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处事方式的差异
明洪
摘要:价值是帮助人们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对与错、真与假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是中西方交流中产生冲突和误解的主要原因。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了解和学习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价值;差异
中西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
明宏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价值观是帮助人们区分好与坏、美与丑、对与错、真与假的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规范价值观,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思想交流困难,产生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了解和掌握跨文化差异对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成因,然后阐述了这种差异在多方面的表现,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矛盾
1.介绍
价值观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是一种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思考周围世界并使自己适应它的活动(Lusting,1988),作为一种精神主导力量,是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思想形态。某些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价值观由于环境适应性、历史背景、哲学基础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差异,说明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不同。总的来说,语言和习俗方面的文化交流并不难。真正的困难在于价值观的不同。不同的文化有自己规范的价值观,而这种差异是导致中西思想交流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
2.中西价值观的形成与差异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历史发展和思维模式。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主导人们的行为。
2.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仍然更服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身份,强调自律。相比之下,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逐渐传遍了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人,向往自由和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个体意识差异巨大。
2.2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受民族哲学基础的支配,中国的儒释道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很大。这三种哲学都非常重视理解,所以中国人做的事情都是含蓄委婉的,需要人们思考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在这方面,西方人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国家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严格的形式逻辑和后来渗透到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证,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以西方人的行为比较暴露,逻辑性强,重视表达的准确性,所以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言外之意。
3.中西方不同价值观的体现
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这些差异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1思维模式
西方价值观强调个人是主体和中心,即有突出的“利己主义”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以个人利益的实现和个人尊严的维护为出发点,主导着各种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价值的评价,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和态度。西方许多上流社会人士向社会捐赠财产。最初的原因是他们觉得额外的钱对自己没用。也就是说,从利己的角度看他们的利他行为,只是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价值观,尤其是儒家文化,崇尚“利他”精神,强调民族内部的团结,在很大程度上评判人们行为的好坏。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这种价值观念得到了强化和固化。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实现了经济政治的解放和快速发展,文化价值观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强调集体和社会是价值主体,集体和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必须服从集体和社会,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和调整人与人之间、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3.2行为模式
不同的思维模式使得中西方人的行为模式有着各自相应的特点。首先,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表现出直接、果断和野心。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和干净。缺乏自信或进取心的人很难被社会接受。
中国人历来主张“三思而后行”,一定要体贴、礼貌、温柔,尤其是把野心视为不良行为。沟通时要为对方着想,选择恰当委婉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3家庭价值观
在西方国家,由于个人利益至上,家庭观念非常淡薄。在英美家庭中,“家”是高度私密的领地,享有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卧室都要敲门,其他家人才能进去。另外,拜访他人时,一定要事先约定。做客时,不要擅自在主人房间内走动,东张西望或随意翻动房间内的陈设,否则就是侵犯人身权利。
在这一点上,中国与西方的冲突尤为明显。中国人特别珍惜亲情,喜欢不管你我,对父母百依百顺。兄弟之间要齐心协力,情同手足。家庭成员之间没有隐私,“家庭”氛围特别浓郁。中国人向来喜欢满堂红,对待客人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做客的时候也比较随意。
这种差异反映了西方人的“利己主义”和中国的“利他主义”。
3.4人际关系
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文化不同而不同。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更重视感情,而西方人则更注重实际。受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西方人也形成了暴露、坦率、独立、自由、冒险精神和崇尚平等的民族性格。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机会,也就是父母和孩子可以直呼其名,互相竞争。西方人很少考虑感情因素,他们往往以商业为重,不留情。在物质分配上,他们也坚持利己、平等、公平交易的原则,不会为了“谈恋爱”、“建立关系”而偏袒一方。他们依法办事,就是亲戚朋友也要保持“人”“事”分明,公私分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人完全不在乎人情。他们也交很多朋友,对人热情体贴,但不像中国人那样感性,往往把人情当作交易的手段。
受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仁与礼的统一。“仁”是做人的标准,讲的是人与我的关系,意在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礼”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规定了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仁”所倡导的人际关系,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也包括不同层次之间的尊重。它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带有宗法性质的人际关系。同时,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社会注重人际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和情感因素,在相互交往时应考虑“老少有序”和“朋友有信义”;在西方处理问题的价值观形成和比较中,没有公私、个人情感关系和公共* * *关系之分。这种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相互依存,满足彼此的需求,包括情感。
3.5语言表达
在口语交流中,西方人简单直接,而中国人则矜持排外。西方发达的经济促成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加上他们直爽果断的文化特点,西方人在语言表达上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束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体现在语言表达上的“谦虚谨慎”。比如有人夸你“你干得不错!”西方人的反应一定是:“非常感谢。”非常感谢!)而中国人的反应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中国人对别人的赞美受宠若惊,却不敢在口头上表露出来,怕被贴上自满的标签。
在书面交流中,西方语言重视结构和形式,经常使用各种连接手段,句式更加严谨,使形式统一了意义;汉语句子形式上没那么严谨,但用词严谨,寓意丰富。西方人习惯从个体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理解事物。英语中最重要的句法结构是主谓结构。只有有了这种形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句子。一个英语句子通常被称为“简单句”,以主谓结构为主体,然后逐层展开,用各种连接手段连接单词、语言、从句或小句。它所谓的小句也是主谓结构,只是多个主谓结构组成了一个“复句”。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是整体把握对象。反映在语言中必然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样性。汉语造句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形式连接手段,讲究含蓄连贯、逻辑顺序、功能意义、形神统一。
4.结论
价值观蕴含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所以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而这种取向一旦形成,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总的来说,中国的价值观更注重群体意识,强调“利他”精神;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意识,更倾向于“利己”的观念。随着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了解和掌握中西方跨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于避免和解决交际中的冲突,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米隆·w·卢斯蒂格。1988.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差异。理查德·波特编辑。跨文化交流:读者。沃兹沃斯公司。
陈桂凤。1999.中西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福建商学院学报,(2)。
李新辉。2004.中西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表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4)。
深圳大学中国研究院。1986.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M]。上海:东方出版社,1-15。
梅琳郭旭。2002.论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及其表现[J].禹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12)。
于贵民,王,。2004.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中西价值观差异[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