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卫生信息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从完成软硬件配置、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病历健康档案等简单的信息工程,向云端高度集成、大数据应用、与医疗卫生管理实践日益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趋势不仅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也为其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简述如下: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至于正在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如果不引入上述技术,就已经显得过时,更谈不上真正的实用价值。但是,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管理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必须认真应对。

应用需求迫切。

虽然这不属于技术进步的范畴,但却是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区域平台的建设必须紧扣为医药卫生改革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这一主题,在平台建设之初就要全面考虑信息的应用。

1.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公有云和私有云矛盾突出。在区域医疗云里,医院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本质上,医院私有云的建设与区域健康云平台的公有云竞争,包括财务资料和信息。随着区域公共卫生云平台的诞生,医院私有云的规模或必要性越来越受到质疑。能否妥善处理好这对矛盾,将直接影响区域健康云平台的发展。

远程医疗监控和可穿戴设备。这些技术的采用在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面临着个人与群体、短期与长期的矛盾。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活动和健康维护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监护和可穿戴健康维护设备上。目前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在某一时间点或时点的测量和分析,缺乏全面、连续、长期的统计分析,更缺乏对群体数据的宏观分析和处理。

数据收集、存储和挖掘之间的矛盾。在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和发展的论文或介绍中,区域卫生信息中心每天收集上万篇(几百万、几千万、几十亿……)的文章,存储很多TB、PB甚至EB的文章是很常见的。然而,关于这些信息是如何使用的,产生了什么效果和成就,却鲜有报道。大数据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更多的局限在谷歌流感预测等少数非常“高端”的案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知道的人少(信息专业人员收集和管理数据却不知道其临床研究价值和处理方法,而临床研究人员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的存在、内涵和应用价值知之甚少)、数据处理成本高、数据收集质量标准不统一等。后者是影响数据充分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2.标准化问题

事实上,涉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体系有很多,主要包括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建设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存储标准、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标准编码和术语等。大多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基本遵循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建设的标准,因此诞生了许多互联互通、城乡一体的区域卫生信息基础网络设施。数据交换和存储标准的执行情况也基本令人满意,因为大多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也构建了集中和分布式存储模式,实现了区域内信息共享的基本要求。

但由于信息工程与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脱节,医疗服务与管理编码和术语的应用被忽视。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完成绩效工程。信息工程建设本质上是一场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实践的革命。这种脱节本质上反映了当前的医疗卫生行业还没有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在医院行业更为突出。由此,坚持采用各种标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仍然面临不同的采集数据和信息标准,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利用。

3.该医院被纳入了地区卫生信息网络。

医院是整个健康产业的巨头,占据了健康产业70%以上的人员和资产,也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主要来源,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数据的可用性。医院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治病救人上。服务于它的支撑系统,如信息系统的建设、编码、术语等,大多围绕这个目标。这是自然的,可以理解的,也是单个医院最经济有效的。然而,医院以自我为中心的运营模式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

私有云与公共云。上一篇已经讨论过了,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在云时代,要提高规划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让云技术尽快真正发挥作用。否则在我们的讨论中会消耗无数的资源,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信息烟囱。

编码术语的采用。如果是单个的医院信息系统,编码术语的使用不是问题,最多是稍微协调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不同的编码术语使得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无法统计、分析和处理,甚至简单的统计也容易产生错误的结果。对于容纳国家、省、市、区、军队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大城市,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编码术语的维护。即使就编码术语的使用达成一致,编码术语的维护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谁负责该地区的整体维护工作。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信息的沟通与共享、统计与分析、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都将难以实现。目前,区域平台的软硬件维护已纳入预算管理,但业务管理编码条款的维护却被忽视。

谁是信息的所有者?从法律上讲,个人健康信息属于个人,产生它的医疗机构只是依法代为保管。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医疗机构认为自己是这些信息的所有者,并对其使用和安全承担全部责任。因此,他们不愿意“交出”或与外界共享他们所控制的信息,这严重影响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收集和共享。

重要的机会

上述挑战并不意味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或陷入困境。相反,挑战的存在,说明各方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更高,希望更大。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并存。为了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出困境,我们必须在挑战中寻找答案。1.试金石

满足需求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大数据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应用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就医和自我保健的要求。应用程度是检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如果区域平台已经建设多年,但仍无法提供区域内居民的主要健康和疾病诊疗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其作用和存在价值就会引起诸多质疑。

2.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为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投资带来了新的希望。云计算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建设的技术方案,并确保其必须建立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今天,如果看到区域平台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建立自己的信息中心,一定会觉得制度设计有改进的空间。云计算技术的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信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减少重复投资,实现高度集成。云计算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健康平台建设的规划水平、整合水平和系统效率。

数据挖掘的运用对区域平台建设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无缝对接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往的平台建设更注重信息工程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实现,而忽略了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配套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和利用在一片欢呼声中艰难起步,这反过来要求卫生管理部门在建立区域信息平台的同时,提高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接。总而言之,大数据的可开发性和可用性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产生了应用效果,在下一节将简要介绍。

3.标准的应用已经从信息工程扩展到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

由于数据分析和利用的需求和实践不断增加,对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标准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预期的提高和应用的广泛深入,将标准从纯信息工程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领域已经成为* * *学问。

4.越来越多的院长主张医院信息系统应积极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近年来,多位知名且有远见的院长在不同场合积极倡导将医院信息化纳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实现大数据、大信息的真正享受。这种远见卓识实际上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痛苦探索产生的,是在深厚的医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积累上的升华,标志着医院主动深度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逐渐成为* * *学问。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医院管理者看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和质量提升的新希望。

厦门实践经验的启示

作为国内最早覆盖全辖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卫生信息系统近年来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和利用的实践。在此基础上,《2013厦门健康报告》首次全面采用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数据。

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由占辖区资源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与传统的卫生统计相比,2012年,纳入系统的工作量统计占全市的95%以上。所以基本上是厦门居民就医的全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的统计分析,基本可以反映厦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健康问题、原因、频率和费用。

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也是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到全区域覆盖,再逐步上云。从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到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经历了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信息工程标准的应用,还有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规范、术语的“三统一”,即版本、标准和维护的统一。要做到这三个统一,离不开卫生行政部门的前瞻性规划和大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