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企业如何拥抱数字化?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2%。按可比口径计算,2015.6%中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白皮书显示,数字经济在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9年占GDP比重为7.16%,但建筑整体数字化程度较低。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7年2月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中国建筑业是数字化程度最低的行业之一。据中国建筑协会统计,我国建筑信息化投资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08%,而欧美发达国家为1%。

显然,加快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对于推动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立足当下,梳理建筑行业数字化现状,展望建筑行业数字化未来。

解放双手,武装大脑,建筑业数字化的舞台

免提阶段,就是设计师扔掉画板,预算造价人员扔掉计算器。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行业开展了“抛图板工程”和“成本计算电算化”两大重点行动。两者都是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人工操作,减少误操作,提高操作层岗位的生产效率,通过操作层的数字化为后续的管理数字化打下基础。现阶段建筑数字化领域能不诞生有影响力的企业很少,如PKPM、广联达、太古、天正等,都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武装大脑阶段,即通过管理的信息化,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内部协同效率。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始于千禧年之后,电子招投标系统、施工现场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诸多管理系统相继推出,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建筑企业人员密集、高度分散、信息零散、信息利用水平低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2000年,新仲达软件收购了杭州天河,进入工程管理软件市场。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进入了内部协作时代。

BIM热潮,建筑数字化从内部协作走向行业协作。

BIM的应用不仅要实现企业各部门的信息化,还要打通产业链上不同分工的企业信息,这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一模一样。

目前,一些大型建筑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已经从内部流程管理转变为行业协同。产业协同,一方面得益于住建部的推动。住建部提出,到2020年底,建筑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和超甲级、一级房建工程施工企业要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而产业协同则源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建云建筑网、中铁鲁班网、上海建工建筑商都是通过供应链数字化打通上下游企业。利用供应链的数字化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已经成为大型建筑企业的共识。

供应链的数字化是产业协同在建筑业的典型应用场景。

供应链的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多个异地项目,提高管理效率。建筑行业具有项目施工现场分散、价值链离散度高、项目周期短的特点,导致供应链成本高。通常,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在施工期间,需要建立钢材等主要材料供应商、各种地面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合作伙伴。在异地拓展项目时,原有的供应系统复用性低,需要重建。以云住网为例,中国建筑和云住网的其他采购单位可以享受平台的36万供应商,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周期和采购成本,同时通过本地化的规模效率,提高供应商和物流方的服务能力,以及全产业链协同的效率。

供应链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效率。根据中国建筑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建筑企业平均净利率约为3.5%。在建工程成本中,采购成本(包括材料、劳务、机械设备等。)占总造价的80%左右,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型建筑企业纷纷实施B2B集中采购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据不完全估计,供应链数字化实施后,平均采购成本将降低约1%~3%,采购成本每降低1%,利润率将提高5%,这对净利率较低的建筑行业意义重大。

供应链数字化可以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在传统供应链的金融领域,仓单融资和抵押融资较为常见,难度大,融资周期长,融资成本高。马也科技的联盟链用于链接建筑采购、合同、账单等数据。实现价值转移。一方面解决了供应商对供应链平台的信任问题,另一方面方便了供应链数据和金融机构数据的共享,方便平台企业植入供应链金融服务。诸暨矿业的“筑链智慧”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数据,帮助建筑企业供应链数据实现从核心企业到物流商、供应商的多方数据传输,通过平台融资金额超过6543.8+0亿元。

供应链的数字化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今年一季度全民开启“蹲在家里”模式,各类物资紧缺,建筑工程供应链也面临断裂风险。从行业层面,全面掌握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库存和产能、上下游情况,并与自然灾害、交通动态数据联动,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计划,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展。年初,雷神山和火神山两家医院在疫情期间迅速建成,“中国速度”再次举世瞩目,其背后供应链的数字化也功不可没。

供应链数字化是建筑业产业协同的基础。早期建筑企业把招标采购系统放到网上,解决了网上到网上的转换,但是供应商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无法最大化采购效率,优化采购成本。基于单个企业的招标采购系统向行业集中采购平台演进是必然趋势。多个采购商(承包商)进入平台,企业* * *享受供应商,* *享受物料信息,* *享受物流商。以大宗物资采购、零星MRO、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企业服务撬动形成一套产业链协同平台,以数字化手段改造供应商、物流商、金融服务机构,解决产业链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物资流通、资金周转、信息传递等问题。钟健云筑网、南通三建投资的集采、钢铁电商兰格集采平台都是建筑行业工业集采平台的实践者。

建筑的数字化建设不能盲目放卫星,要务实。

数字化施工设计通常有三个阶段,即岗位和部门数字化、企业内部协同数字化和行业协同数字化。岗位和部门的数字化阶段,基本解决运营层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的数字化主要在企业内部合作中解决。在这两个阶段,数字化应用主要是企业内部应用,产品选择更加灵活;产业数字化合作阶段依赖于产业链的生态建设和企业内部资源的互联互通,相对具有限制性。

下面说说建筑数字化的四种方式。

一、与成熟的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购买成熟产品,优点是见效快,成本相对较低,缺点是企业自主性弱,产品与企业契合度低,更适合中小型建筑企业。

其次,配合开发团队定制软件,在半成品的基础上具有开发周期快、成本适中的优点,但缺点是企业通常没有完整的知识产权,比较适合大中型建筑企业和对数字化精细化要求高的企业。

第三,自建团队开发,优势是数字化建设与企业流程和管理契合度高,企业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缺点是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需要成熟的IT管理能力,比较适合大型建筑企业或者其独立的技术公司,可以据此构建自己的数字生态系统,对外输出。

第四,加强联盟,搭建平台。类似南通二建、南通四建、隆鑫建设三家公司,结成联盟,共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这个好处就是资源可以享受,生态可以快速建立。缺点是格局设计难度大,需要有实力的核心企业牵头。

在数字化建设的实施中,通常混合使用四种方法。比如标准化程度高的财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可以直接购买,而个性化程度高的物资供应链或劳务供应链可以选择定制开发或自建团队开发,具体的业务评估后再确定构建方式。

建筑数字化不能盲目放卫星,要务实。一个一流的建筑企业,年产值20亿,除了财务部拥有的软件,其他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都是用QQ和微信。同地区某一流企业组建了自己的软件R&D团队,研发企业管理软件,对数字化流程和标准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注意到,一些领先的建筑企业一直在推广BIM,建设智慧工地,但大多数建筑企业仍处于从0到1的数字化施工过程中。数字化建设不要盲目跟别人比,卫星要随机定。为了经营的利润和管理的效率,应该务实地、稳步地、有步骤地进行。

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促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计划。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应与中央政府的计划紧密结合。新基础设施中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供应链的数字化,被称为工业的神经系统,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行业的数字化需要从供应链的数字化展开。一方面推动建筑行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一方面促进产业协同,连接全产业链,融入数字经济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