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论文急需高分。
早期制糖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早期以麦芽糖和蔗糖为主,麦芽糖的作用更大。
用谷物酿酒和制糖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中国西周的《诗经》里有一句诗叫“好地方,堇菜盛开”,意思是周的土地非常肥沃,连堇菜、菊苣都像菊苣一样香甜。说明焦糖早在西周就有了。麦芽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糖。麦芽糖属于淀粉糖,所以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悠久。
麦芽糖是以大米(淀粉)和麦芽为原料,经糖化、煮沸制成的一种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广为食用。从西周到汉代的史书都记载了焦糖的食用和制作。其中,北魏写的《齐·姚敏书》(第八十九篇《桓)记述最详细。书中描述了制作麦芽糖的方法、步骤和要点,后人将长期使用。时至今日,这种淀粉糖甜味剂仍有生产,并有很好的市场,在制糖工业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但制糖通常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的制糖。
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 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甘蔗糖 甘蔗甘蔗甘蔗甘蔗甘蔗甘蔗甘蔗甘蔗这两个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甘蔗种植国家,也是甘蔗制糖的两个发源地。 在世界蔗糖生产的早期历史中,中国和印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最早有记载的甘蔗种植是在东周时期。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就有甘蔗初加工的记载。屈原《楚辞·招魂》中有这样一句诗:“甲鱼胜羊羔,多有浆。”这里的“浙”是甘蔗,“浙浆”是从甘蔗中获得的汁液。说明战国时期,楚国已经可以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了。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兀术·孙良传》中有“黄门披银,汉藏官取交州献甘蔗瓶……”的描述。胶州,即现在的两广地区,与上述楚国同处中国南方,是最早用甘蔗制糖的地区。甘蔗糖浆是一种液体糖,有粘性。甘蔗汁经过浓缩,加工成高浓度(粘稠状),便于储存和食用。这里的加工技术已经大大提高了。
东汉张衡写的《七辩》中,有一句“沙与蜜”。这里的“沙浆”一词,是指调制出来的糖有微小的晶体,可以看作是砂糖的雏形。
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录》中写道:“蔗出河东胜,庐陵亦有好人。一种广州好几年了,大如竹,汁为沙糖,对人很有好处。”这里描述的甘蔗种植面积更广,甘蔗种植技术有所提高,产糖。这种糖将甘蔗汁浓缩,直到它自然结晶,并与蜂蜜一起变成糖。相比以前甘蔗的加工工艺,高了一个台阶。
手工业制糖阶段,战国时期从甘蔗中获取蔗髓,甘蔗种植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也逐渐完善。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唐宋时期形成了大规模的作坊式制糖工业。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煮糖的方法。欧阳修和宋祁写的《新唐书》里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我遣使至帝,献波洛树、白杨。太宗遣使取煮糖之法,即令扬州所有甘蔗,柞如其药,色、味皆远于西域。”说明在中印频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也有制糖技术的经验交流。
唐宋时期手工业制糖工业形成以来,制糖技术逐渐发展,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相继出现。用土法制作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理论著作。
公元674年,中国发明了滴水漏借白糖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使用了一套漏斗形的陶器,以及陶罐和其他小工具。甘蔗汁煮到一定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从上面倒黄泥。借助黄泥的吸附和脱色作用,得到白糖。白糖的出现,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生土长的制糖方法在中国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
唐朝时期(766 ~ 779),四川遂宁用甘蔗制作冰糖。冰糖的生产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
唐宋时期制糖手工业繁荣,生产的糖的品种和质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糖制品不仅销往中国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遍及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全国多个地区。宋元时期,福建、广东大量移民台湾省,同时也带来了种植甘蔗制糖的技术。由于台湾省气候适宜种植甘蔗,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蔗糖生产基地之一。
