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论文

一、形式及危害

工作倦怠是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职业压力时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情绪衰竭的一种症状,最有可能出现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后来马斯洛等人把工作中应对长期情绪和人际压力源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研究表明,工作倦怠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构成。一般来说,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在长期压力下经历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是教师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导致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失去工作热情和兴趣,情绪疏离冷漠。

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症状上:

(1)态度。在认知上,认为工作是无意义无价值的,工作只是一件枯燥机械重复的苦差事。

(2)在情绪方面,由于工作劳累,情绪波动较大,常产生抑郁、沮丧、怨恨、忧郁、偏执等多种负面情绪。在价值取向上,教师职业不再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是以追求物质享受为目标,因此一些教师兼职成为第二职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3)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平淡,缺乏创新,试图逃离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避免与同事交往或拒绝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抱怨很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4)在身心方面。教师的职业倦怠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消除和缓解,就会反映出生理能量的耗竭状态,如饮食习惯和体重的突然改变,身体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失调,易患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失眠等疾病,整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思想上表现为对生活的厌倦感和对事业的失望感。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老师更是率先垂范。良好的身心健康会塑造和影响学生,使教师具有旺盛的精力和乐观的精神,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有的优秀老师出去教书,有的想尽办法跳槽,有的办课外补习班,有的和校外机构联手,从中收取回扣;有些老师不像以前那么有责任心了;有的老师焦虑、焦虑;有些老师缺乏自信。这些现象也反映出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给教师带来情绪上的困扰,逐渐发展为消极、多愁善感的心态,严重损害和威胁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教师个体的生活质量。二是教师职业倦怠导致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的缺失,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造成教学低效和学校资源浪费,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三,教师的职业倦怠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生的冷漠,对部分后进生的歧视和排斥,对班级集体的强制管理,都会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的人格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同时,不适应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带来个人社会适应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可怕。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危害着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也严重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染上职业倦怠的人就像没有水的鱼,饱受窒息之苦,肯定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会失去对学生的耐心和爱,降低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它们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愉悦和美好体验,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的负面情绪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其语言、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进而使学生交叉感染。这样一来,老师只会厌教,学生会厌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老师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与知识传授和技能相比,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因此,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迫在眉睫。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社会环境是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期望过高,学生、家长、学校和各级领导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全社会的期待都在教师身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形式向老师索要质量和分数。家长对成功的渴望变成了对老师的期待,学校和老师不允许有任何闪失;班级规模的扩大,过多的考试和讲座也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教师的职业要求和社会责任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没有不会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让老师身心俱痛。

2.承担过多的社会角色。教师也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的集体领袖,还是学生的朋友、朋友、心理治疗工作者。面对如此多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转换角色,或者面对多重角色不能顺利调整角色,就会产生角色冲突,影响工作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承担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角色转换不当导致心理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3.需要承受经济压力。作为社会人所面临的沉重生活负担,教师是社会的普通成员。虽然这几年他们的工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他们大多并不富裕,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父母要养,孩子要养。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别人身上,完全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老师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置导致教师心理失衡、压力大,劳动超负荷、劳动创造的潜在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脱节。

相比之下,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很多方面都不理想,比如工资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的老师情绪不稳定,有心理波动,这么多原因增加了老师的工作压力。

4.舆论和媒体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教师是一个知识和素质都很高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在社会上的犯罪率是最低的。而当前媒体对正面教育的报道力度不够,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较弱,却不遗余力地加大对教师殴打体罚学生、学校食品卫生、教育乱收费等个别现象的宣传力度。教育确实需要舆论的监督,但过于强调负面效应,必然使教育面临两难。老师既要满足学生活泼的天性,又要担心孩子在奔跑打闹中受到伤害,而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引来媒体曝光、舆论和家长的谴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像是清高的灵魂工程师,而更像是被监控的断层,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发生在去年5月12日四川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在网络和各大媒体上引发热议。甚至到最后,我丢了工作。我申请了北京某大学的工作,学校考核已经通过,但是学校因为舆论压力拒绝了。谭千秋,一位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老师,也吸引了很多关注。他认同死得轰轰烈烈,重于泰山,死得其所。这对社会上的教师职业造成了误导。“当意外发生时,老师的死是理所应当的,也是必要的。”如果谭千秋不顾学生先走,他将是“谭泡泡”。这种专业的宣传,对于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来说,能免于心理压力吗?

