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对西方科学知识感兴趣,却不提倡国人学习?
一道闪电
从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命运来看,满清统治者对汉朝的防控策略是糟糕的。
产生文艺复兴的社会存在是什么?戴逸先生简单的认为是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繁荣。这不是真的。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言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精神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了新教的工具,总体上是科学复兴的手段,是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有力的杠杆。“可见,关键因素在于生产力和新科技而不是财富的积累。
美国学者卡特说:“欧洲文艺复兴早期四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火药的发明消灭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国家军事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美洲的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为宗教改革开辟了新的道路,使普及教育成为可能。”
印刷术:欧洲使用羊皮纸,书籍被复制。书籍非常稀缺和昂贵。印刷术的出现,尤其是古希腊文献的大量印刷,使得文化交流变得便利,这是文艺复兴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看看印刷术在中国的发明及其向西方的传播。还有满语?康雍三代人的“文字狱”使中国的复兴成为不可能。
火药:恩格斯说:“它改变了整个战争方法。火器的采用不仅改变了战争方法本身,也改变了治理与政治的关系。要得到火药,你需要工业和金钱,而这两样都是公民所拥有的。所以火器从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依靠城市的新兴君主国给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固若金汤的贵族城堡的石墙,经不起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穿过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是和穿着盔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反都灵理论)
火器的使用使战争成为平民职业,火药使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取得胜利。在中国,火药只是成为了驱魔武器和过年的玩具。可见清朝的禁火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指南针:指南针带来了航海的进步,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和种植园的世界分布,世界市场和商品的大流通,世界范围的文化传播帮助欧洲资产阶级走向世界。但是到了清朝,指南针只沦为风水先生的指南针,可见清朝海禁的危害。
对比欧洲和中国四大发明的不同情况,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革命难以产生。
是满清统治者为了防治汉朝,阻碍先进文化和技术的传入,扼杀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导致资本主义难以产生和发展,戴义先生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
西方四大发明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恰恰说明了清朝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时候再谈“盛世”就很荒谬了。
满清王朝的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彻底终结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进程。这两项恶政出台的根本原因在于满清防汉治汉的心理。
谁都知道海外贸易对于中国走向商品社会,融入世界先进文化和主流有多么重要。但清朝在收复台湾省后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什么?
南洋海禁令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被西方占领的吕宋,防止汉人聚集和联合西方人颠覆满清王朝的统治。“设禁之意,尤恐吾民背信弃义,得窥中国”(道光《重福建通志》)。康熙说:“海外如西方之国,历经千年,中国恐厌之。这是我所期望的。我在内廷多年,每次都以汉人为难治之患,因不能专心致志,则国久矣,切不可忘危。”他已经意识到西方的强大对手来了,但他却被动地收防韩。
