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学毕业论文

专业医学毕业论文

以培养基层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专科医学毕业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专科医学毕业论文:基础专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1.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根据国家对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岗位要求,我校三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够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能够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预防工作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确定为:毕业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应达到临床助理医师的基本要求。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人文社会科学;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预防保健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以及急危重症的初步处置能力;具有初步的保健指导和健康教育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人际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第二,按需构建课程体系

以培养基层实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结构的要求,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的特点,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一)课程体系的建立

课程重点为社区和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同时,考虑到全国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删,重组为五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英语、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课的模块主要有正常人体结构与正常人体功能、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生命过程、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基本变化规律。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包括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流行病学、皮肤性病学、预防医学、临床综合技能训练等。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能进行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急诊医学、全科医学概论、五官科学、中医概论、常用护理技术、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医学知识,掌握急重症的治疗技术和常见护理技术,正确处理医疗卫生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以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涉及面广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块为实习,使学生积累基本的临床实践经验,培养临床诊断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调整课程结构比例

在总课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原则是减少职业基础课程,根据有关要求开设足够的通识教育课程,提高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的比重。课程结构比例调整如下:通识教育课程占26.54%;职业基础课占20.96%;职业能力课程和能力拓展课程占52.50%。

(三)改革实践课程体系

1.对学校的实验和实践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删除了旧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减少了演示和验证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调整后,理论与实践比例由原计划的1: 0.42提高到1: 0.51。

2.突出临床技能培养,学校建立了多个临床技能实训室,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细化培养方案,并与执业助理医师国家考试大纲相衔接。以技能考试为指挥棒,以实践考试为独立科目,让学生系统、独立地操作临床基本技能。

3.临床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进行,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院内临床教师边教边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4.第三学年安排临床实习进行实习教学。除在医院实习外,所有学生分批轮换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学生熟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

(四)新课程体系的特点

1.新的课程体系突出面向基层岗位的特色职业教育,开设面向基层岗位的医学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实践,亲身感受工作岗位的任务,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2.新的课程体系符合《执业助理医师国家考试大纲》,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新课程体系已在我校2013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一年多,初见成效。对2013级的7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职业基础课的满意率为98%。实践教学满意率达到97%。通过对专业教师、医院专家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调查,认为新课程体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