8世纪中叶,中国的制糖技术传到了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岛,成为岛上制糖工业的起源地。15 ~ 16世纪期间,中国的侨民还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了制糖法。
当中国的甘蔗技术传播到国外时,世界上另一个甘蔗发源地印度也将甘蔗技术传播到其他国家。7世纪,阿拉伯人将甘蔗种植技术从印度传入西班牙和意大利。此后,在地中海沿岸种植甘蔗,随后甘蔗的种植技术被传入北美的一些国家。15年底,哥伦布将甘蔗技术引入西印度群岛,并很快传播到古巴和波多黎各。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甘蔗技术首先传播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国。很快,甘蔗业在南北美洲发展起来。
在长期的制糖实践中,逐渐总结出许多制糖方法。北宋时期,王拙从1130撰写了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 * *共分七篇,内容丰富,分别叙述了我国制糖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设备(包括压榨和熬煮设备)、工艺流程、糖霜口感、用途以及制糖工业经济。第一期1637,明代宋写的《天工开物》卷六(《甘艾》),记述了种植甘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这本书更系统、更详细。这些方法一直被中国人使用到20世纪。书中描述的方法(压榨法)类似于现代甘蔗多次压榨的原理。在甘蔗汁的澄清中,该书首次总结了石灰澄清工艺,其原理至今仍在现代制糖工业中使用。《感艾》中总结的系统的手工制糖工艺,如榨汁、石灰澄清、浓缩煮糖等,成为现代机械化制糖的技术基础。
从18年底到19年初,甜菜的成功极大地促进了制糖工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工业的机械化。
甜菜制糖工业的兴起很长一段时间,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甘蔗只能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不能种植甘蔗制糖。18世纪末,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给制糖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突破。
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根中含有糖分,但被忽略了。1786年,马格拉夫学生F.K. A Hald在柏林郊区成功种植甜菜,实现了从甜菜中提取蔗糖,开始了甜菜的选育。哈尔德在1799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布可以用甜菜制糖。1802年,哈尔德在东欧西里西亚附近的库内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甜菜糖厂。同年,俄罗斯也建了一个甜菜厂。1811年,法国又建了一个甜菜厂。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厂,甜菜产业迅速崛起。1810年,俄罗斯共有65438家甜菜厂。1824年,乌克兰开始建立甜菜工厂,从15到20年后,已经发展到67家,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主要产糖区。
欧洲甜菜制糖业的迅速兴起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原因。19世纪初,拿破仑对不列颠岛实施封锁,而英国从海上对欧洲大陆实施经济封锁,阻碍了欧洲的海上运输,蔗糖等一些急需的物资和食物无法从海上运往欧洲大陆。这种状况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甜菜制糖业的快速发展。很快,甜菜技术跨越大西洋,传到美洲,然后传到亚洲和全世界。
机械化制糖业的发展甜菜糖的起源和生产主要在欧洲,19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先进的工业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制糖工业的机械化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现代机械化制糖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产业。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是机械化制糖工业的主要形成时期,许多新的制糖工艺和设备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甜菜制糖工业已经完成了一些基本技术,如渗滤取汁、糖汁加灰、充碳酸清洗、多效蒸发、糖的真空煮沸结晶、蜂蜜离心分离成糖等。
19世纪初,一种良好的吸附剂——骨炭已应用于甜菜糖汁脱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821年,M.de东巴勒将甜菜根切片,用热水浸泡提取糖分,改变了早期甜菜压榨取汁的做法,成为渗出法的先驱。到1830,东巴勒发明了渗出法。但由于缺乏理想的澄清方法,所得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卡尔曼发明了二氧化碳饱和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了突破。1843发明多效蒸发锅,使糖汁得以浓缩。同时,糖膏中的糖粒和糖蜜通过高效离心分蜜工艺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糖。1849年,卢梭发明了碳酸制糖工艺。1849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代替价格昂贵的骨炭,进一步完善了糖汁的净化技术。1859中,Peirier和Posets将碳酸法改进为碳酸氢盐法,显著提高了澄清效果,但糖汁中的沉淀颗粒仍难以去除。在1864中,Denek发明了一种过滤器来分离糖汁的沉淀颗粒。同年,奥地利J. Robert公司制造了间歇式渗水箱组,配合双碳酸净化工艺后得到广泛应用。在20世纪,连续渗滤器被开发出来,逐渐取代了罗伯特渗滤器。至此,一套较为完善的碳酸糖生产工艺已基本成型,成为现代制糖技术的先导。
