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性格论。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格

摘要:悲剧作品总是呼唤人们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辛和精神的痛苦。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悲剧作品。外国车夫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早期的劳动者形象之一。他人生的坎坷之路更多的来自于他自身的性格和社会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物安于命运的性格,当时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祥子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即下层社会的命运和道路。显示了这部悲剧作品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祥子悲剧性格黑暗社会不幸婚姻

老舍在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黄包车夫骆驼祥子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刻画。揭示了来自农村的破产农民面临着腐朽社会的压迫和剥削,同时日益贫困,扭曲了简单的生活,加剧了小生产者对“私有制”的追求,从而加速了他们的悲剧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让读者认识到,那个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小巷里,拒绝留在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然不是剥削者,也不是众矢之的,但也在走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作者在对《骆驼祥子》的分析中无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但不了解祥子性格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该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所以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现象”1。了解某种文学模式,不仅要探究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更要了解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他们的命运必然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而言,既有性格原因,也有社会影响和婚姻悲剧。作者试图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骆驼祥子》的悲剧。

1.祥子的性格?

(1)一个单纯、善良、正直的祥子。

起初,祥子单纯、善良、正直,有着奋斗的性格和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普通的马车夫,个性鲜明。他有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他善良,朴实,热爱劳动。他是农村破产后进城谋生的农民。正因如此,“他几乎把能用力气吃的都做了。”但他最终选择了拉车。他拉完租来的人力车后,决定买辆人力车自己拉,做个独立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愿意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实现这个目标。在他看来,自己拉车可以“不再生司机的气,也不用敷衍别人。”他相信,以自己的身体和力量,朵拉跑得快,还能省钱,几年后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生存欲望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坚强的性格的同时,也试图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中揭示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认真负责,注重信用和忠诚。他拉车出了事故,被摔得很惨,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摔伤了,觉得很内疚,提出用自己的工资赔偿损失。他觉得曹先生是个好人,所以当曹先生被特务赶走后,他承受着被抢的痛苦,一心想着如何不辜负别人的嘱托,照看好曹宅。作品也展现了祥子富有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困难的老马和小马在寒冷的夜晚饿昏了头,他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了羊肉泡馍。他也尽力对被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喜乐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表现了祥子作为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的性格中包含着反抗和独立的要求。祥子平时似乎能包容一切委屈,但他的叛逆诉求也体现在他的性格上。比如他在杨宅一怒之下辞职;对汽车厂主刘四的报复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直很坚强,自立,这说明他对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感到不安。他不愿意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贪图刘四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做小生意,这些都说明他有一种要求独立的想法。

(2)祥子的自私,堕落,毁灭。

祥子作为一个普通的城市个体户,生活在农村,在他的性格乃至形象上留下了许多鲜明的印记,无论是坚强、勤俭、朴素,还是狭隘、保守、谨慎,即他的外貌、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精神气质都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表现出来自农村的特点和典型的农村习惯、农民意识。他和一般的马车夫不一样,没有进车库的经验,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农村养成的那种生硬老实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满脑子算计技巧的高妈不一样。虽然他在曹福做家政,属于城市个体户,但他们的言谈举止与他们的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其实是一个淳朴正直的农村青年堕落为城市流氓的悲剧。在他身上,作为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真美好的农民性格同时丧失,这是祥子艺术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这个悲剧的重要线索。

从前从外到内像骆驼一样坚韧的祥子,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和无力。他几乎遇到什么事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心疼和害怕的时候,更让他难过的是,他的委屈无处诉说。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这个大道理来解释。他们被分散而狭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束缚。诚然,他们狭隘、短视,他们自私、冷漠是因为他们自给自足,但作为劳动者,他们善良、乐于助人,尤其是对自己的同类劳动者和不幸的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一方面祥子早已完全脱离了农村,不愿意与之有任何瓜葛,另一方面他还没有在城市生活中扎下根来,甚至不知道如何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恰当的联系,寻求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那么孤独,无助,不知所措,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观原因,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是他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分散的个人斗争自然难以成功。就算他有自己的车,一直持有,又如何摆脱那些压抑,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快乐的劳动者呢?这个不切实际的计划让他从一开始就盲目,所有真诚的努力都毋庸置疑。等待他的只有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写并没有止步于此,还对深层次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道,祥子不断对自己的努力产生反思和怀疑,所以第一次丢车后,虽然还是努力拉车省钱,但一直在想。他想起来就觉得心里堵得慌,忍不住想,那变强呢?就算马上再来一个,又怎么知道不会再发生呢?看得出来,他对惨淡的未来早有预感,问了自己一个反问,但马上做出的回答依然是“就算今天买了,明天赔了,也得买。”这是他的愿望,希望,甚至是宗教。没有拉自己的车,他是白活了。他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辆车。如果非要买车,就不能辜负自己。如果你忘记了这一点,他就会忘记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奔跑的动物,并没有什么提升,也没有什么人味。“结论是,不管花多少钱,“有辆车能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在祥子的地方,车已经和他的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早就把自己的努力比作“误入罗泉胡同,绕来绕去,又回到原地。“但他还是这样跑着,先是充满希望。在这里,清醒和迷茫,清醒和盲目几乎是一回事,区分它们毫无意义。如果祥子一开始就安于自己的命运而不祈祷,这一切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让人如此同情和叹息?祥子的性格和悲剧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辛辛苦苦干了三年,车很快就被乱兵抢走了,他积攒的钱又被特务勒索,还没来得及买。虽然失去了车和钱,但他依然没有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但是虎妞难产死了,让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视车如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界的灰暗,让祥子感受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黯淡。他终于把希望寄托在了和Joy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所同情和喜爱的Joy在黑暗势力的摧残下再次自杀,让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靠自己的力量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攻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还表现在精神上的摧残。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作家突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他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带着希望去奋斗,但当这一切化为乌有时,他对生活不再有任何渴望。最后,祥子变成了一个什么都干的人,吃喝嫖赌,甚至打架。原来那个“独立、纯洁、坚强、到处打拼的祥子”,几乎变成了一个“只吃了些红薯皮和络腮胡子的祥子。”正如老舍在小说第一版的结尾所写的:“体面、坚强、梦幻、利己、个人、健壮、伟大的祥子,我不知道他和别人一起送了多少葬礼,也不知道他将在何时何地下葬,埋葬堕落、自私、不幸、生在社会病态的子宫里、个人主义的最后一个幽灵!”这是对祥子的痛批,也是对万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效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人生轨迹。他们拼命挣扎以求生存,但最终失败了。这样的人格悲剧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读者的自省,在今天,这样的小生产意识仍然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中,阻碍着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描写仍然能让人振奋,发人深省,深受启发。

