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区管理中,如何做好限流分流工作?
一、景区流量限制的发展过程
(1)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游客被限制在我国特定的景区。
△2003年西藏布达拉宫率先限流,每天接待850人,2008年每天2300人,2065年每天4000人,438+05;
△2005年,敦煌莫高窟限日接待2000人。2065,438+03和2065,438+04年接收人数上限分别调整为5800人和6000人。
(2)基于旅游法和游客安全的考虑,目前很多地方都实行了限制。
△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并实施游客流量控制方案。”
△2065438+2005年7月中旬,国家旅游局首次公布了全国31省市5A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
△2015国庆假期,北京故宫、四川九寨沟等16个著名景区首次按照最大承载量标准实施科学限流。这些景区通过限流措施顺利度过了重大节假日的旅游高峰,其接待服务赢得了游客的好评。
二、景区游客限流重点工作
①充分认识限流的积极意义,景区科学管理应避免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景区限流的实施,必然会在短期内或特定节点影响景区的收入。但综合来看,福瑞泰景区管理层认为限流是景区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可以提升观光体验,促进景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首先,目前景区限流有效保护了景区的各类旅游资源和设施,有利于景区的合理经营和管理。同时也要看到,超过景区承载能力的客流量,不仅会大大增加景区的管理成本,还会对景区资源造成额外的损失,甚至不可控制的意外破坏。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一旦遭到破坏,后果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其次,景区交通超载会增加旅游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旅游事故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必然的。一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恐怕不是超载游客的利益所能补偿的。再次,景区限流为景区游客提供了舒适愉悦的游览体验,提升了游客满意度,增加了景区的品牌美誉度。这种靠广告营销效果达不到的口碑,在给景区带来持续客流的同时,也必然会给景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②选择畅通的渠道发布信息公告,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限流方案必须更加透明,通过官方公告、客户端、电子信息屏、短信、互联网、纸媒、微信、微博等方式及时发布限流通知,确保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对出行计划进行调整。
③实行预约制,完善各项设施,充分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合理调控客流。
预约服务在国内很多领域都有实现,比如医疗领域,交通领域。旅游领域,2014,西藏布达拉宫实行网上购票;2065438+2004年9月,经营了35年的莫高窟售票处停止售票,严格执行预约制。每天最高参观人数控制在6000人。2065438+2005年9月20日起,北京故宫试行对符合条件的合法旅行社和个人旅客进行网上预售门票。每天网络预售票总量限制在4万张,预售票当天有效。
预售制的实施对景区在线支付平台的建设是一个考验,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多种平台支付方式也需要在门票预售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④限时流量与分路段限时流量相结合。
以西藏布达拉宫景区为例。网上订票仅限下午,充分体现了限时流量。游客购票后,电脑会自动分配一个参观时段。在此期间,游客可凭身份证通过大门,无需换票。如果他们错过了这个时间段,门票将自动失效。分担单位时间的客流,避免客流集中,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实践中,一些景区为了控制人流量,只能根据景区瞬时游客数量采取减缓售票速度的措施,比如将售票窗口由十个改为六七个,根据游客离开景区的情况增加售票窗口。
在国外一些景区,售票排队时间很短,但进入景区却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景区游客数量不变,随着很多游客出去,又会进去。这种方法在国内使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游客的不理解。
无论是限流景区还是非限流景区,景区相关设施都可能存在瓶颈,需要管理人员保证游客总数不超过景区瞬时最大接待能力。最常用的措施是单向通行、九曲栏杆等。
⑤运用价格杠杆,进行合理调整。
大部分景区有淡季价格,少数景区有错时价格。一些景点推出了下午4点后入场的优惠票价。对于一些景点,还可以提供提前入园的优惠门票。比如大部分游客在九点前入园,你可以在九点前定好价格,这样可以分流一部分游客。
⑥完善旅游预报系统。
在“旅游+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的支撑非常重要。一些接待量较大的旅游景区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工作机制,依靠大数据预测游客行为,及时了解未来旅游趋势。确保旅游高峰到来时启动最大承载量预警机制,发布相应信息,保障景区游览秩序和游客安全。
第三,景区旅游高峰分流
有些景区一年中很少有几天达到最大承载量,没必要实行限流。但在节假日、暑假等旅游高峰期,为了提升游客体验,保障旅游秩序和游客安全,需要进行适当的分流工作。
很多景点都有多个入口,比如北京故宫、安徽黄山、贵州龙宫、重庆黑山谷等。,游客习惯上集中在一个入口。因此,在旅游高峰期,应该通过交通疏导等措施将游客分流到另一个入口。
但入口只有一个,尤其是在公交中转的景点,比如九寨沟、云台山、武当山,要通过公交站点调整游客的顺序。当然,这些止损点的选择是基于多年的运营经验和科研模式。
在很多景点中,总有一两个景点是游客必须要去的,需要在分流中充分考虑。比如故宫的三大殿,九寨沟的诺日朗瀑布,黄山的迎客松等等。,景区分流要充分依托智慧旅游“互联网+”的科技手段。
“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回家一无所知”的传统观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这是游客成熟的表现,也是旅游业升级的动力。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也决定了景区的传统管理方式必须改进,通过限流、分流游客来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