(二)教师的职业压力

1,单调重复的工作性质。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单调重复,然后就会很重很繁琐。一般来说,一个老师教的学生的年龄和科目都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虽然有变化,但保持相对稳定,对老师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不会有大的变化。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有些老师甚至一辈子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工作太规律,生活按部就班,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同一篇文章你讲过无数次了。你觉得无聊吗?虽然,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由于教材、考试大纲等的局限性。,教师的创造力不可避免地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倦和厌倦。孔子曾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厌”,他对他老人家的智慧真是感触颇深。早在几千年前,他就讨论过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倦怠问题。

2.新师生关系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在古代,我们的师生关系就是尊师重道。现在一旦老师在工作中与学生发生矛盾,最终责任往往由老师承担。据我所知,在这方面发生师生冲突的时候,不管是什么情况,受伤的总是老师。先是教育主管部门严惩老师,然后老师向社会或家长道歉并赔偿学生,数额从几千到几万甚至更多。一些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合谋。最近网上有一个视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学生故意辱骂老师。老师大怒,打了学生。另一名学生埋伏在旁边,录下了老师打学生的过程,并发布到网上。随即,可怜的老师一个接一个地落入了这些天真的孩子专门为她设计的陷阱。据说那个老师被解雇了。

在法律法规方面,目前国内很少有教师震慑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在美国,对于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惩罚被写入学生守则。对于太调皮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上墙”(站在墙上,国内俗称“墙角”)等教育方式。由此看来,我们需要正视和考虑如何明确学生的公民责任,突出教育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让教师依法有所作为,从而避免教师被“责任”二字淹没。由于社会日益功利化取向的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倍努力,但得到的回报却相对较少,这不仅让教师疲惫不堪,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美国教育协会从65438到0979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3/4的受访教师认为问题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效率影响很大,难以管教学生已经成为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产生,教师必须花两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学生的问题。

3.新教育体制带来的压力。以前当老师不管多苦多累都是“铁饭碗”。随着“末位淘汰制”的试点和实施,教师们深深感到手中的职业安全感不复存在。他们只有努力工作,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才能胜任。所以,在校园里,很多老师总是争抢第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各级各类学校竞争的激烈,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上,也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教师在教授学科的同时,应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我的继续教育和各种继续教育和培训;职称评定达标前的各种要求,给的名额少,挣抢的人多,问题多,让老师疲于应付。此外,人事制度改革、待岗制度的实施、教师资格社会化、学校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即将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显然都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这些制度其实都是套在教师头上的“铁环”,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不是说没有制度管理的老师最好,而是要看建立的制度是否真的对老师合理公平。现行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仅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师的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在一些学校,专制的管理者和“家长主义”等现实问题导致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职业倦怠。很多教师的工作和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肯定和认可,教师的心灵被扭曲,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政策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培训与进修、教师职称评聘存在明显的人为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让教师没有了积极性和成就感,难免产生悲观和失落。

(三)教师个人素质是职业倦怠的内因。

教师的职业倦怠虽然是由工作引起的,但也与教师不正确的认知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有关。

首先,对教师“完美形象”的误解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很高,教师的角色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化身,比如知识渊博、乐于助人、关心耐心、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人格完美等等。受此影响,一些教师将现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等同于理想的教师形象,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高期望,竭尽全力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扮演社会所期待的完美教师形象。这种以高度紧张和高度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导致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与此同时,对教师“完美形象”的错误理解,也使得部分教师逃避就医,拒绝承认工作压力带来的职业倦怠和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抑郁、挫折,拒绝寻求积极的心理支持。

其次,职业倦怠的产生还与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比如,一些教师往往把职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给自己负面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导致越来越丧失信心。具有这种性格的教师,如懦弱、孤僻、心胸狭窄、缺乏耐心等。,往往会使教师无法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应对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此外,教师个人期望与工作现实的矛盾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个原因。教师职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往往难以按照个人意愿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老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理解,不适应,导致焦虑和痛苦。另外,教师的工作得不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同情和认可,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传统上,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去,每晚的蜡烛会把灯芯抽干”的角色,似乎很完美。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是一种负面暗示。如果一个职业是以自我毁灭为代价的,谁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现实生活中,教师由于职业的神圣性和特殊性,心理素质并不比其他职业更健康。反而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才是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及对策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很多,我们也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更好地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人因素、职业因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这三个方面都要做出努力,采取一定的对策。

第一,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这个职业的荣誉感。教师在社会中仍然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领导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用实际行动给教师减压,呼吁全社会尊重和理解教师,努力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特别重要的途径。针对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积极优化舆论,倡导新的职业价值观,建立合理的教师期望水平,为教师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

