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符号的详细资料收集
基本介绍中文名:巴渝符号别称:中国四川省出土的巴渝象形文字及文字:战国至西汉初年的器物、历史及研究介绍。引言巴渝符号是指古代巴渝土著民族铸造或雕刻在器物(主要是青铜器,也有少数漆器和陶器)或印章上的一种定型的象形文字,是古代巴渝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巴蜀地区发现的古文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形符号,即手掌、花茎、水波、房屋、人头、老虎、鸟蝉等;另外是一种文字符号,少数与中原文字一致,大部分至今未被解读。“巴蜀符号”指的是前者,而“巴蜀文字”是在“巴蜀符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巴蜀符号”比“巴蜀文字”更古老。许多巴蜀符号,如面具纹、神树纹、眼纹、手纹、心纹、张纹、葛纹等,仍带有萨满教原始的巫术色彩。这些符号不能一个一个看。只有当这些图形符号形成一组特定的“符号”时,它们才有意义,而这种意义只能由当事人来解释。这些莫名其妙的解释就是”。它们是单词吗?是家徽吗?这是一幅画吗?还是某个特定的符号,也就是某个地域的宗教符号?或者,有些有字面意思?人们意见不一,无法达成一致。由于出土的带有“巴蜀符号”的器物很少,历史文献也没有记载,“巴蜀符号”一直没有被破解。巴蜀符号主要分布在青铜兵器、乐器、印章等器物上,其中90%以上是通过雕刻的方式刻在铜兵器上。“巴蜀符”印比较少见,仅在王、侯、将军等高官的墓葬中出土。已经发现了200多种有意义的巴蜀符号组合,还发现了数千件带有“巴蜀符号”的物品。典型的巴蜀符号有虎纹、掌纹、花蒂纹,最常见的有虎、龟、孔雀、花蒂纹。这些图形和符号的组合不讲究节奏或对称,它们比装饰图案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历史四川的“巴蜀符号”出现于西周,流行于战国。推断巴蜀符号可能产生于古蜀开明王朝。现已发现200多种巴蜀符号,从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一直到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历时800年。文献记载,古蜀人在六国时期就著书立传。虽然很少,但终究还是留了下来。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由这个古老的符号保存下来的。秦统一六国后,“巴蜀符号”和“巴蜀文字”被废除。约1921年前,成都北郊白马寺和谭俊寺出土了近千件带有巴蜀符号的古代青铜器。这是第一批关于巴蜀符号的文物。当它们被发现时,被洗劫一空,后来被分散到收藏家手中。收藏家们研究了这些带有神秘符号的青铜器,认为它们是夏朝中原的文物,而那些符号可能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夏朝文字。这个观点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得到澄清。这些古代青铜器是卫聚贤先生收藏的。1942年,他在《说文》杂志上发表了一批材料,认为这些青铜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文物,提出了“巴蜀文化”的概念,这是巴蜀符号最早的公开记载。至于古蜀人在青铜器上留下的符号或图案,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正式命名为“巴蜀符号”。此后,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刻有符号的青铜戈和印章,这些文字相同的符号也被列入“巴蜀符号”的范畴。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已经在青铜武器、乐器、礼器以及各种印章和漆器上发现了至少300多种不同的文字。然而,这些符号很少被后人破译。因为“巴蜀符号”的形状与装饰符号非常相似,所以起初并不被视为文字。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类似符号被发现,人们意识到它们不是简单的图案,而可能是巴蜀先民使用的一种古代汉字。20世纪50年代,由于川东棺葬的发掘,人们在出土的青铜器和青铜印章上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中原汉语言文字体系的符号。