马克思指出,推动这个王朝实行这种政策(闭关锁国)的主要原因是害怕外国人支持17世纪上半叶,也就是中国被鞑靼人征服后,许多中国人的不满情绪。因此,外国人才被禁止与中国人有任何接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第115页)
满清文字狱是出于防范汉族的心理,对一个民族进行疯狂的文化清洗,往往是抄家灭族的事情。祖先、子孙、生者、死者和许多无辜的人一起受苦。这是为了威慑恐怖。震撼效果前所未有。
据统计,清朝268年间,文字狱160余次,几乎一年半一次,主要发生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达到顶峰。乾隆六十三年,文字狱130余座,一年两次以上;其定罪范围大大超过顺治、康熙、雍正,打击对象从士大夫阶层扩大到老百姓,几乎成为全民之祸。很多名人都因此受害。其中,有吕留良、屈大均、王希厚、金宝、戴名世等。都是文字狱的受害者。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被斩首,他们的子孙也有罪,甚至他们的家庭被摧毁。有的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坟杀尸,惩罚后人。文字狱铺天盖地,令人胆战心惊,全国都在这里战战兢兢。
乾隆年间还出现了狂人定罪的独特现象,占文字狱的25%。狂人经常被陵墓耽误,狂人临死前痛苦的哭喊宣告了文艺复兴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满清统治下的文字狱和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一样,在意识形态领域实行强力控制,不仅政治文化类书籍被禁,科学技术也不放过。《几何原本》、《天工开物》等大量明朝科技成果被破坏或废弃,只要不与官方理学统一,就被禁止。明末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中断。
康熙皇帝学习科学技术是为了炫耀。出于对汉人的威慑和警惕,满清限制火器的传入和发展,忽视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有人称赞康熙皇帝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不要忘记康熙学习西方科学的局限性。这种学习仅限于皇宫,对西方科学的介绍也有限。他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康熙自己说:“我小时候,秦天监督汉人官员和西方人...不去想怎么判断对错?所以,我怒而学之。”他试图加强皇权。学习西方科技不是国策,也没有形成社会风气,所以皇帝态度一变,风气就变了。二是炫耀。费迪南德·南怀仁说:“通过这个,他可以在他周围的杰出人士面前夸耀他的知识和自豪!”。他还以用天文知识折磨中国官员为乐。根据李光地的记载,康熙说:“你们汉人根本不懂算法,但江南有个阿美知道点什么。他就是萌萌。”这本质上反映了一个落后的少数统治者的独特心理。恩格斯指出:“一个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每一次征服,无疑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大量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较为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相对较高的经济状况;他们被征服者同化了,大多数人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他要求满族贵族不忘祖训,勤学骑射,以武震慑汉人,学习西学,用新的科技知识对付汉人的文化优越感。
他在采矿、冶金和机械方面没有什么经验。战后出于防范汉人的心理,限制了武器的发展。
康熙下诏说:“母子枪是八旗火器,几乎各省都有。绝对不可能,这件事是不允许的。”知道西方的船强大,他不准备改进。康熙是科学体系中最大的法官。我们要按照康熙的观点行事。比如有人给康熙看了阿尔格巴法的新代数法,康熙不喜欢,不让颁布。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说:“康熙对数学只略知一二,音乐更是一窍不通。”。
白晋在《康熙皇帝》中评价说:“对于一个中华帝国的皇帝来说,把热爱科学的强烈感情和投入的研究实践结合起来,与其受到表扬,不如受到责备。”“除了为人民树立榜样,宣传这种精神,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复兴灿烂的文化。”康熙和彼得大帝没法比。他不设立科研机构,不派人出国留学,鼓励被研究对象科学探索。
所以在雍正和乾隆的时候,他们对西方的科技完全没有兴趣,他们只追求西方的玩物。熟练的传教士成了满足他享乐欲望的御用工具,造钟的地方成了玩具作坊。在他的影响下,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追求西方奇观。这种西方风格只不过是一种奢侈的风格。成为儒家批判的“奇技淫巧”,对中国社会发展只有负面影响,没有正面作用。
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部落统治,压制人民的智慧。