由于大部分甜菜加工工艺也适用于甘蔗,因此很快被甘蔗制糖工业采用,但甘蔗糖和甜菜糖的澄清工艺有很大差异。在榨汁方面,甘蔗糖厂基本上还是采用压榨取汁的方法。18年底甘蔗制糖采用三辊压榨。
19世纪初,真空结晶(煮糖)罐制造成功。中期已经用蒸汽机带动压榨,用离心式分蜜机。此后,随着制糖技术的逐渐成熟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设备不断出现,制糖工业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阶段。
中国机械化制糖19年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机械化制糖的酝酿和探索期。20世纪30年代,我国出现了机械化制糖的热潮,但机械化制糖的工业体系并未形成,制糖工业仍处于手工业阶段。1949之后,不断发展成为完整的现代糖业体系。
1878年,英国商人怡和在香港成立中国精制糖公司。机器购自英国,精制糖由土糖生产,每天可处理4000吨土糖。1880,怡和在广东汕头尸佼开设分店。此外,英国商人还在香港的太古洋行设立了太古糖炼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日本的商人也来华兴办机械糖厂,制糖技术、工艺和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由于社会动荡、管理不善等原因,这些糖厂没能长期生存下去。
1905年,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甜菜。1908建设日处理能力350吨的甜菜厂(阿城糖厂)。
1915年建成日加工能力350吨的甜菜厂(呼兰糖厂)。
1916年,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建立“南满糖业株式会社”,在沈阳郊区建立日加工甜菜500吨的丰田糖厂,于1917年投产。铁岭糖厂建于1922铁岭,两糖厂均于1926停产。
1920年北京普益公司在山东济南建成普益糖厂,1921投产,1929停产。
20世纪30年代以前,甜菜、甘蔗和精制糖厂;无论外资还是民族资本建立的糖厂,都失败了。我国机械化制糖工业尚未形成,仍处于手工制糖阶段。古老的用甘蔗从奶牛身上拉石头制糖的方法至今仍在流行,当地的糖房、土糖屋、小作坊遍布城乡。糖的产量和质量不如先进国家。我们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的糖。65438年至0929年,食糖进口达到顶峰(7.4亿公斤),价值1.2万两白银,居全国第二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为保护国内糖业的发展,随意限制外国食糖的进口。从1929到1933,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公司和商人急于推销滞销商品和积压设备。中国已经成为他们资本输出的一个大市场。比如美国的檀香山铁厂和捷克的斯柯达工厂,就在这个时候来到广东推销他们积压的制糖设备。广东军阀试图通过建立糖业来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地位,并大力扶持和建立机械化糖业。广东糖业历史悠久,原料(甘蔗)丰富,客观上也有利于糖业的发展。1933年8月至1936,1年6月,在檀香山铁厂和捷克斯柯达厂的承包下,在广东建成了石头、顺德、东关、赵信、惠阳、揭阳六个机械化糖厂。其设计总生产能力为每天7000吨甘蔗和700吨糖。机器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规模空前。广东已成为中国糖业机械化的重要基地。
广东建立机械化糖业的热潮也波及到了其他可以利用甘蔗制糖的省份,随后机械化糖厂纷纷建立。但由于时局动荡,工业基础薄弱,这些新的机械化糖厂未能发展繁荣,许多糖厂被迫倒闭停业。
20世纪以来,台湾省糖业机械化发展迅速。最早的机制糖厂建立于1901,到1945,全省已有42个机械化糖厂。1934 ~ 1943期间,台湾省制糖工业发展迅速,食糖产量剧增,大量出口。1938 ~ 1939制糖期间,机制糖产量达到137万吨。
1949之后,中国大陆糖业持续发展。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产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与甜菜糖的产量比约为4:1。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糖国之一。
中国糖原料和糖生产的发展
[编辑此段落]
1,亩产糖量、面积和产糖量有波动。
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中国食糖播种面积从65438万亩增加到2485.5万亩。其中,甘蔗由654.38+0.623万亩增加到265.438+0.1.35万亩,甜菜由23.9万亩增加到372万亩(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甜菜种植面积一直在缩小,因为近年来甜菜的比较效益逐年下降。在新疆和棉花、西红柿竞争,在东北和粮食,也就是大豆、玉米竞争。2004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很多糖农改种其他作物,甜菜糖厂很难拿到订单,闲置了大量压榨能力。
甘蔗亩产量从65438±0.6吨提高到2003年的4.27吨,甜菜亩产量从0.8吨提高到65438±0.67吨。总的来看,近20年来,食糖的亩产量呈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见图3)。甘蔗亩产最高的是广西,达到4.6吨/亩;甜菜亩产最高的是新疆,由于高糖甜菜品种的快速推广,亩产达到了3.12吨。随着高糖品种推广速度的加快,甘蔗和甜菜的亩产量有望进一步提高。
与糖面积同步波动的是糖和糖产量。全国糖产量从榨季的266,5438+0949/65,438+0950吨增加到2002/2003榨季的654,38+00637吨(其中甘蔗糖产量从24万吨增加到940.6万吨,甜菜糖产量从2万吨增加到654,38+027吨)。如图4所示,中国甘蔗糖产量一路攀升,2003/04年度达到最高水平944万吨。但近年来甜菜糖产量呈下降趋势。目前仅为59万吨,仅占总产量的5.9%,相当于历史最高水平1991的36%。
