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随笔
《周易》是古代灿烂的文化瑰宝,被古人用来预测未来,决策国事,反映时势现象,丈量天、地、人事。但是,这只是古人在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赖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认识是符合科学的,那是因为这种认识只是科学合理的,但不能说是科学的。只能算是一个文化中“周”字的意思,一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周朝》,一个是《周浦》。前者的寓意是《周易》是西周的书。原因是《周礼》有云:“太有三变法,一为连山,二为归藏,三为周易”,而这一理论认为,连山是神农时代的卜筮之书,神农亦称连山氏,归藏是黄帝时代的卜筮之书。后者拿郑玄的《一赞》来说,“‘连山’者如云,无穷无尽。‘回归西藏’的人会把一切都藏在里面;《易经》《易道周谱》,万事俱备。”所以《周易》中的“周”字就是“周朴子”的意思。
甘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作品,《易经》的体例本身就不是一个人能一蹴而就的。占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夏商时期,就有了鬼神交流的重要方法,占卜是鬼神交流的行为方式之一。但占卜活动本身是多样的,如烧龟甲或牛骨,开悟的方法是在开裂的线条中找到的。占领者在甲骨上刻上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线条的解释,一直流传至今。(甲骨文)当这种占卜活动流传到周文化传统中,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了完整的概念和符号体系。(卦爻辞)一方面用文字记录了当时所占的事物及其解释,另一方面,(卦爻辞)建立了新的占卜规则,(大衍之数)。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部深刻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其内容极其丰富,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孔孟之道,还是老庄之论,孙子兵法,黄帝内经,神龙易经,都与《易经》息息相关。大医孙思邈曾说:“知医不知易。”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