以最关心科技的康熙为例:他明明知道西方在大力发展科技,将来必然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却仍然主张闭关锁国,愚民政策。
他不支持传教士向中国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也不鼓励中国学者参与中西文化交流。外籍教师张成在日记中写道:“他告诫我们,不要在我们去的衙门里翻译任何有关我们科学的东西,只能在自己家里做。”。英国使节斯坦顿说,“据说中国的几位君主都从外国传教士那里学到了丰富的外国数学知识。然而,中国政府的政策并没有让这种知识普及到大众。他们怕数学知识普及后,中国人会算日月,会做历法,皇帝在百姓中的威信会降低。”
当时正在宣传科学的朱,因为被指把九五荣誉与低贱的学科混为一谈,传播科学而被杀害。
到了乾隆,他对自然科学毫无兴趣。我在意的是西学,这个时候西学逐渐没落。日心说传播的详细介绍始于米歇尔·伯努瓦,《补昆舆全图》收录了日心说天文学,但被乾隆锁在宫中。虽然《四库全书》有西学部分,但总的来说,清代编纂《四库全书》的馆员对“西学”的目录著作采取了贬低和排斥的态度。
《四库全书》的图书管理员也批评利玛窦,说天主教违背儒家思想,危害封建统治。“如果你想让人们抛弃父母,把上帝当成你的至亲,那么你的君主就会长大成人,教上帝掌握国家的生命,这是违背混沌规则的。在中国怎么行?”必须严格禁止。天主教书籍必须“从屏幕上拒绝,以表明它们是绝对释放的。”编辑和出版商必须因“犯有异端邪说罪”而受到批评。
满清统治者的防汉心理是西学在东方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从利玛窦《论交友》的不同情况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风气,理性主义盛行的原因是防汉心理。
利玛窦进入中国后的第一部印刷作品是《论交朋友》,而不是宗教和技术,获得了巨大成功。事情不大,但足以让人思考。
利玛窦
交友论说:“大家都是兄弟,我的朋友不是他,也就是半个我,而是第二个我,所以把你的朋友当自己。”我的朋友有两个身体,但只有一颗心。交友利己是商人,不是朋友。"
利玛窦主张做朋友的方法是互相依靠,富人和穷人分享财富,* * *享受关系。他引用西塞罗的话说:“朋友比亲人更昂贵,亲人可以失去爱情,但朋友不能。没有爱就做不了朋友,还能做亲?”
这是西方朋友的平等,是西方价值观和博爱的体现。
众所周知,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亲疏之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关系显然要重要得多。交友论显然是反传统的。交游说在晚明引起巨大反响。冯西京说,“人有朋友”,“友谊是伟大的。
君臣得不义,父子得亲,夫妻得亲,夫妻得离,老少得令,不必交朋友。冯试图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看作是一种以平等的朋友关系为基础的新型关系。刻友序。
利玛窦在交游论中,试图贯穿儒家的“五常”。至于义,他就停了。一个聪明的人想要离开他的朋友,但是如果他相信他的敌人,他什么也做不了。德行志向相近,朋友却老了。
冯西京说:“信东海,信西海,这也是好的。”《论交友》是欧洲基督教人文主义和中国儒家思想初步融合的产物。符合晚明的社会思潮和结社交友的风尚。
这本书出版后,再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欢迎。利玛窦说:“它受到各地知识分子的称赞,流传于各省,并经常被权威作家在其他作品中引用。在短暂而惊人的时期内,这本书被接受为标准读物”(利玛窦中国札记)。
但是满清清教盛行,这种友谊论已经过时了。《四库全书》的图书管理员批评交友论说:“
如果你把你的朋友当成一片森林,你就会知道它的美德;一个人的朋友就像一颗晨星,所以他知道自己的美德。就是把世界引向滥交。做朋友就是分享财富,让富人相亲相爱,穷人互相受益。中庸之道怎么样?“他们反对的是交友之道的普遍意义和爱无分别的思想,这也符合满清政府分而治之,使中国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地方的国策。康熙道:“汉人心异,如满洲蒙古,数十万人同心。“每次汉人都是难治的,不可能一心一意。多少年来,很难善待汉人。因其不能一心一意,故国家久安,故须临危不乱。”
可见,基督教为什么在清朝盛行,与清朝特有的民族压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满清统治者一直对汉人有怀疑和防范。随着西方崛起的浪潮向东蔓延,他们的恐惧加深了。切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防止汉人勾结海外各国,危害其统治。以禁教禁海为标志。满清海外政策逆转。退后一步,越来越封闭。更别说被送去见世面了。
本文的大部分资料摘自康雍的《三皇五帝与西学东渐》和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我支持这个观点。客观来说,游牧民族落后于农业地区的人们。另外,为了防止汉人的反抗,当然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镇压措施,起到了非常恶劣的阻碍民族发展的作用。其实六君子变法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只是满族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