2.蔗糖生产集中在优势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甘蔗生产的区域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甘蔗生产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广东、海南、福建等甘蔗原产地种植面积近十年来大幅减少。广东和福建的蔗糖产量比10年前分别减少了46%和77%。中国甘蔗产业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最大的糖料基地广西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45%以上;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大主产区产糖960万吨,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96%,其中广西和云南分别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58%和19%。
3.制糖企业发展迅速。
中国的糖业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机制糖厂的数量从3个增加到2000年的539个。2000年,中国糖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国家拨款6543.8+02多亿元,关闭了654.38+050家破产糖业企业。经过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我国糖厂数量由539家减少到359家,食糖产能780万吨,其中甘蔗340家,甜菜19糖厂,分别为695万吨和8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2002/2003榨季,全国共有制糖企业(集团)213家,糖厂315家,其中甜菜制糖企业(集团)39家,糖厂40家。甘蔗制糖生产企业(集团)165家,糖厂266家;9家制糖企业。目前糖产量超过65438+万吨的糖业集团有20个,总产糖量67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67%。
目前,糖业拥有20多万产业从业人员,与制糖相关的农业人口近4000万;构建了包括糖业教学、科研、设计、设备制造、土建安装在内的体系,能够独立开展糖业研发和建设。糖厂的综合利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用制糖副产物蔗渣、废(菜)丝、废蜂蜜制成的产品有:纸、浆板、纤维板、食用、药用和饲料酵母、甜菜颗粒粕、柠檬酸、味精、糖蜜酒精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以糖为原料或辅料的食品有3000多个品种。
糖的化学分类
[编辑此段落]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酮,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糖按碳原子数还可分为丙糖、特糖、戊糖和己糖。最简单的糖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基丙酮)。因为大多数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来表示,所以过去人们认为糖是碳和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叫不太合适,但是用了很久很多人还是叫碳水化合物。
糖还可以根据结构单元的数量分为(1)单糖:不能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2)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其中以二糖最为常见,意义重大。(3)多糖:均质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甲壳素)异质多糖: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糖脂,糖蛋白(蛋白质)。
糖的生物学功能
[编辑此段落]
(1)提供能量。植物淀粉和动物糖原都是能量储存的形式。(2)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的合成提供碳骨架。(3)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4)细胞之间和生物分子之间的识别。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有些细胞在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形成细胞的触角,参与细胞通讯。红细胞表面的ABO血型决定簇含有岩藻糖。
糖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
[编辑此段落]
糖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黄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糖原棉花糖。在这些糖类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可以被人体长期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类都必须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对人体的作用
[编辑此段落]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被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左右由糖提供。此外,糖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功能的重要物质。
