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洵的主要经历

侯洵

光学科学家,1936 65438+2月6日出生于陕西咸阳。1959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91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瞬态光学的研究。他参与了中国核试验、激光核聚变和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研制了8种带变像管的高速相机,使中国超快现象诊断的时间分辨率提高了6个数量级,响应范围覆盖了从红外到软X射线的全波段,为开创中国光电子范畴的高速摄影领域做出了贡献。采用转移阴极和冷热铟封技术,首次研制出双近贴聚焦像增强器。提出激光照明、干涉滤波和像增强器相结合的技术,解决快速、黑暗、小目标的测量问题,研制出我国新一代靶场光学测量设备。在国内率先研究了透射负电子亲和势GaAs阴极、场助III-V光电阴极和第三代像增强器,发明了钯银氧铯阴极,为我国光电器件和夜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文名:侯洵。

侯洵Mbth

别名: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咸阳

出生日期:1936 65438+二月

职业:科学家

毕业学校:西北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超声波处理对ZnO薄膜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主要贡献国:中国。

轮廓

侯洵,陕西咸阳人,出生于1936年2月。1959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79年8月至1981年8月,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两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6月1986晋升研究员。6月1986至3月1995任研究所所长。2000年,他被聘为Xi交通大学教授。2003年9月任Xi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角色的生活

1979年8月至1981年8月,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学习两年。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6月1986晋升研究员。6月1986至3月1995任研究所所长。2000年,他被聘为Xi交通大学教授。2003年9月任Xi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侯洵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光电子学专家,瞬态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从事光电发射材料和快速光电器件的研究,先后以主要参与者、学术带头人和主持人的身份研制了一系列光电和光电高速相机,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次核试验、地下核试验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侯洵院士是中国八五攀登计划“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首席科学家,九五攀登计划“强场激光物理与飞秒超快过程研究”专家委员会两位召集人之一。1985“现代国防实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与测量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主要贡献者之一,排名第五。

侯洵同志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先后培养了41名硕士生和25名博士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成为瞬态光学或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的科研骨干。

科研成果

侯洵从事瞬态光学技术研究,作为主要参与者、学术带头人和项目负责人,亲自参与了一系列电光和光电高速相机的研制。

1985系列超高速瞬时现场观测设备的研制,与其他靶场观测仪器一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测量技术”。侯洵获得个人奖状,排名第五。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瞬态光学技术,促进超快现象的研究,他发起并组织了“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申请,并获得成功。1991年,组织申请立项“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和“八五”攀登项目,获批后被国家科委聘为项目首席科学家。该项目由飞秒激光技术、超快测量技术和超快过程研究组成,由6所高校的相关科技人员承担。已经完成的很好了:1996通过国家科委验收时被评为A级。1997以来,作为“九五”预选项目“强场激光物理与飞秒超快过程研究”专家组召集人之一,承担了超快过程研究部分的组织与研究。2001,项目聘为A级。

此外,侯洵还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开发了与磁聚焦云母耦合的四级图像增强器。我国研制成功透射式GaAs阴极和场助光电阴极。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具有高长波响应、低表面电阻和良好稳定性的钯-银-氧化铯阴极。我国成功研制了双近贴聚焦像增强器;发明了一种采用电子陷阱材料的组合式红外光阴极;发明新型高效X射线光阴极,获得中美发明专利;1990年,研制成功直径为100 mm的微通道板X射线像增强器。当时国内外领先,中国专利。为解决常规武器靶场暗、小、快、多目标的探测问题,他提出了利用脉冲激光照明、干涉滤光片抑制背景、像增强器增强目标图像的方法,成功研制出我国新一代靶场光学测量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他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曾主持设计制造了整套像增强器制造设备,出口创汇1,91,000美元。

自2000年被聘为该校教授以来,他与吴红才教授共同主持了985工程重大项目“海量信息技术”,领导了信息超高密度光存储、光通信无源器件、低损耗有机光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1984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89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更名为院士)。

2002年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2年被聘为陕西省第二届决策咨询委员会特聘委员。

现任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

工作职位

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西北大学双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顾问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0年6月,侯洵院士受聘为河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侯洵院士亲自参与研制了一系列电光和光电高速相机,主要包括:我国第一台克尔盒高速相机、电视-变像管高速相机和光纤-变像管纳秒扫描相机、可见光皮秒扫描相机、X射线皮秒扫描相机、四通道纳秒变像管分幅相机、红外皮秒变像管分幅相机。双楔形克尔盒的理论分析和导出的计算公式比国际上发表的结果早了两年。带变像器的高速摄像机集现代物理、光电子、精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满足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其他观测仪器一起获得1985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侯洵获得个人奖状,排名第五。上述系列超高速瞬态现象观测设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超快现象研究的时间分辨率从微秒级提高到皮秒级,提高了六个数量级,响应波段从红外覆盖变为软X射线,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侯洵本人继龚祖同院士、王大珩院士之后,成为1990高速摄影与光子学国际会议的中国国家代表。1978以来,多次参加或率团参加高速摄影和光子学国际学术会议。作为项目委员会主席,协助王大珩院士组织了1988年在Xi安召开的18高速摄影与光子学国际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赢得荣誉

由于1985之前研究工作的保密要求,除了在英国深造期间的文章,侯洵院士几乎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自1986以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在18、第23届国际高速摄影大会和日本首届国际高速摄影大会上作。

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与测量技术》第五名(1985);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带图像转换器的皮秒扫描相机”排名第一(198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近距聚焦像增强器及分幅相机”排名第一(199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象增强型高速电影摄影系统”排名第一(1992);,国家发明三等奖“X射线皮秒分幅摄影技术”,排名第一(1992);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软X射线皮秒分幅摄影技术”排名第一(1993);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SX1双邻近聚焦像增强器纳秒分幅相机”排名第一(1990);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软X射线皮秒分幅摄影技术”排名第一(1992),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像增强器制造成套设备”排名第一(1995);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小型激光经纬仪图像增强高速电影摄影系统”、“纳秒级变像扫描相机”位列第一。、“BWS-5KII皮秒变像扫描相机”(排名第六)、“固态双波长CnLiSAF激光器的研究”(排名第三);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大尺寸X射线像增强器”(排名第一)、“磁光盘机读写擦除头”(排名第四)、“飞秒掺铬锂锶铝激光研究”(排名第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XG60-1 MOCVD装置”(排名第一),“连续锁模YAG激光同步泵浦飞秒激光”三等奖(排名第三),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6(单项奖);1999何李“科技进步奖”(单项奖)。

侯洵院士还重视科普工作和青少年科技知识和兴趣的培养,积极贯彻中央重视科普工作的方针。近年来,在Xi、汉中、商州、咸阳等地的大、中学校做了多次科普报告,并热情参与陕西省“大手牵小手”活动。如在西北大学、xi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Xi工程技术学院、Xi二炮学院、汉中师范学院、商州师范学院等作过瞬态光学、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及其应用、高速摄影及其应用等方面的报告。在陕西理工学院、xi安高级中学、Xi安中学、商州中学作了《光明与我们》、《志存高远,珍惜时光》等报告,2004年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