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软饮料添加剂的论文

苏丹红事件后,油炸薯条可能致癌,软饮料中是否存在苯,政府官员和专家总是被推到前台,要么解释,要么检查。然而,这样的答案将不再让人民满意,极端分子甚至会质疑政府监管的公信力。

我们能等等吗?

面对现状,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方友宗教授昨日坦言:“食品安全的监管模式已经跟不上监测技术的进步和食品行业的发展。”他认为,虽然“软饮料事件”存在翻译错误和媒体误读,但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预警信息发布和事前调研的缺位。

软饮料中,苯甲酸钠和维生素C在常温下相互作用会产生苯吗?这个问题是事件的核心,但目前为止似乎所有专家都在等待英国食品标准局的结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其实只要把苯甲酸钠和Vc放在同一个试管里,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然后检测是否含有苯就可以了。那么,为什么这个听起来简单的过程没有人去做呢?专家回答:“到底要哪个部门来做才可信?结果应该由谁来公布和执行?”这些问题没人回答,我们就等着吧?

添加剂混合是禁忌。

在现有的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体系中,目前我国仅对单一添加剂的品种、适用范围和最大用量有规定,对复合添加剂的配伍性没有规定。市面上的话梅配料表里既有甜蜜素,也有糖精钠;山楂片的配料表上还有山梨酸钾和柠檬酸...几乎每种食物都有至少两种食品添加剂。"添加剂的混合既可以相互抵制,又可以协同工作."方友宗说,化学元素之间的奇妙反应,可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标注警示标志,但这一条往往被忽视。比如面粉中常用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强氧化剂的情况下,可能被还原成甲醛;强氧化剂很常见,维生素C就是其中之一。第十三条《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规定》也对范围和用量进行了限定。科学家发现了添加剂之间的一些不相容性,但这些目前还没有写入法律法规。

政府和企业要各司其职。

现有的食品添加剂管理相对滞后。大学、监管部门、检测机构、企业的实验室不缺专业人才,但没有法律法规,没有部门来整合。

专家的呼吁似乎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据了解,尚在起草阶段的新《食品卫生法》中提到成立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结构和职能将与国际接轨,负责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

专家还认为,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有义务对混合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