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如下: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到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彩陶标志着它的发展。其中,有典型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后来在甘肃发现的齐家文化等。解放后,Xi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

在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汉代,艺术家和工匠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和金属为主,陶器更受重视。

六朝时期(公元220-581),迅速崛起的佛教艺术也对陶瓷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本季作品的造型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唐朝(618-970)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精美的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今天的技术鉴定标准,也算是真正的优质瓷器。

宋代(960-1279)陶瓷业蓬勃发展,开始出口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以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名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其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明朝从1368统治到1644。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绝对是天下第一,在技术和艺术水平上占据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

民国成立后,各地建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其产品除了上一代外,都是简单地照搬国外的一些设计,根本没有发展。

扩展数据:

陶瓷生产的特点: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料投入到陶瓷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它是劳动者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有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如陶瓷坯体的平庸化、坯体的自然干燥等。你也需要自然的力量。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坯料制造、成型和烧结。同时,根据陶瓷生产各阶段功能的不同,陶瓷生产过程的构成可分为生产过程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陶瓷生产过程,与其他行业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陶瓷生产过程是一个低连续性流水生产过程。陶瓷原料从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经过不断的加工,最终成为成品。整个流程复杂,流程之间的连续性低。

2.陶瓷生产过程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低。

3、陶瓷生产周期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料生产开始到加工结束,直至成品生产结束的整个日历时间。

4.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石膏模型、沉降器、硼板等辅助材料消耗较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气和电力。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陶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种类繁多,半成品和成品以及产生的余料和废料的运输量很大。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目前,中国陶瓷工业使用的大多数窑炉使用煤和重油作为能源,排放大量的烟尘。

因此,企业应严格控制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浓度,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尽量使用电阻隧道窑或燃气窑,减少空气污染。

8.陶瓷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水平低。长期以来,陶瓷行业企业间要求的相互协作水平不高,大、小、全的“全能”工厂,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于专业和辅助服务。

百度百科-陶瓷(陶器和瓷器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