下午2点吃糖减少车祸
许多研究人员证实,只要适量摄入,把握吃糖的最佳时间对人体是有益的。比如洗澡,要大量出汗,消耗体力,需要补充水分和热量。吃糖可以预防虚脱;运动的时候需要消耗热能。糖能比其他食物更快地提供热能。在疲劳、饥饿时,糖分能被迅速吸收,改善血糖;头晕恶心时,吃点糖可以升高血糖,稳定情绪,有利于恢复正常;饭后吃一些糖类食物,可以使人在学习和工作时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千余名中小学生的实验表明,在饭后1-2节课中,只有2%的人打瞌睡,而对照组(不吃巧克力)则高达11%。此外,还对数百名司机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当他们按要求在每天下午2点吃巧克力、甜点或甜饮料时,车祸的发生率要低得多。
糖对人体的危害
[编辑此段落]
蔗糖是热量最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龋齿。
吃糖太多影响孩子的成长。
吃糖过多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吃糖过多也会影响钙的代谢。有学者认为,如果糖的消耗量达到食物总消耗量的16-18%,体内的钙代谢就会发生紊乱,体内的钙化就会受到阻碍。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儿童的骨折率有所上升,他们认为过多的糖分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
糖吃多了会让人有饱腹感,食欲差,影响食物摄入,导致各种营养素缺乏。儿童长期高糖饮食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如果孩子吃糖多,不注意口腔卫生,为口腔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为了避免龋齿、近视、软骨病、消化道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家长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甜食。
糖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糖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糖提供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热能总量的60 ~ 70%。除了纤维素,所有糖类物质都是热能的来源。
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糖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淀粉、糖和纤维素存在于谷物、谷类、马铃薯、豆类、米粉制品、蔬菜和水果中。在植物中占其干物质的80%左右,动物性食物中的糖分很少,占其干物质的2%左右。
甜食吃多了容易得各种疾病。
一些专家认为,糖比香烟和酒精饮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对23个国家的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糖瘾比吸烟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缩短20年。因此,在1995,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球禁糖”的新口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血管硬化、脑出血和糖尿病。
长期高糖饮食会使人体内环境失衡,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各种危害。因为糖是酸性物质,吃糖过多会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呈现酸性体质,削弱人体白细胞对外界病毒的抵抗力,使人易患各种疾病。
长期爱吃甜食的人容易引发多种眼疾。专家还提出,老年性白内障也与甜食过多有关。他们调查了50例白内障患者,发现其中34%的人有爱吃甜食的习惯,他们认为这与葡萄糖代谢紊乱有关。
吃糖导致肥胖是没有依据的
国内多位食物营养和医学专家认为,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总热量摄入和消耗失衡造成的,肥胖不能归咎于糖。根据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组对糖的研究结果,认为糖导致肥胖是没有根据的。原因是每一汤匙糖含有16卡路里,而每一汤匙黄油或其他高脂肪食物含有100卡路里,所以糖不是肥胖的原因。
几位瑞典医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吃糖不会导致人体内脂肪层的形成,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小革命”。根据医学家的观察,胖子的食物中脂肪永远比糖多,所以减肥的人首先要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欧洲著名营养师、瑞典的阿斯特鲁(Astrou)认为,如果你不吃太多脂肪食物,你可以安全地增加糖的量,而不用担心肥胖。
适量食用不会影响健康。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文章报道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些片面的宣传舆论让人们对吃糖产生了担忧,他们觉得“吃糖太可怕了”。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糖研究特别工作组的结论是,糖除了引起龋齿外,还会引起其他疾病,这是没有根据的。作为合理饮食的一部分,吃糖和吃其他东西一样,只要适量食用,就不会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