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那篇论文的问题~请大家给点意见。
第一:政府是最大的开发商,但我可以告诉你,政府只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不是开发商,收手只是时间问题。一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像IT这样的新兴产业),放弃住房这个敏感的民生话题只是时间问题。2009年底的紧急经济会议已经强烈释放了这一信号,7.5万亿甚至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寻找新兴引擎中。我们之所以暂时还不放弃房地产行业,很明显是还没有找到新的出路。没有哪个政府会傻到冒着拉丁美化的风险去搞经济。山西的国有煤是个先例,到时候扳倒几个商人问题不大。
第二:银行是最大的受害者(摔倒了不还贷怎么办)。持这种观点的人,无非是希望银行给个人提供首付之外的其他房价。这完全是误解。除了零首付的,你基本可以放弃这个愚蠢的想法了。因为不管多少,30%还是40%,个人都有可能先从银行借差价,再自己出钱,但银行和卖房人之间是100%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是“转账”,钱还在银行手里。卖家不可能拿着100%的钞票满大街跑。放下弃用的那一天,银行一分钱也不会亏。作为第一债权人,既能控制这种风险,又能从拒不还贷者手中收回房子。第二第三的销量总能弥补账面亏空。按揭贷款到今天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没有一家银行因为不还款而倒闭。美国那些贷款有问题的银行都是信用贷款,在融资上造成了杠杆泡沫,和抵押贷款一样。同时也正是因为这30%或者N%证明了另一个问题。实际安全房价现在是30%。只要收回30%,银行就收支平衡了。
第三,买家不接受,闹事。怎么可能呢?误会太大了。在城市中,房改房和政策房的持有者占大多数,而商品房的持有者所占比例很小。很多商品房持有者也把以前的商品房卖了,钱不多了。真正赔钱的只是少数人,他们经不起风浪。相反,在“民意”的借口下,他们很容易成为穷人的目标,被重用。现在,分房和集资建房都没有停止过。买的话,比如说65438+10000米,很多人只买几千块钱,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只是名义上的价格下降。
第四,官员利益受损。更是无稽之谈。买几千万的别墅,一分钱都不能少花。很多官员、红顶商人、相关利益方都能买几十万。所以他们跌到一半又怎么样,他们的钱不会受损,还能骗到一个好名声。为什么不呢?
第五,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这是和中央政府真正的博弈,不过好在中央集权的国家,确实需要转手。反正这些钱不可能直接装进任何一个地方官员的口袋。就想别的办法。
第六,会引起经济连锁反应。那你可以反过来想。没有货币化住房的时候,经济崩溃了吗?只要工业和农业没有受到本质的打击,经济保持好的局面是没有问题的。继续维持房市价格恰恰是毁灭这些国家的方法。没有一个国家愿意长期这样做。
第七,对城市化进程的误解。认为城市化就是把中国建成几个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吸引人口。相反,政府所说的城镇化是把落后地区建设成新的村镇,可能会有短期的炒房抬高价格,但长期来看,这块蛋糕被摊薄后放缓的趋势非常明显。
第八,地王频出,怎么可能崩盘?正是因为这种“经常发生”,才表明了政府的智慧。我们先看看地王是什么企业,国企,那就是建立所谓的安全缓冲区。降升的倡议被政府收到。如果都是私企,私企拿到地王就是暴涨的前兆。政府准备这样做。能继续高价卖的,就高价卖。为什么不呢?如果不能继续或者找到新的出路,就会被打压。国企后门反正和银行前门是连在一起的,不存在债务问题。这是只有我国才能使用的利器。只要平衡账目就行了,不会缺什么,双方利益都占了。
其他的,比如热钱,外资,不值一提,被扔在中国经济这艘大船上,只是一个角落。此外,中国人的收入储蓄相对较高。虽然他们钱不多,但是抗风险能力还不错。这个比美欧好,但是后续保障差。保护好自己就好。
说了很多,只是作为一个房主的看法。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对待任何经济事务的态度,其实都是在暗示你应该抱着该干多少钱的态度。不要把你所有的财富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考虑各种方式减少经济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比如增加储蓄,把剩下的钱拿出来买房,买股票,卖古董。而且,储蓄之外的第一种理财方式是投资实业,而不是投资砖瓦。希望你多考虑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