第二,黑暗社会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是受社会制约的,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社会地位和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在当时黑暗社会的图景中,在他与各种社会势力的复杂关系中得到了凸显。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产物。

对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抢走,买第二辆车的积蓄被国民党特务孙勒索。这些描述都很简短,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偶然性很大,但和所有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所展现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外战事的消息已经流传十天了。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胆地拉了一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带走了,连人带车。作品表明,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战争不断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中还提到,如果逃兵被村里的人抓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中,揭示了这些军队是如何残酷地蹂躏人民。在这样一个动荡反动的时代,祥子的厄运只是连年战乱带来的大灾难中的一个小插曲。

本来孙侦探是跟着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走的,跟祥子没有关系,勒索祥子也不是他们的计划。但既然遇见了他,“祥子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一击都可以而且可以随意落在他头上。他们来的越偶然,就越能体现出这种打击的必然性。

作品深刻地表明,在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和个人的奋斗来实现生活状态的改变,无论个人付出多少,都无济于事。

第三,不幸的婚姻

祥子悲剧的原因也体现在祥子自身的婚姻问题上。把停车场主人刘四的女儿虎妞引入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的感情纠葛,成为祥子悲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祥子在一场不如意的婚姻中娶了虎妞。他们的结合总是不自然的。虎妞是停车场的主人刘四的女儿,而刘四是一个流氓,一个残忍而虚伪的流氓。在他的教育下,虎妞变成了一个粗暴好斗的女人,也打下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停车场,刘四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姑娘了,还不肯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毁了青春。但和其他年轻女性一样,她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奋的祥子,对他的感情是真的。他总是伤害祥子,不是和他玩。所以她的处境是值得同情的,她坚持要和祥子结合,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叛逆的行为。但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各种矛盾,尤其是人生道路的严重分歧,成为祥子一生的痛。虎妞对他是有真情的,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利己主义。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允许,让她和祥子经营停车场。至少她想用自己的一部分私房钱“弄两三辆车”,做个小车主。祥子不像虎妞,他是站在阶级立场上打算拥有一辆车,“过得舒舒服服”,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很明显,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格也各不相同,这说明他们结婚后肯定会有矛盾和冲突,绝不是和平的。两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虎妞想买几辆车,自己当车主。祥子可以不开车,整天陪着她。祥子总是躲着虎妞,他讨厌虎妞。整天和虎妞呆在家里,会很痛苦的。况且,祥子勤快,习惯了这种闲适享受的生活,本来就想拉车,他爱拉车。虎妞仗着自己的经济实力,总要祥子任她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祥子虽然有几分道理,但是他分明觉得“要她就要失去他”,他不过是在向妻子讨饭罢了。即便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安定了。可惜他们住了一年多,虎妞难产死了,祥子失去了经济依靠,走投无路。

祥子的婚姻悲剧,让他在精神上受到了和前两次一样的折磨和打击。逃兵和特务都没有权利杀他,但是虎妞设下的陷阱让他吃了苦头。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阻止了他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抛弃她。到处碰壁,他不得不回到她身边。他别无选择。这件事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人生是自己的,却叫别人的掌控”。这对腐蚀他的求生意志,打破他的求生欲望,从努力到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破坏和折磨。祥子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甚至连自己讨厌的都无法拒绝。这些充分刻画了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祥子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说到底就是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正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中的悲剧来进一步控诉和揭露罪恶的社会制度。

作者通过挖掘祥子的灵魂深处,成功地塑造了城市下层工人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祥子的悲剧来自于罪恶的旧社会和旧制度。旧社会不仅拿走了他的车和他用汗水攒下的钱,还拿走了祥子纯洁的灵魂和劳动人民的美德,摧毁了他的灵魂。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灵魂更珍贵,也没有什么比灵魂的丧失更严重。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形象来强烈控诉这个社会的黑暗和邪恶。

作品通过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即下层社会的命运和出路,显示了作品《骆驼祥子》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意义。五四以后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没有一部达到这种高度,而《骆驼祥子》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都是成熟的。作者描写了祥子为一个独立的人权顽强奋斗的失败过程,发人深省,启发人们思考如何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寻找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是祥子形象通过个人奋斗的失败给人的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悲剧作品总是号召人们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苦,以及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他们又严肃地表达了想要告别一切让人感到怜悯和恐惧的事物,期待它们早日成为过去。即使作品中所描写的一切灾难、苦难、错误真的都过去了,悲剧,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可以凭借其真实的描写,充满激情的理性和严肃的思考。不仅记载在文学史上,也铭刻在人们心中。《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