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危害

标题“白色污染”是人们对用难降解塑料废弃物污染环境的形象称谓。是指由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种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作为固体废弃物丢弃,因随意乱扔而难以降解,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者少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买东西的时候最好自带工具,减少它的使用。

聚乙烯:

聚乙烯是一种热塑性树脂,由乙烯加成聚合而成。根据不同的聚合条件,可以得到相对分子量从几千万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一种略带白色的颗粒或粉末,半透明,无毒、无味,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腐蚀。商业上,聚乙烯分为低密度、中密度和高密度。一般采用不含塑化剂的低密度(0.92g/cm3-0.93g/cm3)包装。

聚丙烯:

相对分子量在80000-200000之间。聚丙烯的主链有一个甲基侧链。如果所有的甲基都分布在一侧,则称为等规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规律地分布在主链两侧,则称为间规聚丙烯;如果甲基随机分布在主链上,则称为无规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体,无味无毒,密度为(0.90g/cm3-0.91g/cm3),比聚乙烯的机械强度高,耐热性更好。三种聚丙烯中,等规聚丙烯产量最大。以三氯化钛-二乙基氯化铝为催化剂,丙烯在加氢汽油中聚合得到等规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的相对分子量为50,000-65,438+20万,是一种热塑性树脂。无定型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密度为(1.35g/cm3-1.45g/cm3),化学稳定性好。溶于环乙基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剂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万。无色无味透明树脂,透光性好。表面有光泽,易燃,密度为(1.05g/cm3-1.07g/cm3),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耐腐蚀性和电绝缘性。

生产方法: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这里介绍本体聚合。向苯乙烯单体中加入引发剂和少量添加剂,然后在预聚合釜中进行低温聚合,制得预聚物,然后将预聚物转移到聚合塔中进行高温加热,并分阶段保持一定的温度。反应后,熔融的聚苯乙烯被挤压成条,在水中冷却和硬化,然后切丁和包装。

这些是“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作用。

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现状

首先,太多的土地被侵占。塑料垃圾在自然界也停留时间较长,一般达到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灰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源。江海上漂浮的塑料瓶、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悬挂的塑料袋、面包纸,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白色垃圾,会伤害身体健康,甚至会因为消化道消化不了而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的,在自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明火或自燃容易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害虫的巢穴,可以为老鼠、鸟类和蚊蝇提供食物、住所和繁殖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往往是传染病的源头。

第六,废塑料包装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造成长期、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弃塑料包装材料混入土壤会影响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作物减产;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重量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等优点,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上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包装材料。塑料包装材料从1990到1995年均增长率为8.9%。

中国是世界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我国塑料消费总量约为110万吨,其中包装塑料达到2110万吨。大部分包装塑料以废膜、塑料袋和发泡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塑料包装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上,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由于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3%为废塑料包装,年总量约654.38+0.4万吨;上海生活垃圾中7%为废塑料包装,年总量约654.38+0.9万吨。在天津,每年的废塑料包装也超过654.38+万吨。北京每年约有23亿个塑料袋、2.2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675万平方米废弃农膜被丢弃在环境中。人们戏称之为“郊区白。”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朝着便捷、卫生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开始频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方便、低成本的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往往在使用后被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一个很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薄膜、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简称塑料包装)造成的环境污染。因为废塑料包装材料大多是白色的,所以被称为“白色污染”。中国是世界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从65438年到0995年,我国塑料消费总量约为11万吨,其中包装塑料211万吨。大部分用于包装的塑料以废膜、塑料袋、发泡塑料餐具的形式被随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3%为废塑料包装,年产量约为654.38+0.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塑料包装,年产量约为654.38+0.9万吨。废弃的废弃包装塑料在环境中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和自然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由于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入土壤中,影响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作物减产;塑化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与城市垃圾一起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治理的费用约为1850万元。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的源头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散落在城市、旅游区、水体、道路上的废塑料包装,给人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和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从而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险”。废塑料包装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产生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弃塑料包装材料混入土壤会影响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作物减产;二是陆地或水中的废弃塑料包装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此类案例常见于动物园、牧区、海洋);再次,混有生活垃圾的废塑料包装处理难度大:填埋会长期占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合堆肥,分类后的废塑料也因为无法保证质量而难以回收。

目前,人们对“视觉污染”问题反映强烈,但大多数人对废塑料包装长期、深层次的“潜在危害”仍缺乏认识。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防治

国外“白色污染”的防治

早在1985年,美国塑料包装的平均消耗量就达到了23.4 kg,日本为20.1 kg,欧洲为15 kg。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塑料包装材料人均消费量更多(我国塑料包装材料及其他塑料制品人均消费量为13.5438+02kg)。从消费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其实不然。原因如下:一是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市容管理严格,很少有人随便乱扔废弃塑料包装材料,基本杜绝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高。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处理废塑料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20世纪90年代后,他们转向回收利用。

