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礼仪小论文导师
礼仪是中国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处于礼仪之邦,应该是礼仪之民。懂书,对人有礼貌,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里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礼貌、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存在着许多与大学生礼仪修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1,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任何社会的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是交往生活的关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进步,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真正的友谊,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大学生普遍远离家乡的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平起平坐,失去了以前对父母“血缘”和“无条件”的依赖。因此,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活动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一个“依赖”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成功进入社会的需要。其实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但也有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我孤立”的倾向。经常会有“孤独”“没有朋友”的情感体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两个常见的原因。一方面,我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依赖他人”和“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表现出“依附人”、“利用他人”、“以个人为中心”、“求全责备”的倾向,背离了友谊的根本原则“无私、平等、尊重”。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交能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善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缺乏相同的兴趣爱好,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往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缺乏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巧,积累交际经验,学会在交际过程中遵循相互尊重、诚实诚恳、言行适度的原则,让他们快速接近交际对象,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
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减少挫败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抑郁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赞美。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如果产生了不良情绪,可以有效的进行劝退。
同时,社交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大学生如果学习和掌握了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就能成功地打开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并与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它不仅是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2.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他们的社交心理承受能力。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人生活在一定的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被公认为符合社会要求的“成熟人”。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就会被社会上的人视为“异端”,会被人们所排斥,社会会用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约束他。
大学生可以称为“准社会人”,但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着强烈的走向社会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如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设计自我形象,如何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直接影响着交往活动的质量。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好的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总能保持冷静稳定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从而避免危险,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往活动前,往往会出现恐慌、恐惧、焦虑、坐立不安的情绪,有的甚至在交往活动开始后,出现心跳加速、四肢颤抖、声调异常等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使其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既能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又能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化;而且还能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3.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个现象:学生学习了高层次的道德规范,但在实践中往往达不到基本道德的水平。这与社会礼仪教育的缺失是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非法律规范。礼仪是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 * *生活规范。其中,道德规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有意识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内心信念所维系的。社交礼仪反映了人们生活和相互交往中最普遍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让他们清晰地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引导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会礼仪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内诚于中,外显于行,内智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品质高的现代文明人。
4.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教育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素养,即塑造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具有明显的启蒙功能。它影响着人的情绪状态,影响和改变着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性格等。最终目的是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可以直接教会大学生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程应完全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在高校普及推广,有助于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5.社会公德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因为文明礼貌是人的精神文明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谈吐、举止、仪容、衣着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但是,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还影响着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甚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通过社交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培养他们应对奖励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有基本的文明教育。让文明之花在我们的校园里遍地开花。如果每个人都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和温暖。可见,社会礼仪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社会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高度和谐有序,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