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一个残疾学生一年发表四篇SCI论文是怎么回事?

陆思远1991二月出生于盐城。由于难产和窒息,他的发育一直落后于正常婴儿。1岁,别的孩子能走能跳,他却连简单的站都不会。他只能踮着脚在学步车里滑来滑去。在省内大医院确诊后,家人知道他得了脑瘫,在全国各地寻找治疗方法,但收效甚微。

双腿畸形不能行走,脊椎常年弯曲驼着,手不能张开,笔夹不牢,说话不清,连仰望蓝天对陆思远来说都是奢望。

因为不能做精细动作,他每写一个字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写一个字往往需要60秒。”陆思远说,每次考试后,衣服都会湿透。因为当时没有特别的帮扶政策,他只能在同样的时间内答题,中考和高考成绩都受到了速度的严重影响。

“我知道我们必须用百倍的努力来缩小与同龄人的差距,否则就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了。”陆思远说,2005年,为了矫正越来越严重的剪刀差和足趾位置,家人在春节期间带他做了矫正手术。两条腿上有几十处割伤。手术后第三天,麻药过去了。他担心使用止痛药会对大脑的思维和记忆产生影响。他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在泪水和痛苦中度过了三天三夜。出院时,他被担架抬了回来,腿上打着石膏,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学习,一节课也没落下。

高考那年,他以365,438+00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录取。本科毕业后,他一度希望尽快找到工作回报家庭和社会,却处处碰壁。“就算是现在,1分钟也只能写六七个字。”经过深思熟虑,他觉得扬长避短,走一条研究型的道路,可能更适合他。他以专业初试第七的成绩顺利进入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医学图像智能处理。

他选择的专业需要学习MATLAB等很多软件。为了尽快适应专业角色,他在导师张玉栋的指导下,从图书馆借了很多书,在电脑屏幕上认真学习。三个月的时间,他掌握了很多软件的使用,能够独立设计相关实验,开展研究工作。

在第一研究阶段,成功发表SCI论文3篇,ISTP论文1篇,EI论文1篇。上学期,他又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医学图像处理,我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也与此相关。”陆思远说,他主要专注于医学图像处理和脑部疾病的自动诊断。四篇论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在论文中,我提出了一种更快速、更准确地诊断脑部疾病的新方法."