现在已经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分类回收体系,大部分废弃塑料包装材料得到回收,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他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基本消除了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明确规定了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技术研究、体系建设、运行和发展规划。加州、缅因州、纽约等10州相继出台了包装用品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支持节能再生资源法》、《回收包装容器法》中作了专门规定,以促进厂商简化包装,明确厂商、销售商、消费者的回收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和消费包装商品,谁就有义务避免产生、回收和处理废物。德国的包装法规将废弃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和处置义务与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权利联系起来,将回收、利用和处置义务分解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细微环节,因此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中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采取行政和技术措施来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首先是加强管理。比如社会关注的铁路两侧“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得到明显改善。从1994下半年开始,铁路部门对沿线区段进行分段。部分旅客列车使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扔垃圾。不像以前,乘务员直接把垃圾扫出窗外,而是在车站卸下垃圾袋集中处理。现在使用袋装垃圾的火车越来越多,随意往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禁止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杭州是中国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城市。杭州9月5日1995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料快餐盒的通告》,连续三天刊登在《杭州日报》上。管理部门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摊贩仍在销售发泡塑料餐具。近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泡沫塑料制成的不可降解一次性餐具。违者可罚款500 ~ 5000元。该《规定》将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禁止当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是,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纯的取缔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所有发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耐火泡沫塑料制品。然而,替代品在价格和质量上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只靠行政命令来操作是非常困难的。

强制回收。干净的废塑料包装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用于造粒、炼油、制漆、建材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还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负荷,节约土地,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方法。但是回收应该是在废塑料包装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包装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很低。由于分类后的废塑料制品太脏,很难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证。北京市环保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 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市工商局联合发布《废弃塑料餐盒回收处理通告》,要求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料餐具(含托盘、碗、杯)的单位或个人负责回收废弃餐具或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处理。通知还规定,1998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为50%,2000年为60%。通知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请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计划和具体保障措施。这是北京解决“白色污染”的突破口。取得实效后,逐步增加强制回收的废塑料产品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项目的可行性调查报告,提出了一套防治方案,决心通过循环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方案、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展纲要,筹备天津白色污染防治行业协会。

技术方面,一是用纸代替塑料。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木材,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丰富;其次,造纸过程会带来水污染。此外,纸制品在性能和成本上都无法与塑料制品竞争。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秆、秸秆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仍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变性淀粉或其他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添加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使塑料包装制品的稳定性下降,在自然环境中更容易降解。目前,北京有19家单位开发或生产可降解塑料。测试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暴露于一般环境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并逐渐碎裂。如果将这些碎片埋在垃圾或土壤中,降解效果并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缺点:一是消耗食物多;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第三,由于技术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并不能完全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第四,可降解塑料因为含有特殊的添加剂,很难回收。

三是从法律上作出规定。根据相关法律,从2008年6月1日起,在超市购物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人们必须另行付费。这是希望人们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中国治理“白色污染”面临的问题

中国“白色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国家特别规定。

“白色污染”的防治不能只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而应采取强制措施约束市民和餐饮、交通行业工人的行为。比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身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弃塑料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处罚随意丢弃、堆放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行为。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国家法律法规。

2.缺乏相关的经济政策。

为了调动废旧塑料包装材料回收、加工和利用企业的积极性,有必要给予这些企业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不足以使废塑料包装回收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应要求垃圾产生者自行回收,不能自行回收的企业或个人支付回收费用,以补偿回收者。这种做法在国外相当普遍,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经济政策。

3,管理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善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等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塑料包装材料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任由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有工作人员将收集的废弃物丢弃到窗口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商场、餐厅、公园等繁华区域的垃圾桶密度太低,没有分类垃圾桶。虽然市容环卫部门有禁止乱扔垃圾的规定,但执法检查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普遍存在。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尚未提上日程。有的地方提倡用纸代替塑料或使用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方提倡回收利用解决问题,管理思路仍不统一。

5.人们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虽然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随意丢弃废弃物、倾倒、乱扔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体对“白色污染”的报道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使用可降解塑料等方面,缺乏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和教育。塑料包装的生产者、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和处置废弃塑料包装的外在压力。

[编辑本段]白色污染对策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白色污染”防治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加强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产品替代为辅助手段”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明显改善市容景观。这主要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加强管理,督促企业和个人妥善收集和处置自身废弃塑料包装材料。防止“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塑料包装对生态环境的长期、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的法律和经济政策,对废塑料包装进行综合回收;为了预防和控制“白色污染”,我们还应该加强研究和开发实用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为加快我国“白色污染”的防治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管理。按照“宣传教育为导向,加强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产品替代为辅助手段”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公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针对产生大量废塑料包装材料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餐饮、饭店、零售等。),要加强管理,改变无人看管、无序堆放、随意废弃的现象;第三,采取强制措施,从废弃塑料包装材料(如一次性发泡餐盒)的回收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第四,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努力减少废塑料包装的数量。

3、尽快制定和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废旧塑料包装材料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当对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的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生产,鼓励提高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行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推进废弃塑料包装材料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美丽的环境。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逐渐增加,我们的家园被垃圾包围。

