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2)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第二部分: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主动适应和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妥善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到达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3-20岁,属于?青春期?阶段,从入学到临近实习,他们经历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总体分析,它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转化阶段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表现是不同的。

适应阶段

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认识自我,开发潜能,接纳自我,提升自我;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职业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人生目标,培养专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和友谊感;了解青春期的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二)转型阶段

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关注现实与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家长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人格。

(3)成熟阶段

在这个阶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应对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才能到达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二,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体系,形成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被列入教学计划。学校开设心理学和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行为矫正、人格重塑和心理调适。

(二)配备专业机构和人员。

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应在学校选拔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担任专职心理教育工作者,并对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兼职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聘请校外心理教育专家作为指导老师,帮助中专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全人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心理咨询。

在学校,根据学生意愿进行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并对每次咨询的内容进行记录、总结和分类,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档案输入电脑进行计算机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并记入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在保密的前提下,他可以借阅本班学生档案,使健康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要把提高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如果只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问题会得到解决,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的维护会被忽视,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而让学生承担更多的身心负担;有的学校把学生送到医疗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学生恐慌和压抑;有些学校把心理适应能力差造成的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问题,采取说服教育等思想工作方法。教育缺乏学科指导,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认为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这一切都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面对和接受现实,主动适应和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妥善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顺利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到达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之一是使学生积极适应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身体变化,从而学习、生活和做人,成为适应良好的健康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发展,有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资料:

[1]陈旭张大钧,《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孟,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出版。

[3]郭·,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4]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出版。

[5]罗吉斯,当代青年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出版。

[6],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7]孙洁媛,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教育研究出版社,2003年出版。

[8]林桂瑞,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教育,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出版。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第三部分:对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只有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在教育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肩负着道德教育的重任,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塑造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没有正确及时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个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习问题。

1.学生们厌倦了学习

厌学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或与其他学生打架,影响课堂纪律。无精打采,无精打采,上课睡觉;或者偷偷摆弄手机,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经常逃学或者干脆逃学,等等。针对以上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区别对待。我们绝不能歧视或放弃这些学生。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德育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让他们意识到知识对他们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应该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帮助他们重建学习信心。

2.学生学习疲劳现象。

学生学习疲劳的原因很多,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长、学习紧张程度、学生身体素质、学生情绪变化等。,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为了预防和避免学习疲劳现象的发生,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直观有趣。

3.学生们在学习上落后了。

学生学习成绩落后,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普遍水平。这些学生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完成不了老师布置的所有学习任务。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父母的训斥。久而久之,他们会产生自卑、叛逆、厌学、自暴自弃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有效的办法就是给学生爱心,爱心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础。用爱的眼神看学生,用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从而培养熟悉事物的学生。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用爱感染学生,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用爱教育引导学生,引领学生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2)人际关系失衡的问题。

紧张的人际关系会让学生变得紧张,情绪低落。学生的人际关系失衡包括与家人、师生、同学的紧张关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交际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人际关系紧张而缺乏友谊。

(3)青少年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有的同学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无所适从,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感到困惑,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学生早恋的现象日益增多,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及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普及青春期知识,教育学生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

(4)性格不好的问题。

学生常见的不良性格有偏激、心胸狭窄、嫉妒、敌对、易怒、依赖、孤僻、胆小、自卑、神经质。纠正学生的不良人格,需要创造和谐的环境,为他们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心理咨询和沟通,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肩负着教育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每位教师都应该科学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有效的教育渠道,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多给学生表扬和关心,少批评和训斥。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无论是谁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都会得到肯定和表扬,工作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真诚的鼓励和关心往往是无价的,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产生持久的积极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任何活动都是学生生活的基础。活动过程是学生内在潜能和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与人联合的倾向,所以学生热情高涨,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表现自己。比如说。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在主题演讲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努力表现自己,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学生通过展示自己来增强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3)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认知,掌握文章中各方面的知识点,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抓住细节来启发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用自己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后,总结和体会艺术力量对心灵的震撼,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要注意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心理倾向,要及时纠正和引导。比如有的同学很嫉妒,有的太多疑,有的自卑等等。当发现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时,要及时纠正,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克服。讲道理,一丝不苟,相信学生会主动改变的。

(5)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敏锐细致的眼光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的沟通和疏导,做到对症下药。通过朋友谈心,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和引导,帮助分析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心理障碍的目的。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和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他们同甘共苦,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为示范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谈得上运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有效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1.关于心理健康的范文

2.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解与体会

4.自我认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讨论文件

5.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6.浅谈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