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如何应对纸质媒体?
首先,纸媒要增强时效性,缩短发行周期。传统报刊通常是周刊或日报,但网络可以每隔几分钟更新一次。2008年5月,12+04: 28四川汶川等地发生8.0级地震,震后几分钟内网络率先报道。如果要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道,至少要等到第二天,所以纸媒在时效性上的劣势非常明显。我们不可否认,报刊有深度报道和细致分析的优势,但时效性因素对受众停留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所以我们建议纸媒,尤其是报刊,缩短流通周期,日报可以分早、中、晚三期发行,保证其时效性。同时,缩短发行周期,让发行渠道更加畅通,让读者第一时间读到重要新闻,又不能让新闻太过“失去新鲜感”,否则纸媒会被读者抛弃。增强时效性是一系列整体工作程序的体现。新闻工作者在采集稿件、编辑编辑稿件、审稿、印刷发行全套时,要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
其次,纸媒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纸媒要经常做调查,了解读者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纸媒要克服固有的共性问题遮挡,要互动。在数字语境下,新媒体呈现出很强的互动性,新媒体的发展甚至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莫提出了“我们是媒体”的概念,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为信息的发布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过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网络为例,其互动性远超纸质媒体。纸媒如果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只会让更多的受众流失。在2007年的“全球传播论坛”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JohnPavlik教授认为,传统媒体应该打破传统,通过互动重新夺回受众。在增强互动性的具体措施上,纸媒可以集思广益,用受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做。同时,我们可以借鉴网络的经验。比如,为了争取更多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读者,我们可以发展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通讯员或特约通讯员,通过纸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声音来获得关注。这样报刊就可以打破一味充当主流喉舌的传统角色,呈现更多可爱的面孔。多元化的报道角度要引读者。
再次,纸媒应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同时与电子媒体和新媒体合作。纸媒要在全面完成电子版的前提下,利用电子版的关注度和特定优势,不断推广母报,不断渗透受众的文化和品牌意识。同时,要继续以多种形式与新媒体合作。新媒体兴起后,相当一部分纸媒的受众被抢走了。在这些受众中,当时的“视线转移”要么是因为新媒体的巨大魅力,要么是因为对纸媒的厌恶,所以要想夺回这些受众,就要采取“解铃还须系铃人”的策略,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展示我们的进步和现状,表达纸媒自身的改革决心。2006年3月,中国百度公司发起“泛媒体联盟”决议,旨在与包括纸媒在内的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合作。对于这个决议,很多大型报业集团都采取了积极合作的态度,这让我们看到纸媒本身也能找到发展的主动权。然而,随着当代媒体的快速发展,纸媒的改革和更新步伐仍然缓慢。在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做一个主动出击的强者是唯一的出路。2006年6月+2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决定与新浪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探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作的全新模式,建立联合传播平台,在新闻内容、市场运作、资本运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日报报业集团的解放是一种有先见之明的做法,这种模式甚至更多的创新方式都值得其他报业集团效仿。
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探索更有创意的营销推广渠道。传统的报刊管理模式呈现出分散、薄弱等弊端。自1996中国出现报业集团以来,报业集团已经成为报纸发展的大趋势。母报和子报的优势可以互补,同时报业集团和报业集团可以尝试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在营销策略上,报刊需要探索一种更适合现代生活快节奏的渠道,同时注重创意的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文化产业的今天,创意可以创造无限的财富,将无限的创意运用到报刊的经营和营销中,不仅可以产生注意力效应,还可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创意牌是老弱纸媒的战略选择。
纸媒也要注意巩固固有优势,不能因为模仿而变形甚至扭曲。与广播电视相比,报纸具有报道深度大、选择性强的优势。与互联网相比,报纸具有权威新闻发布的特点,报纸应该在努力扩大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弥补自身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落、消亡的过程,报纸等纸媒也不例外,但在发现衰落趋势后,尽可能采取挽救措施,仍有可能延长其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