近年来,由于大量废弃包装塑料薄膜、塑料袋和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被急剧使用和随意丢弃,大中城市普遍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与汽车尾气、含磷洗涤剂一起被列为今年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重点。

塑料是一种很难处理的生活垃圾。当它混入土壤中时,会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作物减产。填埋它,占用土地,降解几百年。大量散落的塑料也容易造成动物误杀。北京南苑的麋鹿因为吃了附近垃圾场飞来的塑料袋而死亡。塑料容易结块成束,甚至会堵塞水流,导致水利设施和城市设施失灵,导致灾难发生。

中国发泡餐具的生产和使用量巨大,食品包装和购物用塑料袋的使用量也很惊人。据粗略估计,本世纪中国约有800万吨白色垃圾。塑料制品是所有生活垃圾中最难处理的部分之一,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一般来说,垃圾处理可以采用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等方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然而,中国的情况并不乐观,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远远不是一个有序的系统。以北京为例,垃圾收集还没有完成袋装化,更不用说分类收集了。

虽然焚烧可以破坏塑料袋,但建一个垃圾焚烧厂是同等规模填埋场投资的20倍。至于人工降解生产有机油的方法,需要高纯度的塑料制品,大规模处理不现实。因此,卫生填埋已成为目前收集塑料的主要方式。北京已建成阿苏卫、北神树、安定三个垃圾卫生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底部铺设厚厚的不透水层,随着垃圾的堆积,不断被土壤覆盖,然后再生植被,保证垃圾处于封闭空间,不会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周围空气。但以安定垃圾填埋场为例,一块300亩的土地,只够北京一个宣武区使用14年。

不久前,一些商场回应抵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做法。他们尝试销售可降解垃圾袋,但是买家很少,因为这种垃圾袋的价格在1元以上,不能承受很大的重量。万客隆提倡使用布袋,效果并不理想。

标本兼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专家认为,一方面要对现有垃圾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另一方面要用可降解、易降解的产品替代塑料。1998 165438+10月,一款由稻草制成的一次性餐具第一次被摆上了北京百盛购物中心的快餐餐桌。这种餐具不仅安全卫生,而且一次放入地下可以当肥料,放入水中可以当鱼饲料。它会被遗弃在路边,过几天就会随风而逝。在6月5438+0998+2月13日的“绿色一次性餐具交流会”上,超过100家企业展示了他们由稻壳、纸浆、淀粉制成的餐具。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快餐盒由北京一轻研究所30多名研究人员研究了近3年,并于近日通过测试。测试证实,饭盒使用后暴露在大自然中,在40天内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种饭盒以淀粉(玉米、木薯淀粉)为原料,加入一年生植物纤维粉和生物防水胶,注入模具加热发泡而成。各种新型替代产品处于起步阶段,但还没有达到量产推广的水平。

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比较落后,这其实是阻碍白色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理白色垃圾的第一步是垃圾分装,这是在大多数人的自觉环保意识建立起来之后才有望实现的。所以治理白色污染最重要的是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因为白色垃圾在自然界自然降解需要一百多年的时间,解决它的污染问题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百年难题。

白色污染的防治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和超薄塑料袋。因为一次性塑料餐具很难降解,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质餐具,因为纤维素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然而,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质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是不明智的。首先,纸质餐具也会带来视觉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几十天甚至几个月都不会完全降解。其次,造纸和餐具时,除了草浆和米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如果全面推广,必然会导致大量木材的消耗和乱砍滥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2%,世界排名为112。第三,制浆一直是水、能源和污水的消耗大户。制浆过程需要大量的水,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第88位,已被列入世界12缺水国家名单。如果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污染;纸质餐具成型后需要立即烘干,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造成酸雨。所以从环保或者节约资源的角度来说,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纸质餐具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最大的资源浪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来购买食物或盛放食物。我们可以使用菜篮子或厚塑料袋,避免一次性使用,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事实上,与其他材料相比,塑料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塑料可以很容易地回收利用。塑料回收,分类,清洗,然后加热熔化,可以重新制成产品。从成分上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都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但分子量较小。因此,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将这些种类的塑料加热到高温,使其裂解,并分馏裂解产物,就可以得到汽油和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即要求减少、再利用和回收废塑料。目前,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由于重视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发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与普通塑料具有相同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被丢弃后,其化学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使聚合物分解成分子量更小的分子,最终被自然环境同化。可降解塑料有三种: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但是现在很多可降解塑料不是100%降解,只是变成了塑料碎片。据报道,中国陕西省杨凌区已成功开发出100%可降解塑料。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塑料通过专用设备粉碎到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然后将两者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塑料薄膜已经在田间试验了四到五年。结果表明,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和CO2,塑料成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颗粒,在17个月内也完全降解为H2O和CO2。现在这种塑料已经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可降解塑料在国际上还远未得到广泛应用。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和使用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