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讨论如下: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则黑,近墨则黑。”这句话强调的是生活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绝对。环境确实对人的成长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因为环境只是外因,外因只会通过内因起作用。同时,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来选择环境。

同样的环境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所以我认为:亲朱的不一定红,亲黑的不一定黑。

亲朱者未必红。这似乎是一个很奇怪的话题。人们常说“向好人学习”,意思是如果你长期和好人好事呆在一起,你就能提高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俗话说,再好的草也会有瘦的马,和朱亲近的人会不会红,完全取决于个人心中存在什么价值观。

战争期间,一些地下工作者,会有一些汉奸忍受不了敌人的折磨,为了苟且偷生而背叛组织。比如《红岩》里的甫志高,曾经是地下党的联络员。一旦被捕,他无法抵挡敌人的威胁和利诱而投敌,导致江杰等人被捕。

这种人充其量只是个机会主义者。他心里没有信仰,只有个人得失。无论什么样的环境对他不利,他都会像《农夫与蛇》寓言里的毒蛇一样,关键时刻会咬周围的人。

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也是比比皆是。如行贿的官员,知法犯法的法官,如果内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再好的环境也改变不了他。所以说“近朱者不可赤。”

同理,近墨者不一定黑。晋代的陶渊明,官场的龌龊并没有抹黑他崇高的气节,反而坚定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心。

因为不想见杜佑,我干脆把丝带解开,回到了乡下。陶渊明虽身处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清高之心凝聚成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在那个灰暗的年代成为一朵奇葩,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

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些深入敌营的地下工作者,在黑暗危险的环境中,改变不了为人民、为革命献身的坚定信念,即使严刑拷打也无法使他们屈服,比如红岩里的江姐、许云峰、程刚。他们“近墨”而不黑,始终保持着《党员制造》的节操,至今仍是世人称道的典范。

这说明环境不是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只是外因。同样的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成长方向。真正决定人成长方向的,是内心的信念和追求。综上,我认为“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

改变不了环境,就要努力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俗话说“适者生存”,作为学生,各种环境都会给我们带来影响。如果有些学生成绩不及格,他们会抱怨。一味强调客观环境的影响,什么老师没教好,家长不关心自己等等。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湖南00后大学生邹庆带着残疾母亲上大学,贵州小伙刘带着生病的母亲上学。他们很不幸,但他们都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用信念支撑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他们是家里的一片晴空。

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不要做环境的奴隶,做环境的主人,这样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