20世纪70年代,在四川平原东部和西部发现了青铜器铭文。20世纪50-70年代,学术界提出了“巴蜀符号”等概念,王嘉佑为此收集了300多种符号。当时普遍认为这些语言符号是川东巴人创造的,至今仍持“蜀无文字”的观点。而孟认为成都地区的文字是汉初发展起来的,大文豪层出不穷,由此推断蜀人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巴蜀符号的破译仍然让学者无从下手,巴蜀符号研究一度难以打开局面。《四川省船棺葬发掘报告》中记载的1954年巴县东孙坝50号墓出土的三枚结构、形制相同的青铜印,或许能让研究古蜀文字的专家看到一缕珍贵的光。三枚长方形铜印中,两枚为汉字“任重”,另一枚为巴蜀符号,上面看起来像一束,下面并排着两只蝌蚪。有学者指出,上面的一束蝌蚪对应汉字“任重”,下面的两只蝌蚪代表“任”。如果这个推测是正确的,这三个青铜印章很可能是解开巴蜀符号的一个起点。根据1960公布的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巴蜀文字有两种,一种是符号,一种是形似汉字而非汉字。童在1976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后一种写法作了科学的解释。1982年,李雪芹发表文章,将巴蜀文字分为A、B两类,认为都是文字。王嘉佑和李富华在1984发表文章,认为巴蜀符号具有看图传话的功能,并提出巴蜀方块字与夏有关,是夏人外婆家西陵的文化。这些作品为巴蜀文字研究出现一个新的* * *准备了条件。1988年,钱发表《古蜀有拼音文字》一文,首创巴蜀符号其实是拼音文字的观点,认为巴蜀文字与古彝文字有关。后来为这个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补充论证。这一新观点引起热议,魏雪峰、刘志毅等纷纷撰文质疑和反对这一观点。许多新出土的考古材料否定了古蜀没有文字的观点。林披露了三星堆陶器上的铭文编号,《三星堆发掘报告》和《成都十二桥遗址简报》均公布了遗址出土的铭文符号和文字资料,为三星堆考古新成果的出现作出了贡献。段誉在1991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巴蜀文字不仅有两种类型,而且在商代就可以找到它们起源的痕迹,并指出巴蜀文字起源于蜀,后来流传到川东,成为巴蜀地区流行的文字。其他考古学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巴蜀符号”不是一种文字。有人认为“巴蜀符号”是一种通过看图像来理解其含义的图画语义符号,是没有文字说明的“漫画”。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著名考古学家孙华认为,“巴蜀符号”出现在许多武器上并非偶然。所以“巴蜀符号”是带有原始巫术色彩的吉祥符号,而不是文字。在武器上铸造这个吉祥符号的目的,大概是为了保护使用者,防止使用者受到伤害,给予使用者力量和勇气,激励使用者勇敢战斗。在他看来,“巴蜀符号”的数量和种类太少,离能记录语言的文字还有很大差距。有考古学家认为,古蜀人是想通过巴蜀符号来表达对古蜀王的尊敬和怀念,巴蜀符号被刻在青铜器和印章上,以一种近乎神秘的方式代代相传。其他人认为巴蜀符号和玛雅语言来自同一个源头。通过研究,王大有先生发现巴蜀语和玛雅语的符号有相似的符号和组合。土家族是巴人后裔,有伏羲推八卦、女娲造人、大洪水的完整传说。印度人最古老的文明因素也是太昊文化——太极、八卦、扶桑坛台、龙凤、太阳崇拜...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蜀符号很可能与玛雅有着相似的起源...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神秘的巴蜀符号似乎逐渐露出了冰山一角。学者钱自称读过“成都”二字;冯推测,汉字和巴蜀符号同时在四川流行,汉字也借用了巴蜀符号;也有人说,孔子的“仁”的思想由此可见一斑...巴蜀符号的破解似乎近在咫尺。尽管上述观点仍不一致,但古巴蜀确实有文字,这已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结论。许多语言学家仍在从事解释这些文字的工作。主流观点认为,“巴蜀符号”是巴蜀先民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族徽、图腾或宗教符号,是一种象形文字,是巴蜀文字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