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如何提高应急网络的舆论引导能力

积极及时客观报道突发事件真相,赢得舆论引导主动权。

近年来我们遇到的大量事件表明,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在政府和宣传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可能会遏制谣言传播的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宁,在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将非理性的舆论压力缓解在萌芽状态。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短信等渠道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重大事件发生时,消息会不胫而走,短时间内对公众心理产生强烈冲击。通过多睿客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的舆情监管平台,可以帮助主流媒体在履行相关审核程序后,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率先进行舆论引导,从而树立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的信任。

2.报网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的合力。

以前电视比报纸快,现在互联网比电视快,将来手机会比互联网快。传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论引导的效果。面对舆论传播的这种新形势,作为平面媒体的党报应该如何在竞争与竞合中发挥传统优势,同时借助其他媒体的速度优势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实践表明,报网融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只有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加活跃。

前不久,某大型商场为了举办店庆促销活动,贴出通知:开业当天排队进店的前100名顾客,每人将获得一定金额的免费购物券。第二天早上,有几千人在店门口排队,还有一些是一大早就来的。购物券发出后,没收到的人不满,冲上前去。现场一片混乱,店门玻璃被砸碎。由于这一突发事件发生在市中心,通过手机和网络迅速传播,质疑“商场在商业炒作,吹泡泡”“购物券早就发放到关系户”等等,一时间谣言四起,引发了网络和现实的双重关注。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媒体第一时间迅速通过网络版告诉网友最新信息,既报道了商场发放购物券的活动是公平的,也指出现场管理和秩序维护做得不够,被低估了。面对网络上对这种促销方式的质疑,我们也主动设立议程,在某网络论坛上发起了主题为“商场如何促销让利顾客”的网络讨论,力求媒体舆论与民间舆论最大程度的重合,借助民众的需求和关注点,对事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深入探讨,整合网友评论, 试图发掘这一事件中值得人们进行有意义的深入思考和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的内容。

事实证明,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最需要的是媒体准确及时的传播,以及态度明确、立场鲜明、导向明确的评论。目前我们大部分地方党报同时都有网站。要抓住第一时间发出第一声,可以先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尽可能吸引受众对这个媒体的关注。通过报纸与网络的联动,将网络上发布的新闻与报纸的进一步报道融为一体,使报道更深入地走进受众,扩大党报的舆论影响力。

3.坚持以人为本,以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为准则,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和社会责任。

突发事件在国际上被称为“危机事件”,一般是由地震、矿难、空难、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或价值观、利益冲突引起的,具有很强的“眼球吸引力”。它的震撼性、负面性和未来的不可预测性,直接影响着观众的阅读预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与和谐。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党报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搞西方新闻教科书中“坏消息就是好消息”的那一套。而是必须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上,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精心部署和引导。其中,要以减少事件对公众的有害影响为第一准则,以提振信心、凝聚人心、扶正祛邪、维护稳定为己任。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党和政府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和负面影响。地方党报必须毫不犹豫地站在党和政府一边,充分承担起主流媒体的政治和社会责任。

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人在最初阶段有疑惑、紧张、不安是很正常的。引导这种情绪,重点是做好举报人。同一场灾难中人的表达和想法会对他人产生无形的影响。在2008年初的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中,金华日报和晚报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灾情报道方式。他们不仅及时报道灾情,提供各种相关信息,而且注重捕捉以人为本的新闻,关注人们的命运和情绪,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报道更有灵魂和厚度,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这是媒体对灾情关注度的调整,是对报道内容新闻价值的重新定位,是主流媒体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方面的新探索。返乡农民工、解放军、社区志愿者、电力工人、执勤交警的故事...都是通过记者的笔来讲述的。他们奋力抗灾的精神感动了读者,他们信任党和政府的态度感染了读者,他们冷静乐观的心情也让读者有所感悟,减少了人们的焦虑,从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周密部署,积极主动,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主流媒体能否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到位、主动出击,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和现代传播理念,借助各方优势和资源,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报道、评论和互动,关系到能否掌握话语权。因此,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的排头兵,必须周密部署应对突发事件,主动出击,对突发事件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关注焦点”的高度,主动抢占舆论制高点,善用传播规律,把正面宣传与抚慰公众情绪结合起来,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重大事件面前,舆论引导必须顺风顺水,全力提速。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和路径。作为党报,不仅要第一时间出击,现场采访,还要认真分析研究,精心组织策划,提高预见性,增强预判,挖掘其内在的新闻价值。

2007年6月底11,浙江金华的解放军某副连机要参谋孟祥斌,从10米高的桥上跳入乌江,勇敢救下跳河女青年,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人触摸了一座城市。数万金华市民自发来到江边悼念孟祥斌。金华日报马上判断,这个突发事件不是普通的社会新闻,而是一系列可以做大做强的典型报道。从发表的第二天到之后的一个多月,金华日报及下属报社经过精心部署和跟踪,共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在这一系列报道中,记者始终坚持到现场近距离观察,如实记录,真实呈现;发挥文字优势和形象魅力,高举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大旗,追求新闻与舆论的高度重合;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多媒体组成大合唱,达到先进典型报道最大最好的社会效果。金华日报的这一系列报道获得了专家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一等奖5项。

5.加强突发事件动态引导,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会非常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同时密切关注事件的调查过程、善后和处理结果。因此,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核心问题和次要问题的分级动态引导,根据各阶段舆论发展趋势,针对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好这一点,我们主流媒体必须做到三点。首先是直面热点。如果主流媒体绕开社会热点,就相当于把舆论场的控制权交给了网络谣言。因此,我们的主流媒体必须聚焦突发事件的社会热点和网民关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释放人们的诉求,媒体自身的信息和观点才能具有社会价值。通过对热点问题的深入调查和采访,促进民主问题的解决,是帮助党委政府树立良好形象。即使在平时,主流媒体也必须密切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事件和言论,主动出击,还原事实,解读热点,以正视听。直面热点,也是树立党报可信可亲形象的前提。其次,解剖上的困难。事实上,政府工作的问题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突发事件很难及时公布真相。针对不实谣言,媒体应及时会同权威部门进行调查,澄清事实,遏制谣言传播。杭州“5.7”摩托车飙车事件中,有关于肇事者家庭背景的传言。各地党报通过调查采访,挑选得力记者,破除肇事者有多突出的谣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改善了事故处理的舆论环境。三是表明自己的观点。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我们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和梳理信息,及时做出评论,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这种讲道理、讲道理的评论方式,是党报在处理和引导突发事件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