第二,真正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让他们感受到职业的快乐。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经济地位低、待遇不理想密切相关。针对教师工资偏低的问题,国家应以教师收入和地位的提高为参考,通过行政调控来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以保证教师工资的逐步合理化。因此,提高教师工资,为教师职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有效途径。

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教师的岗位竞争压力、行业评价管理体系、社会期望、福利待遇等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善,这不是我们个人人力所能及的。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吧!面对压力,心态很重要。“菩提无树,镜不台。什么都没有,哪里来的灰尘?”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因此,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的努力。

首先要端正心态。任何一种职业长期从事都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皇帝愿意长期偷偷溜出皇宫,哪怕是私人访问。占领有时就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市。里面的希望熄灭了,外面的人想冲进去。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接受我们的职业,接受现实。

教师职业是一个辛苦而敬业的职业,不是高官或富商能比的。教师的收入状况与其付出的努力相比,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教师的工作不可能得到社会所有人的理解。你必须接受这些现象,因为无论你抱怨、心疼还是自卑,都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既然无法改变,就要面对这个现实,接受它,适应它。顺其自然。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二女婿靠卖草帽为生。天刚放晴,老太太叹了口气说:“大女婿的伞不好卖,大女儿的日子也不好过。”但一下雨,她又想起了二女儿:“没人再买草帽了。”所以,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不开心。一个邻居被逗乐了,对她说:“下雨的时候,你觉得大女儿的伞卖得好,晴天的时候,你觉得二女儿的草帽生意好。你不是每天都很开心吗?”老太太听着邻居的话,每天脸上都挂着笑容。有时候困扰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它的看法。

教学生活,看似枯燥,简单重复。这枯燥的背后有乐趣,简单的背后有很多改变。世界上没有两条一模一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它们每天都在变化。看到学生学习提高了,思想转变了,心理问题解决了,我们会欣慰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要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去感受教学生活。认可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的收获,是短期看不到效益的收获。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细致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即使你对教学相当厌倦,无法忍受,也不妨试试“假装”哲学的妙用。当你假装对教学充满激情和无限热爱的时候,你的倦怠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你会不自觉地爱上教学,爱上与内心的对话。其实工作是美好的,忙碌是幸福的。

其次,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学会理性妥协。

教师的职业倦怠表面上是因为复读,但深层原因其实是焦虑和烦躁。人不能没有欲望,但是欲望太多就可能出现问题。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做出更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对成就的渴望和期待,从而摆脱沉重的失落、难以化解的委屈和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好。世界上总有一些不清楚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缓解心理压力,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不妨学会理性妥协。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教学成绩第一,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最多的民主票。老师凭良心说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只要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什么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个人得失。

要建立合理的职业预期,防止职业倦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职业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而不是仅仅强调自己职业的自主性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会有世俗的欲望,会有喜怒哀乐,不要因为现在和预期的目标相差太大而幻灭。教师只有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摆脱那些职业迷思,做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古书上的圣人。老师不应该对学生期望过高。许多老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如果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会感到失望。其实学生在成长受教育,自然有缺点。教师要热爱学生,多关注学生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学会放松自己,想办法缓解压力。放松是指身体或心灵从紧张状态转变为放松状态的过程。当你感到持续的压力时,放松几分钟往往比睡一个小时更好。除了散步、做操、洗热水澡、听音乐、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去美容院改变发型,或者给皮肤补充一些水分等日常放松方法(也可以学习放松训练技巧来应对压力),万一出现焦虑或抑郁,不妨尝试休息几天,去旅行,亲近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赏心悦目的风景,鸟语虫鸣,都会一扫心中的阴霾。

第四,

寻求心理帮助。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朋友或密友讨论当前的压力情境,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更现实的目标,从而重新审视压力情境,愤怒、恐惧、沮丧等一些负面情绪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泄,这对于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是非常必要的。严重者可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赢得必要的心理援助。

最后,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说“怒而忘食,老而不知。”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名师,就像练书法的人也不可能都成为书法家一样,经常练字总比不练字好。读书可以除烦恼,忘烦恼。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阅读和学习不仅意味着获得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获得个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手段。重新学习会乐在其中。

读书的乐趣可以冲淡工作的烦恼,缓解竞争的压力。深刻的哲理、多样的信息、万千的形象、多变的生活,不仅给教师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心智模式的改变,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魅力。

——“不要因为太多的忙碌而漠视温柔,不要因为太多的追求而淹没享受。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无限风光,在灵魂深处。停下你匆忙的脚步,不要忘记生活的祝福。”

总之,教师职业倦怠对个人、对教育教学都是有害的。如何克服自己的职业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热爱,是教师面临的挑战。作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教育和影响学生,并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