甘肃的壮举,象征着甘肃少年的蓬勃成长。两个子像* * *,各高8米,长11米,为汉白玉浮雕,呈弧形对称分布于主像东、西两侧,东侧为“播种支援甘肃”,西侧为“绿化陇原”,具有突出主像、提示主题的作用。

雕塑《木筏泛舟浪涛》位于滨河路东段俯瞰白塔的小花园。它建于6月1986 65438+10月1,由王制作。雕塑高度6.15米,全长8.6米。雕塑底座镶嵌黄河鹅卵石,犹如黄河的巨浪,木筏斜飞在波涛之上。筏子上的椽子跪着,昂着头划水,驾着筏子过黄河。后来,一个姑娘跪在木筏上,右手撑着太阳穴,表情安详,让人想起当年黄河上皮筏为渡江而战的日子。

“丝路古道”雕塑,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江路旁,由龙创作,朱晓雪雕刻。建于3月9日1987。这座雕塑由一只骆驼和一组人物组成。它由花岗岩制成,高6米,长7米,重100多吨。骆驼满载着绸缎,在沙漠中跋涉。在骆驼的右前方,有一个目光深邃、目光长远的西方商人,反牵着骆驼的缰绳。在骆驼的背上,有一个穿着斗篷的老人,他的右手盖着一个可以俯瞰远方的遮阳篷。在骆驼的右后方,有一个年轻人用右手当喇叭,为后续的驼队呐喊。构图简洁凝重,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交通的繁忙和艰难。

雕塑“平沙大雁”又名“周放大雁”,取材于兰州新十景之一的“周放大雁”景观和雁滩传说。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顶以南,由王志刚于1987+00年6月创作。该雕塑位于一个不规则的浅水池塘中,由三只大小不一的不锈钢鹅组成,五个“鹅蛋”沿池塘散落,体现了兰州人民恢复生态平衡、期待鹅回归雁滩的美好愿望。雕塑造型新颖独特,手法抽象,略有变形。

********

有人把黄河风情线比作“外滩”,意思是可以和上海的这个景点相提并论。客观来说,两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黄河风情线在很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独到的整体布局,园林化的设计思路,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精心施工,不亚于外滩。我这里没有贬低外滩的意思。众所周知,上海开埠只有一百多年,只有兰州历史的十分之一。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重镇,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被誉为“西部黄河之都、丝绸之路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兰州人的勤劳、智慧和开拓精神在风情线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外滩所没有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兰州水车,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享誉全球,堪比荷兰风车。国家邮政总局还专门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向世界展示了兰州水车的魅力和风采。

风情线上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绝不仅限于此。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山铁路桥,近在咫尺的兰州碑林、龙源、金关镇古建筑,以及黄河北岸的白云寺、水上清真寺,无不透露着兰州文化的厚重。此外,读者大厦、省画院、省市图书馆也为风情线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果把风情线比作一条长长的项链,那么公园就是镶嵌在项链上的璀璨珍珠。小西湖公园、南湖公园波光粼粼,美不胜收;绿色公园、体育公园、绿草如茵、市民广场、水广场、亲水平台、音乐喷泉令人心旷神怡,而湿地公园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根据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还将尽快在全市新建一座儿童公园,面积达数百公顷,将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乐园。

风情线是一个露天雕塑博物馆。最漂亮的雕塑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黄河母亲”。来兰州的游客都在这里拍照留念,还有《绿色希望》《泛舟惊涛》《平沙大雁》《西学东渐》《丝路驼铃》。这些雕塑告诉人们兰州悠久的历史,也寄托了兰州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风情线如植物园、百草园、百花园。草坪和花坛上的树木遮阳,有松、柏、云杉、银杏、杨树、槐树、榆树等几十个树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一棵历经百年沧桑的合抱树,依然枝繁叶茂。它是清军著名将领左率领湖湘儿女收复西部新疆时在兰州种植的。"新植杨柳三千里,通春风."风情线上的左是那段历史的活见证。

风情线是兰州市民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每天早上,人们迎着朝阳沐浴着微风,来到这里打太极拳、跳舞、做操、漫步、深呼吸。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在这里唱歌,或唱“花儿”或秦腔,快乐地享受着他们生活的每一天。夜幕降临时,景色更加美丽,特别迷人。河的西岸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灯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商店、酒店、大楼里的霓虹灯闪烁着,人们在灯光中徜徉,惬意地度过闲暇时光。

我由衷地赞美黄河风情线,原因很多。她朴实无华,自然得体,雍容华贵,端庄典雅,贴近兰州的每一位市民和游客。她妩媚而不妖艳,矜持而不张扬,婉约而不刻意雕琢。她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张永不泛黄枯萎的名片。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作者沿着风情线向东走。在西北板材市场北侧的黄河边上,推土机正在轰然作响。一位农民工告诉我,正在紧张施工的地方是南滨河东路东延。用不了多长时间,这里还将建成坚固的河堤、宽阔的道路、花坛和草坪,与现有的风情线相连,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我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黄河风情线将永远保持青春的生机和活力。

我很清楚,要描述黄河风情线发展变化的每一个细节是不可能的,只能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她的风韵和神韵,来表达兰州人对黄河风情线的喜爱和赞美。作为兰州的一个普通市民,我为黄河风情线感到骄傲,因为她是兰州300多万人的骄傲。

黄河风情线的明天会更好。她那迷人的“风情”越来越光彩照人,正如本文开头引用的任振英先生的诗中所写:“故土繁花似锦,来年诗画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